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22-02-26 21:29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三全育人后勤

赵 辉

加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赵 辉

[新疆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中心]

高校后勤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责任,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新疆师范大学后勤牢牢把握管理和服务中的育人因素,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并利用“百事通”“打卡点”“和谐学生社区”“校内实习”“春晖农场”等实践做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一步深化后勤教育影响。

高校后勤;三全育人;实践探索

一、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时代使命

自古以来,学校就是传授知识、科学研究、探求真理、培养人才、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合格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服务的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就是要做“四有”好老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思政课堂。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把思政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在高校各部门的有机联动下构建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格局。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后勤具有经营、管理、服务的职能,承载着文化、管理、服务、环境育人的“三服务四育人”的使命。高校后勤要结合实际,围绕师生关心、关切的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帮助师生解决诉求需求,通过对师生的关心帮助和服务来发挥育人功能。有研究把高校课堂教育比作是显性育人功能的表现,而把后勤的管理与服务育人比作隐性育人功能的体现,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三全育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发挥好育人职能。

二、加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对策

(一)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高校后勤要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马克思重视环境育人,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大学时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美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要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部分高校存在给学生提供“面面俱到”的“过度服务”的现象。学生除了学业,几乎没有别的任务或事情考虑,在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下,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不够全面的人,是素质能力不强的人。要结合实际,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4]毛泽东提出受教育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提升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同样提倡人要成为文化的、能动的、全面的人。因此,要重视劳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5]在学校开设劳动实践课,让学生参加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和自我劳动。集体劳动以“后勤服务育人”为载体,加强学生集体劳动教育,比如开展室外绿化美化、冬季校园清雪等环境保护劳动,开展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劳动,开展农场种植等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艰辛,加深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体会劳动的意义。

(三)加强高校后勤内部建设,提高“三全育人”效果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形式不同于课堂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渗透性的教育。因此,要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于无声无息中对学生施教。一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高校后勤要不断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继续深化改革,人才队伍是关键。在当前非在编职工成为后勤中坚力量的大环境下,要通过挖掘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结合实际,开展公文写作培训、消防培训、礼仪培训、岗位练兵等,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后勤文化宣传,提高精神动力。加强对后勤“三服务四育人”的宗旨宣传教育,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发扬后勤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推进后勤文化建设。三是构建党员教育活动体系,发挥党建作用。要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工作,通过坚持党支部日常学习制度、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四是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让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高校后勤工作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后,所学到的知识、所受到的熏陶需要经过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能力。要积极邀请学生关注后勤,支持后勤,建设后勤。比如邀请物电学院的学生帮助协助宿舍电路改造、电器安装等;提供学生助理岗位,帮助宿管阿姨做好宿舍信息统计、学生管理等工作;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总的来说,就是给大学生提供志愿参与管理的岗位,让他们发挥所长,发挥特长,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

新疆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切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利用后勤优势,搭建育人交流平台,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期提升育人的成效,形成了后勤“三全育人”工作特色。

(一)后勤服务“百事通”

后勤服务“百事通”包含校园卡制卡、发卡、挂失,学生社区购电,学生电费查询,学校相关服务指引和咨询,学校公共区域及后勤服务领域遗失物品的收集、登记、保管、招领、领取及上缴,后勤服务“百事通”接待站等工作;后勤通过积极推广“新师大后勤”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大厅”链接使用方法,将微信缴纳电费链接纳入后勤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方便学生购电;在公众号、接待站电子屏随时发布各类服务电话、失物招领、通知公告等信息,及时为师生答疑解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高效的后勤服务。

(二)校园景观“打卡点”

2020年以来,学校在校园安装凉亭、木栈道、小木屋、休闲座椅等休闲设施,提升了校园环境质量。2021年,结合温泉校区情况,建设水景观和假山,水系养殖观赏鱼和睡莲,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师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三)共建和谐学生社区

设置学生助理岗位,招聘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从事社区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验用双手劳动获得报酬。同时通过在两校区宿舍楼内修建浴室,安装晾衣架,宿舍天井安装休闲桌椅和秋千,进一步完善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劳动育人——提供校内实习岗位

后勤服务中心进一步将劳动教育和后勤服务相结合,提供校内实习岗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校园生活,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生以兼职方式参与后勤服务中心各部门相关工作,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解生活中所有的便捷都是他人劳动的结果,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五)深化劳动教育——完成春晖农场建设

学校开展“走进田园课堂、体验农耕文化”主题活动,大力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后勤服务中心提前完成温泉校区春晖农场建设工作,并协助各学院完成栽培和种植工作。各学院组织学生在“新师春晖农场”通过除草、浇水、施肥、采摘、品尝、秋收等田间管理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意义深远,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暑假期间,后勤服务中心协同各学院将蔬菜运送到教工餐厅制作菜品,做到果实分享、物尽其用。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刘瑞,周海亮. 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82-84.

[3]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

[5]王强,田备,方正泉. 后勤学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功能实现新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2020(02):5-7.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三全育人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