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设计的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设计研究

2022-02-25 10:52武慧芳邹广天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摊贩空间设计流动

武慧芳, 邹广天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试验室,哈尔滨 150006 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计划与设计研究所,哈尔滨 150006)

0 引言

城市快速建设发展使得空间资源分配粗放,流动经营有效弥补了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空间资源分配简单、丰富度不足的缺陷,在公共空间中具有重要价值。流动经营活动给外地流入人员及本地收入低层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缓解了社会压力[1],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巨大社区服务需求使得社区非正规经济在我国不同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流动经营作为一种非正规经济活动形式,长期稳定地存在于社区当中[2]。

由于流动经营活动没有专属的经营空间且缺乏有效管理,常侵占慢车道和人行道。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不固定的经营空间随处污染城市环境、破坏市容,过分趋利,经营时间过长会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经营内容的随意性伴随着坑蒙拐骗,商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商摊的商业信誉度很低[3]。

社会设计是随着设计者以及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改变产生的一个较新的设计观念。其理念是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4]。近年来社会设计理论逐年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将其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当中。具有较强社会属性的社区成为社会设计理论应用的一个非常合适的载体。流动经营作为社区当中广泛存在并且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的社会空间问题,与社会设计的适用的场合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文中引入社会设计的视角对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有利于从本质探寻城市社区流动经营问题出现的原因,也能提出更加有效解决矛盾的空间设计导则。

1 社会设计对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设计的指导

1.1 社会设计的主要理念

帕帕奈克1971年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当中的提出了社会设计的这一理念[5]。埃佐·曼奇尼指出“社会设计”是针对解决政府能力范围之外的棘手问题的设计[6]。马源鸿指出“社会设计”是用社会学和设计学相关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特定社会问题进行问题发现和再定义,通过设计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设计模式[7]。目前针对社会设计的研究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相关学者具有共同的认知,即社会设计作为一种设计价值观的引导,是通过将服务对象放入“社会情境”当中,以多方面的视角来对设计对象、服务对象进行审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考虑设计带来的影响,将设计作为一种各方资源重新整合的过程,提出具有服务性质的创新设计策略。

1.2 社会设计视角下的空间设计原则与目标

马库森·托马斯等指出社会设计必须植根于赋权[8]。辛纳蒙于2011年指出社会设计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社会情境为中心”[9],有针对地对具体复杂、多元的社会情境当中分析问题。社会情境是社会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全过程的一个把控,情境即指与设计对象所有相关的方面、物质与非物质的环境统称。

依据帕帕奈克的社会设计思维导向,以及辛纳蒙指出的“社会情境”将空间设计归纳为三个原则:一是赋权,在整个社会机制“社会情境”当中所有相关人员的拥有平等的社会权利,提倡在设计过程中推进参与式设计、共同设计给予每一个利益相关群体足够的考量;二是公平,在资源分配的、权利衡量的过程中保证“社会情境”中利益相关方的同等的地位,保证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关系;三是共赢,设计的最终导向综合平衡所有相关方的利益、以设计服务完善资源配置并实现利益共赢。

1.3 社会设计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设计

以社会设计视角审视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有针对性地梳理出针对其从问题搜寻到最终提出设计策略的设计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提出社会问题、依据社会问题对空间问题进行再定义、依据空间问题与社会设计空间设计准则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可以最终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策略,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程序

2 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的社会情境解析

2.1 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的社会问题解析

(1) 经营者的空间权利缺失。流动经营者的空间权利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上层管控条则的缺失,在北大法宝网查关键词“流动摊贩”“摆摊”“流动经营”关键词查出全国范围内333个地级行政区当中只有16个城市政府出台政策文件17份。相关文件内容大多是宏观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地方性规范文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落实条例;其次是空间规划设计的缺失,在空间设计层面,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住区规划设计、街道设计等很少将流动经营活动纳入到考量当中。流动经营活动所需的空间、设施等在设计规范或者设计导则几乎没有体现;最后是群体权利意识的缺失,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支撑,流动摊贩依旧是大部分社会群体认识中所排斥的对象。摊贩对于自身的空间权利认识也较为薄弱,对于自身游离在法规之外的行为表示默认,自身没有明晰的权责意识。

(2) 相关人群空间使用权冲突。经营者为社区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和低成本的生活物品,但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经营者占用公共空间,改变并且影响了原有的公共空间功能,没有合理的规划与约束,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表1为流动经营对社区居民空间使用的影响。

表1 流动经营对社区居民空间使用的影响

(3) 流动经营活动空间管理困难。董艳春对城市管理与摊贩之间的关系分为五种:一散乱经营、城管直接逃避责任,任由流动商贩散乱经营;二是消极配合、摊贩与城管在不停的驱赶与追逐的过程中;三是全面对峙,出现商贩态度强硬城管暴力执法的局面;四是默契共生、双方互相让步;五是和谐共处、双方相互合作[10]。我国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管理现状大部分处于前三种的状态。随着不同时期的政策的改变,城市管理者依法办事,但是流动经营数量较大、灵活性较强,想要做到精准的管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完全驱赶是较多省市采取的措施,从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省市对于流动经营的管理纳入了食品摊贩的相关管理当中,而在空间上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条文或者权责划分。

2.2 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的空间问题再定义

(1) 空间设计支持度不足。空间设计对于流动经营活动完全没有纳入相关的设计导则或者规范当中。包括水平界面当中的交通体系、建筑退距、街道断面、公共空间的塑造、出租车、公交停靠站站台、人行过街设施道路交叉口等的设计;垂直界面当中的整体、局部的空间层次,建筑肌理、界面、高度、体量、风格、材质、色彩等;街道家具当中的花台、坐凳、路灯、垃圾桶等。

(2) 空间分配不平衡。依据市场需求中的决定因素将社区公共空间划分为三类,分别是人流通道、人流集散地、人流集中点的空间,根据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关空间设计标准可以看出三类空间的主要功能以及空间分配的内容。

人流通道空间主要功能是为社区居民通行服务,包括对公交、非机动车的考虑以及住区环境安全消防、救护车的考虑。对于弱势群体、老人、儿童、残疾人配有一定的无障碍设计和设施。流动经营临时性的日常活动不作为人流通道的主要功能虽然空间需求较大,但占比较少。

人流集散地空间主要用来临时性的人流集散,街道空间和住区配套设施空间形成连续的空间环境,通行和停留空间相结合,塑造了社区环境的空间活力,人流集散空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使用弹性,流动经营活动也可以在这里进行活动,但对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入口广场空间并不适合流动经营的出现。

人流集中点空间主要功能是用来短时间快速的人流集散包括公交站点、道路交叉口,相关的空间设计并没有太多细节的处理,多数大型公交站台的处理只分割一部分通行道路与其他公共空间联合设置,站牌直接设立在人行道上,完全没有考虑可能会有经营活动会发生在这个附近。

(3) 空间管理模式粗放。第一缺乏细致的权责条例,从网上查到有关流动摊贩的管理条例来看,有明确空间权责划分,管理时间、管理准则的条例较少。流动经营对于地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经营模式,粗放、匀质的地方性规范很难有效地落实到管理当中;第二缺乏针对时空灵活性的策略,流动经营具有较强的时空灵活性,对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区内部的安全、秩序、卫生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时效性的;第三缺乏可以落实导控的空间规划,流动经营的管理困难根本原因是没有从资源配置上进行解决。一些地方试行“疏导区”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但同时有学者指出疏导区的考量不能与流动经营的灵活性相适应[11]。各地虽然会有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疏导方式,但由于缺乏前期规划,政府划定的临时疏导区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的空间设计策略

3.1 赋予权利的活动支持性空间模式设计

流动经营的单个活动空间主要分为三个功能,交易空间、展示空间、以及休息售卖空间三个部分。

经营空间的形态与尺寸通常由经营工具以及展示空间所决定,如表2所示为单个经营空间类型的整理,表3为运输工具与展示空间组合类型的空间模式。

表2 经营空间类型 m

表3 组合式经营空间 m

单个空间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展示空间以及仓储空间。基本运输工具的停留空间外加桌椅或者地面覆盖的展示空间。依据货车、汽车、摆摊车的尺寸以及结合路边常用的车位尺寸2.5m宽5m长的停车位空间。一般流动经营的展示面尺寸1~3m,宽度不会超过2m,经常属于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可以控制的空间范围内。可以以2.5m作为展示面的,分为2.5m×2m、2.5m×3m、2.5m×6m,并以此为模数对空间预留尺寸进行组合,如表4所示为预留空间的空间模式。

表4 预设空间模式 m

流动经营的空间预留主要根据流动经营活动的分布地点来确定其少数组合的空间模式,依据调查分析,将其可能的空间组合形式分为包括点状、单排、双排如表5所示。

表5 预设空间组合模式

3.2 平衡冲突的空间分配策略

(1) 人流通道的空间分配策略。步行空间是较为合适的流动经营空间的位置。建筑退距较大的情况下,保证2m宽的步行空间、盲道、室外井道、道路绿地等的占用,可以分出部分区域,连续的花坛树池可以被部分打断,间隔的空间尺寸满足1~2个摊贩摆摊空间的大小。步行道路可以进行道路断面的模块化设计,分为宅前、通行、交往、经营的设置,交往和经营的空间可以相互补充。依据道路的宽度实时不同的流动经营管理策略,道路小于6m时禁止设置流动经营空间,若6~7m宽度时,可设置单排经营空间,若7m以上时,可以设置双排经营空间,如表6所示。

(2) 人流集中点的空间分配策略。道路交叉作为大量流动经营者选择的摆摊地点有其天然的地理优势,但其严重影响道路交叉口的视线以及交通安全,挤占安全岛空间,导致人流无法顺畅通行。道路交叉口的内侧一般人流量较少,贴近建筑外立面的空间一般不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能够使经营者被更多的潜在客户看到。在靠近建筑内侧设置引导区域,并通过在路边缘设置花台、草坪、树池、来限制流动经营者在道路交叉口的外侧摆摊。

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较大的公交岛或者地铁出站口应该在其地点设置一个小型的集散广场,把部分连续性的花台树池打断,在其后方设置一些凹口用以缓冲,同时能够允许部分摊贩在这样的小型空间中进行经营活动。尽量设定标识,或者通过地面的划分控制流动摊贩的区域,避免交通流线空间的占用给大量人流量疏散造成影响,如表6所示。

(3) 人流集散地的的空间分配策略。小区出入口广场最常见的是早点小吃水果蔬菜的经营。通常会从小区的入口开始一直延伸到路边。对想要快速通过进入小区的部分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小吃摊营业时间较晚,有较大的气味会对沿街的住房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小区出入口流动经营的范围应该限定在广场边缘或者留下足够的车行以及步行通道,划定部分流动经营的空间,可以结合小区出入口的前广场花台树池、坐凳等将广场进行划分,对声音气味传播进行一定考虑。

社区服务设施入口广场瞬时人流大,人群对于流动经营的需求高。在保证社区服务设施广场基本的人流集散、消防通道、车行通道、急救通道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在道路和广场衔接的部分进行部分空间的划定。在社区服务设施入口广场附近的步行道路上也可以间隔设置一些容纳数量较少的摊贩的空间。形成小的交往空间,同时能够达到短时间提供流动经营空间的效果。

社区绿地广场的经营者会在道路和绿地相衔接的地方进行摆摊。绿地广场的边缘可以通过绿化带、街道家具划分出带状的有秩序的空间,如表6所示。

表6 空间分配示意

3.3 利益共赢的流动经营空间管控指导

(1) 多元化的空间治理。空间的治理可以设立多元的管理主体,街道办、社区、社区居民共同协作达到对流动经营的管控。首先要制定以街道办为单位的精细化的管理条例,街道办作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应该统计与流动经营相关的不同群体的诉求,并能够形成一个可以进行反馈的管理程序。有针对性地制定本行政区的管理政策,通过基本的居民数据、空间规划、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考虑,明确空间的用途和权属;其次将权力下放到社区实行社区自治。具体的管理政策的制定可以通过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到社区当中进行走访,可以对其经营进行登记在册,采用社区内允许经营的简易执照,对有记录并符合规范的流动经营者进行颁发;最后是鼓励居民参与管理,将权力和权利意识传递给每一个个体。借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管理,如网站平台、手机APP、街道的摄像头、GPS定位等,对商贩进行集体远程的管理。

(2) 时段性的空间分配。流动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空间混合使用,来满足其对空间的需求,同时激活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时间段的管理形式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全天经营,例如理发、修车、配钥匙等活动,没有明确的时间段,并且摊位相对固定。可以设置统一经营工具,摆摊形式;第二种是每天内分时段经营,确定居民使用公共空间的时间可以合理划定摊贩利用闲置的时间段。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空间属于闲置状态、此时可以允许摊贩进行摆摊。另一种是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需要结合空间管理与设计,进行空间划分;第三种是周期性特殊节日,借鉴欧美国家管理商摊的经验,采用假日市场、跳蚤市场等形式选取集中的时间段对流动商摊放开管理,集中人力物力在某一片区举办摊贩市场,例如花鸟鱼市场、旧书市场、文玩市场等,形成社区文化亮点。管理方制定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准则,规范这类短时间聚集的经营,更好地为社区生活服务。

(3) 引导性的空间形式。黄耿志等指出,不能满足摊贩空间需求的引导区可能会扼杀摊贩原有优势,使其重返原有位置[12]。依据流动摊贩的活动特点与位置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空间引导,更为合理。

第一弹性引导与刚性管控区域结合管控。在人流通道指生活性街道,人流集中点指道路交叉口、公交站点,人流集散地指小区出入口、社区设施入口广场等地规划弹性空间。禁止流动摊贩摆摊的区域设置障碍如低矮花坛树池等。明确禁止摆摊的区域和空间,综合考虑资源分配、交通安全,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秩序等方面,明确禁止摆摊的区域和空间,如社区主路、消防通道、非机动车道等空间;第二空间形态尺度针对性设置,控制引导摊贩的数量,流动经营的引导区域应该变成较小的面积,分散在社区的不同位置,结合社区的情况进行时态化的空间划分;第三标识系统引导摊贩行为,引导区域或者弹性空间区域设立标志牌,采用不同的颜色对地面区域进行划分标识,通过地面铺装的改变来将步行通道,停留区域、可以摆摊的区域进行显示。

4 结语

社会设计的主要理念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来实现设计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设计的视角,从流动经营的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不同立场共同审视城市社区的空间设计,提出空间设计、空间分配、空间管理多层次系统的空间设计指导策略。对未来具有较强社会属性的空间设计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式、设计内容的研究探索方向。

猜你喜欢
摊贩空间设计流动
误 会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流动的光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