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2022-02-26 11:13崔冬梅赵峰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崔冬梅 赵峰

编号:G40(2022)32-04-01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航海职业对船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航海职业对船员心理素质的影响,结合航海专业特点,提出了新时代下提高高职院校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航海职业;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世界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实施,航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对航海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鉴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船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健壮的体魄,而且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航海职业对船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心理素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性格、气质、意志水平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其中,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是认知方面的心理素质,气质和性格是个性特征方面的心理素质。

1.认知品质的要求

船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船员具备良好的认知品质,特别是敏锐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灵活迅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科学决策和果断行动的能力。这些认知品质将影响到船员对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如是否果断、科学、合理。船在海上航行时情况千变万化,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独立当班的船员尤其是高级船员需要运用良好的认知品质迅速判断并果断采取行动,如此才能确保航行安全。

2.情绪情感品质的要求

船员作为常人具有与常人一样的情感;同时,由于船员群体的单性别群体、上船后长年累月漂泊海上等职业特殊性,一些消极情绪会时时袭上船员心头。这些消极情绪不仅是船员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且是船舶航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船员应该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有助于船员应付变幻莫测的海上环境,并且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环境和人际关系时能具有灵活应变、适应性强、自信和善交往的能力,从而达到符合海上工作生活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保障航行安全。

3.意志品质的要求

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方面。船舶航行时可能会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这要求船员尤其是高级船员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在理智分析和合理听取周围人意见的基础上独立做出判断并迅速采取行动。由此可见,船员尤其是高级船员要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果断性。

二、航海职业对船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1.职业环境的影响

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虽然船员的海上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了,但是航行中船舶的颠簸和噪声仍然无法避免,船员身处昼夜不停的船舶噪声中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出现听力、体力和精神疲劳,并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导致情绪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另外,船舶的运动,特别是恶劣天气中船舶大幅度的摇摆,会使船员头晕目弦、疲劳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变差。此外,航行中气候与季节变化等的影响容易造成船员免疫力下降,航行中的潜在危险及高度的精神与体力负荷累积等也影响船员的心理健康。

2.人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由于公休、人员调动等原因,船上几乎每一个航次都要更换一定数量的人员,这使得船员之间相对生疏;加之值班频繁,船员彼此之间接触、交往较少。其次,由于不能完全定船,每条船的设备情况、管理模式等都有差异,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船员不得不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船上生活枯燥、单调容易使船员心理不适、烦躁不安。再次,外派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为特殊。文化差异导致管理方式不同,国外船员大多是西方文化背景,外派船员必须学会绝对服从,这对于习惯于东方文化背景和船舶管理模式的国内船员来说难以适应,在心理上感到压抑。

3.自我认知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多数研究表明,大部分船员有很少的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欠缺,更不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这就导致船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此外,部分船员自身人格特征、心理应激能力、自身修养、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差异,也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三、新时代下提高高职院校航海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1.加强半军事化管理

半军事管理是塑造航海类人才的基本手段,其实质在于创造一个军事化的集体环境,在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绝大多数航海类院校都在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在实施半军事管理过程中,高校要以人为本,不仅在出操、军容军貌、列队上课、课堂秩序、晚就寝和宿舍内务等方面都严格要求,将半军管考核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而且要结合各种军事化训练,锻炼学生的体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团队协作的意识、纪律严明的作风和绝对服从的态度。

2.重视校园航海文化的熏陶作用

研究表明,良好的校园航海文化可以使航海类学生树立热爱航海事业的价值观和为航海事业奋斗的理想,那么航海院校要重视校园航海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创建校园航海文化。校园航海文化的创建包括很多方面,如建设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筑物,在航海类学生学习和生活区设立航海文化展板来展示航海历史发展的图片资料和船用設备构造等,陈列船只模型和船用设备,用动态画面介绍航海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3.结合航海专业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航海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航海类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航海专业课教育中,推进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航海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也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坚定顽强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安全和预防海事训练

一方面,心理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平衡自我,调节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放松、减轻压力的方法,即使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懂得运用相关心理疏导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5.把好招生关,招收心理素质符合要求的学生

制定心理素质选拔标准并选用合适的测试工具,如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90项症状清单(SCL-90)等,对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口试、操作等的综合评定,强化心理素质指标在航海类学生招生过程中的筛选作用,从源头上淘汰心理素质不适合航海职业的学生,提前甄别出坚强果敢、情绪稳定和乐于交往的学生。

6.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为做好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设具有航海职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传授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知识,帮助航海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观念,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引进航海职业测评体系,帮助航海类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我;开展航海职业咨询辅导,协助航海类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组织、开展、并参与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加强和引导航海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航海类学生的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如邀请专家、船长、轮机长等举办专题讲座,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珉.船员心理健康与航运企业安全管理[J].世界海运,2017,(11).

[2]毛建良.提高远洋船员心理素质的研究[J].航海技术,2016,(3).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21117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