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传统武医融合的现代发展路径探究

2022-02-27 01:50贾瑞雪刘传勤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4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融合

贾瑞雪 刘传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然而,“治未病”的理念虽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民众更没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1]。传统武术与中医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医学等理论相互印证与交融,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武医理论体系,并在人们“治未病”的观念转变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武医关系,在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体现,既表现为传统场域中的一体化,也表现为近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分化。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武医关系从分化到结合的现代流变提供了时代机遇[2]。因此,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武医融合现代化发展的困境及发展路径,旨在为推动武医融合发展,提升全民素质作出贡献。

1 传统武医融合的历史经验

传统中国是农业、宗法社会,人民生活安定和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具有居住分散性、交通闭塞性、生活自足性的特点。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以家族或模拟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提供了传承的制度性基础。在农耕社会这种封闭的生存空间中诞生的知识与技艺,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此种环境中形成的传统武术与传统医学知识与技艺的融合发展则是顺理成章。

哲学基础的同源性,凸显共同文化基础与整体健康观念。阴阳五行学说是传统中医的指导思想,亦是其理论根基,渗透于传统中医体系的各个层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此可知,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事物或现象皆可用阴和阳标识,也可用阴和阳标识事物内部的矛盾与统一关系[3]。传统中医也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病理变化,认为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的过程,便是人体病理变化的过程。因此,在传统中医的防治过程中讲究调理阴阳,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促进整体健康。五行学说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领域,如人体脏腑间的功能关系、脏腑失衡引发的疾病机理,以及用于治疗脏腑疾病理论指导等[4]。传统中医借助五行学说将人体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分别以五行对应各种部位。如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即为肝、心、脾、肺、肾。再以五行生克乘侮来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借用整体指导思想促进人体健康。传统武术的武技理论也广泛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如传武创拳、传武论理。《形意母拳》阐述:“五拳者,劈、崩、钻、炮、横也,其源生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也。……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横拳能生劈拳。”[5]在练拳顺序上也讲究五行生克理论,既利于修炼拳法,又在五行相生循环中为一整体,促进人体健康与功力进步。因此,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在历史潮流中便有共通之理,可以说,武术与中医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中医研究的深入,可以促使武术习练者能够知其然,武术体系的完善,又可以提升医者的技艺水平[6]。这为如今的武医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使武医融合成为必然,更为传统武术和传统医学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2 武医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中华传统文化因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受到强大冲击。西医以高姿态进入我国,动摇了武医的传统文化根基,使得中医不断被质疑。为了在冲击中博得长久发展,武术有意识地向西方体育学习,因此武术新增体操化、竞技化等特性,呈现与时俱进现象的同时,也导致传统武术诸多技法分离,甚至遗失,更造成了武术与中医的行业性分离。

2.1 西方思维冲击

西方思维之“分科而治”对东方思维之“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冲击。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便同时存在,各成体系。重返文明的源头,战国和古希腊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的历史结果。希腊古典文明和中华古典文明各成体系,互有分殊,特别是统与分的不同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道路:西方走向分,以分为主,最终归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走向合,以合为主,造就了集体主义[7]。西医以实验科学为标志,分科而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同科室独自成立,依靠精密的仪器所呈现的图像数据为诊断结果,复杂的病情以各科室开会的形式,会诊形成治疗方案,形成“以医学治疗为中心”的单一健康维护模式。而中医遵循生命整体观念,以人体经络、脏腑学说为基础,以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学说为理论指导,以闻、望、问、切为诊断手段,好的中医亦是好的心理医生,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状态、脉象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入手,并注意语言的沟通,转变患者的心境,引导其改变生活习惯。除药剂外,还辅以砭石疗法等多维度诊治方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西医从认同到接受,甚至到有人深信,再到越来越多人质疑中医思维,质疑武医对生命的整体理念,致使武医发展空间变小。

2.2 传统师徒传承制度遭到分割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政治制度的变动,人民脱离了土地制度的束缚,城市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城乡流动,导致传统的家族及模拟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遭到分割,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武术的传播。据记载:“清末道光年间,全国人口由清初六千万激增到四亿多,翻了七倍。但该时期,耕地的开发增长率却只有百分之十左右。”[8]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动,不仅导致农耕社会生态的严重失衡和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且促使南北人口流动,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而现代学校在城市的兴起,使得学校传承制度逐渐替代了传统师徒传承制,武术家纷纷进入学校进行武术的传播。例如,武术家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孙禄堂等武术家进入中央国术馆进行教学。而至近现代,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受到西方体操的影响,追求套路,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的校园化发展,使武术迈向近代化的同时,也使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再次出现分离,其师徒传承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变革。

2.3 武医融合的健康产业多元价值有待加强

首先,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大健康产业是医疗、健身休闲运动、健康管理等多个产业相关联的融合体,而多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但武医融合健康产业人才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急需创新发展模式。其次,大健康追求包含身体、心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全面健康,而1949年以后,武术归于体育、中医归属于医疗卫生后,二者的行业性分离也日渐显著。现代的武术具有“修身,养性”等多元健康价值,但更多关注身体健康价值的开发,难以满足大健康下多元健康需求。

2.4 武医融合健康产业的市场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疾病年轻化,慢性病与现代病增加的情况,使得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激增,给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武医融合产业将会迎来较强的市场活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武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以武术培训、养生健康为主,武术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单一,急需创新发展模式。武医融合健康产业的相关产品缺乏多样性和现代性,受众群体也多为中老年人,缺乏较为年轻活泼的营销方式,这些问题导致武医融合健康产业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市场环境。有学者对国内三所体育学院的武医融合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3 所体育学院武医融合过程中存在行业壁垒,进而直接影响到3 所体育学院推进武医融合的进程。另外,对武医融合的宣传力度不够,双师型资源匮乏,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种类不能很好满足社会需求等,也是武医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可见,无论是武医融合的顶层设计,还是师资建设,还是人才培养质量及市场需求都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

3 武医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当下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已超前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健康观念,因此基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共同驱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即大健康。大健康观念传承了我国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强调整体思维。人们由“治已病”为中心的健康观,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以“治未病”为首的全方位保障身心的健康观。武术所具有的树立健康观、“治未病”等多元健康价值与大健康理念完美契合。同时,武医融合健康产业可成为大健康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推动武医融合健康产业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3.1 继承中华整体思维,辩证运用西医科技

大健康倡导全面健康、全周期健康的新理念,应充分协同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技术与理论,致力于构建健康促进新谱系,如与西方运动康复进行双向碰撞。大健康观念需要生物医学体系全新理论支撑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疾病本身,即将体、医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研究生命、疾病全过程的体系,以研究个性与共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及发病规律,进而发现疾病形成全过程的机制。片面、过度理性,一直是饱受质疑的西医功能,但一些诊疗方法却是诊断一些疾病病果的有效直观手段,如实验检验、彩超等。因此,应辩证对待现代西医科技,并进行多角度探析,取其精华,使现代分化的医学技术融合并存,并呈现出整体结构化体系,使多学科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健康的促进方式需重新定位,由分病而治的观念向异病同防的观念转变,片面观念转变为整体观念。

3.2 重构武医融合所需的师徒制

师徒制的口传身授、传承意识,对于弥补现代学校师生制、功利性传授有极大裨益;校园课程的高效与规范性,亦可弥补师徒制的自发、缓慢性等缺点。学校可选择校内品行兼优的学生,向其传授学校已掌握的武术资源,或已掌握武术资源的教师,有意识地收徒,进行师徒传承。同时,加强武术、中医院系的深度合作,使两门课程体系相互融通,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的知识与艺术相互融合,创新武医的传承模式,进而培养更多武医复合型人才。

3.3 发掘武医融合的多元健康价值

大健康观与中国传统的整体健康观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理应是整体健康观的延续和发展[9]。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应当合理承继武术与中医的整体思维,以及治病与养生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并采借现代医学之新技法进行组合或互补,满足人们的多元健康需求,以和谐、安乐的生活状态致力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3.4 深度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

健康中国等国家政府文件中明确指出,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并给予政策、法律支持。在大健康带来的新态势下,我国武医融合健康产业存在诸多不足,难以跟上新发展浪潮。因此,应深度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扩大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借助于传统武术与传统中医共同生理机制的优势,建立武术与西医在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加强武术与中医在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建立武医生理机制融合体系,设立武医生理机制研究院,为武医深度融合提供生理机制上的理论支持[10],并创新武术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延伸武医融合健康产业链。推动武医融合产业结合微视频、直播等领域,使其成为武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4 结语

在大健康理念下,人民的健康需求趋于多元化,健康产业的市场环境趋于良好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武医融合健康产业的新发展。但在大健康带来的新态势下,我国武医融合健康产业存在诸多不足,难以跟上新发展的时代浪潮。因此,可以通过继承武医融合的整体健康观的思维,融合西方运动康复、影像学等客观形式;重构武医融合所需的师徒制和发掘武医融合的多元健康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多元健康需求,实现武医融合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