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共同体视阈下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2-27 01:50杨品臣董新军毛爽朱建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4期
关键词:共同体高质量社区

杨品臣 董新军 毛爽 朱建红

(江苏理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反映了国家对体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内在需要。在此之前,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进程中,《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颁布也指明了体育的发展方向,社区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其发展水平直接映射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实现的质量和达到的高度。由此可见,对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社区体育研究多数以社区公共服务为视角,聚焦于体育本位发展范畴来阐释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困境、短板及破解路径。在宏观方面,主要以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和社会学的治理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在中观方面,主要从城市变革、政策体制、法律建设等角度提出不同观点;在微观方面,对社区体育研究的学者较多,主要集中于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基建等方面。社区体育的发展植生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视角进行研究,都不能脱离体育与人的关系。个体、家庭是社区的“小家”,社区是个体、家庭的“大家”,三者又是互为“家”的关系[1]。

个体的体育活动根生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之中,既是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有机体,又是促进相互发展的纽带。从“小家”到“大家”的关系,是一个体育共同体,故在进行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时,不能将彼此分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显然,社区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建设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体育共同体。该文从体育共同体的视角阐述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破壁之道。

1 相关概念的阐释

“共同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最早在拉丁语中被提出,Communit意思是团体,之后在法国启蒙运动中被卢梭赋予了政治色彩:社会共同体是基于共同利益对公民平等自由等权利契约的保护机制。此后,德国学者田纳西从社会学的角度给予了解释,认为共同体的本质是社区,是以家庭、地区和情感等为纽带所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2]。鲍曼认为,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舒适的场所[3]。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共同体是不可能实现的[4]。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拓新为生态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形成了共同体的相关思想[5]。在社区体育研究中已有学者给出了体育共同体的定义,认为体育共同体是基于功能性和目的性的不同而形成的有机组织[6]。笔者认为,该研究借助田纳西的共同体思想,对体育共同体的释义更加适切,可以把体育共同体释义为生存在同一地域中的个体、家庭、社区等,以体育为纽带而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的群体,是为了让每个人的身体、精神、情感等达到最理想状态的群体生活现象。家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是认知世界的原型,体育共同体无论从个人情感,还是到社会关系,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家”的概念。因此,个体、家庭、社区也是从“小家”到“大家”的体育共同体。该研究从体育共同体视角展开探讨的同时,也融入“家”的概念,以便更明晰此议题。

2 体育共同体视阈下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1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目标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健康服务,铸造一个亲民、便民、利民、享民的体育共同体[7]。第一,发展亲民、大众化的体育项目。项目要具有普适性、创新性,并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具有健身性,还要具备生活化、娱乐性等属性。第二,配置便民的锻炼场所。体育生活圈要距离近,节省锻炼时间,在锻炼空间打造一系列健身广场、场馆、公园,使城市绿道、自行车道、健身步道随处可见。锻炼器械可借助现代科技,研发一批智能化、环保型的绿色健身设施,使锻炼距离、锻炼空间、锻炼设施形成三维便民模式。第三,推广健身与健康融合的便民内容。利用健身场景和移动互联等形式把健身知识和健康理念有机结合,“体育线上+体育线下”多种模式复合提供健康公益讲座、身体健康检测、健身指导、运动处方制订等利民服务,打造“体医融合”中心。第四,提供高质量的享民体育服务与产品。在满足人们高要求体育物质的同时,又带给人们高层次的体育精神体验,始终把体育物质与体育精神融为一体,作为真正利民的落脚点。亲民、便民、利民也是体育共同体的内涵所在,最终要在个人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上落实和体现,达成从“小家”到“大家”的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目标。

2.2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理念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社区体育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共建、共治、共享,即人人参与社区体育场域建设,平等分享社区体育成果,共同承担社区体育治理责任。其中,共享是前提,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当前人民对更高层次的社区体育需求与当前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遵循社区体育的场域共建、主体共享、责任共治的理念下,社区体育共同体应作为其推进的主体,而这个主体是由个体、家庭、社区等共同担当的。从个人体育到家庭体育都应积极助推社区体育的发展,完成从“小家”体育到“大家”体育理念的蜕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体育共同体。

3 体育共同体视阈下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困境

3.1 缺少“体育温度”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给予社区个体和家庭的关注不够,缺少应有人文关怀。社区是个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每个小家庭又有数个成员组成,这也构成了社区最为基本的关系网络。在社区的体育活动中,体育人口密度大,体育活动交往频繁,体育参与方式多样,在社区体育资源有限、空间有限的现状下极易发生体育活动纠纷与争端。广场舞占用篮球场、广场舞扰民、暴走团影响交通安全、晾晒衣被侵占公共体育器材等事件频繁发生,因个体或群体一些不恰当的体育活动行为,最后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民事纠纷。这些时常发生的社区体育冲突,突显出了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所暴露出的问题,这是由于社区对个体、家庭、群体组织等体育开展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关注不足,缺少“最后一公里”的“体育温度”,因而造成了为人民健康服务过程中对人文关怀的忽略。

3.2 缺乏施政力度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于国家政策性文件的实施缺乏力度。近些年,国家对体育的发展愈加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性文件接连颁布,由此看出发展体育的政策力度之大,也可以看到国家对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迫切要求。面对国家宏观体育政策,作为基层社区,对站好“最后一公里”的岗表现疲软,对国家层面下达的政策文件实施缺乏力度,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懒政:缺乏对社区体育有效管理的力度,致使管理失调、失位、错位的现象时常发生。虽说“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到社区体育的管理方面,但是由于社区体育多方管理者共同参与管理,因此管理边界不清、权限模糊、责任不明[8],甚至出现懒政的情况。

第二,错政:缺乏对社区体育深入了解的力度,社区体育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体育、家庭体育、社会群体等单元组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深入调查社区每个单元对于体育的具体诉求,不应该凭空设想或一味地执行既定发展方案。

第三,失政:缺乏对社区体育发展重视的力度。由于绩效考核时把社区体育边缘化,造成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不重视国家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布局,致使社区体育野蛮生长。

3.3 缺乏科技深度

近些年,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颁发《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指出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打造“互联网+体育”“共享体育”“智慧社区体育”。

目前,社区体育发展深度不够,大多仍处于传统模式,智慧化、智能化模式短缺[9]。第一,社区体育智能化体育锻炼设施普及率低,大多社区体育公共锻炼设施老旧,甚至出现了公共场所锻炼器械常年无人问津的情况。第二,社区体育智慧化管理水平滞后,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多居民不清楚社区可锻炼场所的空间分布、容纳人数及空闲时段等,导致很多居民寻找不到锻炼资源。第三,社区体育的规划布局缺乏新兴理念的深度融合与积极探索。当前,社区体育资源覆盖不均,锻炼空间不足,对于闲置的社区空间及老旧的空间布局没能及时利用和再次改造,多种体育资源不能得到深层次的挖掘,整合资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缺乏全面制度

社区体育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稳定的制度,促进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专业人才引进,多方资金供给,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多元协同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有待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前提条件,多方资金供给制度是基本保障,多元协同管理是必要条件,体育专业人才制度是关键,这四个发展要素缺一不可。当前体育社区的高质量发展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体育设施不够完备;多方资金供给渠道尚不稳定,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短缺,多元协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所以,要针对人才、资金、设施、管理等发展要素方面制订相关的制度,形成一系列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社区体育发展制度体系,以推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 体育共同体视阈下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疏解之道

4.1 增添社区“体育温度”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家最直接的感受是温馨的、幸福的,是心灵寄托的港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遭到了冲击[10],家庭所维系的“港湾情节”逐渐被冷漠化、淡化。在打造社区体育共同体之际,应抓住社区居民对家的情节,让快节奏的生活放慢脚步,并通过引导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体会家的温度。

在社区体育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践行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常走访社区家庭,了解个人或家庭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及对体育的诉求,送“体育温度”上门。第二,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宣传,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便于社区各阶层、各年龄段居民参加。第三,发展社区特色体育项目,打造社区体育名片,以特色项目营造体育氛围,并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家庭趣味体育竞赛活动,以家庭为单位,便于家庭全员参与,培养家庭体育意识。第四,提高社区居民体育素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身方法课堂,定期对居民进行身体健康检测等体育服务。通过一系列的体育举措,凝聚社区居民情感,使体育需求共同体转向情感交互共同体,以预防和减少社区体育纠纷事件的发生,让社区体育“小家”走向体育“大家”。

4.2 加大施政监管力度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体育政策方针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前瞻性战略目标,也是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然而,政策的执行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沉疴和顽疾。社区基层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懒政、错政、失政的现状一直存在,从侧面反映出缺乏有效的监管、监督机制,如何提高施政效率成为社区体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社区监管机制的形成离不开社区的每个居民、每个家庭、每个社会组织,作为社区体育享有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去参与监管。其次,社区体育施政人员应做到自查,是否为每个居民、家庭、体育组织的切身利益着想,真正做到“为人民健康服务”。另外,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参与也必不可少,从体育专业的视角去做科学的评价是推进施政效果的有效途径。社区体育共同体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就不能久远,它既是保障施政的有效手段,又是社区体育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3 挖掘智能科技深度

我国正在加速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体育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正是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体育的科技赋能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1],智能化体育公共设施普及率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发展滞后等问题已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凸显问题。提高社区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必须以科技创新、智能融合为突破口。首先,要深度研发智能设备、设施,提高社区体育公共硬件设施的供给智能化水平和个人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其次,在社区体育的管理方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社区体育资源,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构建“个人体育智能设备—社区智能设施—社区健康检测中心”立体式的数字化信息物联,帮助提升社区体育管理能力。另外,在社区体育场地空间方面,可借助智能科技理念进行二次开发,改造和扩充空间布局。科技赋能不仅能提高社区体育物质的层次,还能智慧化地将个体、家庭的情感、精神生活与社区紧密相连,加快社区体育共同体从“小家”走向“大家”的步伐。

4.4 完善社区体育制度

社区体育共同体的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完善社区体育各方位制度,是社区体育共同体的保障。社区体育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把设施建设与维护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有稳定的资金供给机制,社区体育资金的来源仅仅靠政府财政是远远不够的,也要引进资本投入、社会组织支持、个人赞助等多种渠道,形成多元供给机制。再次,社区体育的多元协同管理机制要厘清权限边界、搭建互通平台、建设信息反馈中心,促进管理,协同高效。最后,疏通社区体育人才渠道,与体育专业院校、社会人才市场等对接,招聘社区专业性体育人才,并与高校、人才市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铺好建设社区体育人才机制的道路。

5 结语

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受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健康意识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以共同体为视角,能更全面、深刻地抓住社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因此,对社区体育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体育本位”,要跳出来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抓住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机遇,推进社区体育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体高质量社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社区大作战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