再生水高标准处理与工业利用工程案例研究

2022-02-24 11:00李彩凤巫寅虎徐雨晴张宏宇胡洪营
工业水处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反渗透膜反渗透水厂

李 旭,李彩凤,巫寅虎,徐雨晴,张宏宇,胡洪营,3

(1.北京亦庄水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84;3.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江苏苏州 215163)

我国水资源短缺,北京等北方城市尤为突出,导致北京市工业用自来水价格高达9.0~9.5元/m3,加重了各工业企业乃至电子信息等高精尖企业的生产成本负担。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大力推动再生水利用,出台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缺水地区工业企业优先使用再生水。目前,再生水(包括城市污水厂和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厂出水等)已成为电子信息、电力、热力等高精尖行业和支柱行业高标准纯水制备的重要水源。

反渗透(RO)工艺对无机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等均能实现高标准去除,是工业纯水制备的必备单元。目前,我国工业级反渗透工艺的应用规模已经超过5000万m3/d,以再生水作为水源的比例超过70%〔1〕。该工艺最初用于海水淡化和以地表水、地下水为水源的纯水制备过程,用于再生水处理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再生水中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浓度比海水和常规水源高5~ 10倍〔2-3〕,在工程实践中面临比海水淡化和常规水源净化更复杂、更突出的膜污堵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笔者从系统构成、工艺设计、运行特性等方面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再生水高标准处理与工业利用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工艺运行稳定性和技术经济性角度探讨了反渗透膜污堵控制的可行方案。

1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利用概况

1.1 开发区再生水利用系统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亦庄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6.13 km2,主要划分为核心区、路东区和河西区等区域。该开发区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科技领先的企业,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和装备制造4大主导产业。

该开发区工业用水量大,且水质要求高。由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市政府要求开发区工业用新水零增长。为了支撑开发区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内的东区和经开再生水厂分别以园区外污水处理厂(XHM污水处理厂)和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C级再生水)〔4〕为水源,采用“微滤-反渗透”(MF-RO)工艺生产A 1级再生水。生产的A 1级再生水通过再生水配套管网输送给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替代自来水作为工艺生产用水和非工艺生产用水(如循环冷却用水等),实现了再生水在区域范围内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园区内A 1级再生水的用量达到 1368万m3/a,占工业用水总量的40%,已成为开发区的工业第一水源。

1.2 再生水高标准处理工艺

开发区再生水厂采用的高标准处理工艺见图 1。

图 1 传统微(超)滤-反渗透工艺Fig.1 Traditional microfiltration(ultrafiltration)-reverse osmosis process

该工艺以微滤和反渗透“双膜”单元为核心,利用反渗透膜对水分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生产A 1级再生水。为了维持双膜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在核心处理单元前设置消毒、介质过滤、保安过滤器等预处理单元。其中,各处理单元的核心功能如下:

(1)消毒预处理单元:通常采用氯消毒等灭活进水中的微生物,防控微生物生长并分泌代谢产物而导致的反渗透膜生物污堵。

(2)介质过滤预处理单元(自清洗过滤器):通常采用活性炭、石英砂等作为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颗粒物、部分溶解性有机物,防止对后续微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污堵。

(3)微滤(超滤)单元:采用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截留水中细微颗粒物,防止对反渗透膜的污堵。

(4)保安过滤器单元:通常设置在反渗透单元之前,防止较大的颗粒物(通常粒径为5μm以上)进入反渗透单元,对反渗透膜造成不可逆损伤。

(5)反渗透单元:利用反渗透膜的选择透过性,理论上可截留水中除水分子外的其余物质,从而生产纯水(A 1级再生水)。

为了防控膜污堵、维持双膜工艺的稳定运行,各处理单元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消毒预处理单元需要投加氯(通常是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微滤单元需要采用次氯酸钠、柠檬酸、氢氧化钠等药剂进行化学清洗,反渗透单元之前需要投加还原剂(防止反渗透膜氧化损伤)、阻垢剂(防止结垢)、非氧化性抑菌剂(防止生物污堵),反渗透膜需要采用氢氧化钠、柠檬酸等进行化学清洗。

2 反渗透处理工艺运行状况

2.1 处理效果

开发区再生水厂双膜工艺进出水水质见表 1。

表 1 反渗透工艺进水与产水水质(第三方检测)Table 1 Water quality of feedwater and product water of ROprocess from third party

由表 1可知,经过反渗透处理后,产水的总有机碳(TOC)为0.3 mg/L,浊度低于0.5 NTU,TDS为97 mg/L,总硬度为 18.5 mg/L(0.185 mmol/L),碱度为 25.8 mg/L(0.258 mmol/L),均达到《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 2018)对锅炉水水质的高标准要求,满足了开发区各企业对工业用水水源的需求。

2.2 工艺运行稳定性

虽然开发区再生水厂的产水水质相对稳定,但反渗透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膜污堵问题。为了维持产水的水量水质稳定,反渗透单元的运行压力随着膜污堵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且定期需对反渗透膜进行化学清洗,减轻膜污堵的影响,因此系统能耗、药耗较高。除增加运行成本外,频繁的化学清洗也会对反渗透膜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降低系统的脱盐效率。再生水厂反渗透单元使用的清洗药剂如表 2所示。

表 2 再生水厂反渗透单元清洗药剂使用情况( 2020年)Table 2 Addition of cleaning agent in ROprocess(2020)

对再生水厂长期运行后发生严重污堵的反渗透膜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微生物及其代谢分泌产物是导致膜污堵的重要原因。为防控生物污堵,再生水厂对反渗透单元的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氯-紫外线组合消毒工艺替代了原有的氯消毒预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2所示。

预处理工艺改造前后,反渗透单元的进水压力变化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采用氯消毒预处理时,易出现反渗透单元进水压力急剧升高的现象。在系统运行的第 20~70天(50 d内),进水压力由约0.9 MPa升高至 1.4 MPa以上,升高比例达55%;第 150~ 180天(30 d内),进水压力由0.78 MPa升高至 1.4 MPa以上,升高比例超过60%;第 245~ 265天(20 d内),由约0.9 MPa升高至 1.3 MPa,升高比例达44%。这种短时间内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的现象,是反渗透膜生物污堵的显著特征,也表明仅采用氯消毒预处理难以有效控制生物污堵。采用氯-紫外线组合消毒预处理后,运行初期仍然出现了进水压力急剧升高的现象。第308~335天,进水压力由约0.8 MPa上升至 1.19 MPa。但在进行化学清洗后(运行压力由较高值突然下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进水压力的升高速度显著减缓,且最高运行压力再未超过 1.2 MPa。同时,化学清洗的间隔周期显著延长。

上述结果表明,对消毒预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后,反渗透膜污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提升。这可能是由于紫外线与氯对细菌细胞的损伤靶点和机制不同,部分在氯消毒后存活的耐氯细菌经过紫外线消毒后被有效灭活,从而控制反渗透膜的生物污堵。

与本研究类似的组合消毒工艺也被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再生处理。目前,北京市高碑店等再生水厂采用臭氧-紫外线-氯组合消毒工艺,利用不同消毒技术对细菌的杀伤机制不同,可实现对再生水中复杂混合菌群的高效灭活。

3 反渗透处理工艺运行效能分析

图4为预处理单元改造前后反渗透工艺运行效能对比。

由图4(a)~(b)可知,工艺改造前,平均进水压力为 1.0 MPa,中位数为0.98 MPa,污堵较严重时,最高运行压力可超过 1.4 MPa。工艺改造后,平均进水压力和中位数均下降至0.9 MPa,且最高运行压力未超过 1.2 MPa。化学清洗周期方面,工艺改造前约 1~ 2个月(平均55 d)需要对反渗透膜进行一次大规模化学清洗;工艺改造后,约 2~3个月(平均81 d)进行一次化学清洗。

采用氯-紫外线消毒预处理后,反渗透膜污堵得到控制,工艺运行的电耗和药耗均有所下降〔图4(c)〕。采用氯消毒预处理时,再生水厂电耗为 1.2~ 1.4元/m3,药耗为0.3~0.4元/m3;而采用氯-紫外线消毒预处理后,电耗下降至 1.1~ 1.15元/m3,药耗下降至0.2~0.3元/m3。综合考虑电耗和药耗,氯-紫外线消毒预处理使再生水厂的吨水运行成本降低约 22%。

4 结论

反渗透膜的生物污堵是再生水反渗透处理工程实践中最难以控制的膜污堵类型之一。通过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厂的工程案例分析,发现常规的氯消毒预处理无法有效控制生物污堵,系统稳定运行难、能耗药耗高。将消毒预处理改造为氯-紫外线组合消毒后,反渗透膜污堵得到有效控制,再生水反渗透处理工艺的电耗、药耗显著降低。上述工程案例为反渗透膜生物污堵的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猜你喜欢
反渗透膜反渗透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饮用水反渗透膜元件验证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应用
浅议反渗透系统运行参数标准化应用
反渗透膜污堵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反渗透系统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元件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水处理中反渗透膜的运用研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