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

2022-02-27 19:14管晓蓉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恩来五心品格

管晓蓉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周恩来总理姓名命名的红军小学,毗邻伟人周恩来故居。作为全国首所五星级红军小学,学校坚守教育初心,充分挖掘周恩来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新举措、新路径,着力培养立大志、善学习、能担当、乐创造的新时代红军娃,让周恩来精神传承和时代新人培养同频共振。

一、“五心”习养行动的缘起

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通知》(苏教基〔2017〕4 号)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多年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践,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开展,确立“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项目。2020 年,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第四批项目,2022 年被评为省精品项目。

(一)深化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价值引领、精神培育、实践行动,开展周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把周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二)传承周恩来精神的应然追求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有利于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培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是学生立志读书、立德修身、立行报国的光辉榜样。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坚定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志向抱负,练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五心”习养行动的顶层设计

周恩来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杰出楷模”高度概括了他的精神品质。学校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周恩来崇高品格引领人、涵育人、发展人为理念,依托地方红色资源,优选课程内容,制定学段目标,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儿童,从立志、立德、立行、立仁、立能五个方面正心养德,落实恩来精神“五心”习养行动。在恩来品格习养行动中寻求契合点和着力点,将发扬周恩来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同频共振。

(一)项目的内涵

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品格塑造与习惯养成协同发展。学校以周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五心”的习养行动为契合点,依托周恩来故里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坚持学习、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引导学生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着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构建学校独特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涵育学生品格。学校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开展“五心”习养行动,帮助学生创造多元发展和无限可能的体验经历,拓展学生的经验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周恩来精神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总理120 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用“六个杰出楷模”赋予了周恩来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周恩来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丰厚的精神财富,对于周恩来精神,我们的校本表达是:大爱、大德、大智、大勇,是濡染和润泽一代代红军娃美好品质的不竭源泉。

2.“五心”习养行动

学校深挖“周恩来精神”内核,以忠心、爱心、孝心、关心、信心“五心”为切入点,以红军娃的核心品格为追求,以习惯养成行动为抓手,开展“五心”习养行动,即忠心报祖国,学会立志;爱心献社会,学会立德;孝心敬长辈,学会立仁;关心给他人,学会立行;信心留自己,学会立能。通过“五心”习养行动,锻造学生美好品格,助力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3.恩来精神涵育“五心”习养行动

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就是学生在周恩来精神的滋养下,践行“五心”习养行动,聚焦有爱、力行,助力核心品格养成。“有爱”包含三个层次:自爱,激发学生提升、悦纳自我,追求自我完善;他爱,换位思考,换位做事,换位做人,诚心关爱他人;大爱,爱国爱家,心怀使命,担当有为,敢为能为。“力行”包含三个层次:自我力行,明确自我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身边的事;集体力行,注重团结友爱,热心公共事务;家国力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红军娃的核心品格是建设目标,“五心”习养行动是实践载体,“恩来精神”是核心精神标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学校深挖“恩来精神”的内核,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五心”习养行动为抓手,提升学生的行动力;以红军娃的核心品格为追求,着力培养学生阳光、向善、向美的精神品质。

三、“五心”习养行动的创新实践

在恩来精神的引领之下,学校的“五心”习养行动构建了融校内校外于一体的育人场境,开发了以恩来精神为核心的“五心”习养特设课程,打造知行合一的红色社团,并通过多维立体的评价方式,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一)建设内外联通的育人场境

学习场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是学生灵性生长、品格塑造、习惯养成的显性空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品位的育人场境在潜移默化中涵育学生的良好品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其潜在的教育功能深刻而长远。

1.构建校内五大场境

学校将恩来精神元素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里随处可见蕴含恩来精神的育人场境,恩来馆、恩来园、恩来阁、恩来轩、恩来苑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周恩来精神学习中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在恩来精神的涵育下锤炼品格,在不同场境中实现行为的自主表达。

恩来馆即学生自主参与设计的周恩来精神主题展馆,学生们收集了周恩来各个时期的工作、生活、学习图片,布置在展馆中,构成立志篇、奋斗篇、丰碑篇、乡情篇、传承篇五大场区,并通过设计规划、参观学习、讲解服务等,深刻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涵育美好品格。

恩来园中设有瞻仰区、活动区、植树区。学生们参与园区建设,种下一品梅、海棠,读周恩来故事,诵周恩来诗歌……深入理解周恩来精神的丰富内涵,感悟周恩来大爱、大德、大智、大勇的品格。周秉德等周恩来亲属多次走进恩来园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恩来阁中设有阅读区、体验区、展示区等,构建了立体阅读空间。在那里,学生们可以像少年周恩来那样晨读、温习功课,他们通过情境朗诵、模拟外交谈判等活动引起思想共鸣,唤醒成长自觉,立志报效祖国。

恩来轩内精心布置了“周恩来与孩子们”主题展览,安放着周恩来半身铜像,墙壁上“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等话语,时刻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学生们通过参观展览、沙龙交流、抒写感悟等方式将周恩来精神真正内化于心,成为恩来精神的传承者。

恩来苑是学生最喜爱的艺术创作场域。在这里,他们像童年周恩来那样用心写好字、作好诗、行好文,在尽情创作中深切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2.打造校外五大基地

学校基于学生品格发展的内在需求,整合省内外优秀资源,系统构建五大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开辟场域、拓宽路径,带来更为真切的实境体验和深刻感悟。

学校与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恩来干部学院等合作,建设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寻访、研学,让它们成为学生内化周恩来精神的心灵栖息地。学校与淮安市科技馆、高铁站、南开大学、雪龙号科考船等结成科技创新基地,共探、共创、共享,培养学生博学求真、守正创新的精神。学生走进社区、纪念馆、故居等生态文明基地,做小小讲解员、小小保洁员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养成乐于奉献、实践担当的品格。学生在淮安市慈善教育纪念馆、敬老院等慈善公益基地,通过志愿服务、慈善义卖等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培养诚实友善、助人尚美的良好品德。学校与周恩来家事家风展馆、恩来社区等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家校共育基地,成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基地开展孝亲活动,培养学生感恩、仁爱之心。

(二)开发正心养德的特设课程

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开发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 “五心”习养特设课程,从立志、立德、立行、立仁、立能五方面助力学生正心养德,塑造学生美好品格,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1.立志习养课程

学生们以少年恩来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一是读书立志。学生们共读《少年周恩来》《周恩来传》等经典书籍,开展“周爷爷诗歌大家诵”“周爷爷名言大家记”等活动,感受周恩来总理忠心报祖国的情怀。二是仪式立志。学生们参加“周爷爷十二岁我十二岁”等仪式活动,学习周总理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三是宣誓立志。学生们通过入学宣誓、毕业宣誓等活动,把国家和民族振兴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努力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2.立德习养课程

学校通过举行纪念活动,追忆周恩来生平,缅怀周恩来丰功伟绩,学习他胸怀祖国、心系社会等高尚品德。学生通过开展“周爷爷故事大家讲”主题活动,传承周恩来风范;通过开展“周爷爷故事大家诵”活动,歌颂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通过开展“周爷爷故事大家演”活动,体验周恩来在艰苦环境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3.立行习养课程

在“沿着周爷爷的足迹前进”寻访活动中,学生们沿着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地方,学习伟人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与“周恩来班”创建活动,在班级布置主题墙,开展“学习周恩来精神,争做优秀红军娃”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将周恩来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以此激励自己勤奋好学,追求上进。

4.立仁习养课程

在节庆活动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时,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爱心、真心;在入学入队等活动中,学生们学礼、明礼、行礼;在习惯养成活动中,学生们知仁、怀仁、施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立能习养课程

学校全面推行“新”劳动教育,教育学生们像周恩来那样一生辛勤劳动。学校还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劳动”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成果、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技能,涵养劳动情怀,提升劳动品质,自信地面对生活。在校园服务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在种植园、餐厅等设立劳动服务岗;在家庭中开展“我是小能豆”技能比赛活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外,学生们还与时俱进,学会网络应用、科技制作等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

(三)打造知行合一的红色社团

社团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理想信念、传承周恩来精神的有效载体。学生们自主参与小百灵讲解团、小喇叭宣传团、小导演摄制团、小卫士安保团、小能豆志愿团五小团队建设,开展义务活动, 走进社区,走上街道……加深对周恩来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将周恩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小百灵讲解团向全校招募团员,采用分开授课方式,主要分为室内场馆课、室外寻访课及社会实践课,引导更多的“红军娃”走进周恩来纪念馆、恩来故居等红色德育基地,进行义务讲解,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宣扬周恩来精神。

在小喇叭宣传团,学校聘请环保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五老团队(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学生们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宣传,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

在小导演摄制团,学生以电影文本为核心进行电影编剧、表演、摄制等一系列创作活动。同时学校借力北京电影学院,助力学生参与演出、拍摄国防教育片《少年强军跟党走》和家乡礼赞片《我是骄傲的淮安人》,目前两部影片均已上映。

学校成立小卫士安保团,设立小交警、小安全员等小卫士岗位,制定岗位职责,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自我管理、帮助他人,从而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卓越潜能。

学生们组建的小能豆志愿团,支持家乡建设,关爱特殊群体,深入福利中心、旅游景点、图书馆等开展志愿服务,把建设美好家园变成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四)研制多维立体的评价工具

学校以周恩来精神为标识,以“五心”习养行动为实践载体,坚持激励引领,遵循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研制学生成长评价工具,全面、立体地给予学生相适配的评价。

1.红色印记——记录袋里的别样成长

学生精心设计《红军娃成长评价手册》和红色成长记录袋,从入学开始,依据红军娃培养目标,重点记录学生在品德发展、知识学习、行为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自主评价和朋辈评价,让学生从对自身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

2.榜样徽章——争章活动的能力认定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设立德美、智美、体美、艺美、劳美五类基础红星章;同时基于特色课程开展“小先锋研学红星章”“小模范习养红星章”“小旗手传承红星章”“小院士创新红星章”“小达人公益红星章”等争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周恩来品格习养行动中来,锤炼过硬本领,实现全面发展。

3.成长典礼——线上线下的全面展示

学校在线上利用学生电视台、公众号平台等展示学生风采,在线下开展极具仪式感的多彩军娃节、优秀红军娃颁奖典礼等,提升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让周恩来精神传承成为每一位学生心中神圣的使命与担当。

4.未来通行证——未来核心能力的动态评估

学校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力、沟通合作力、数字胜任力、高适应力、道德与理性兼顾的决策力、终身学习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五心”习养行动的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获得了较高的赞誉,并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辐射引领的作用,带动了联盟校的共同发展。

(一)培养和丰盈红军娃优秀品格

学生在周恩来精神涵养下,通过校内外主题教育和活动课程的实践体验,开辟品格培育和能力发展的新路径。在各个社团和项目活动中,学生提升了各种技能,逐步做到忠心报祖国,爱心献社会,孝心敬长辈,关心给他人,信心留自己。学生创编的《三字经·颂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薪火相传》等节目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歌伴舞《梦中的周爷爷》获全国红军小学和中央电视台“创作表演一等奖”。学生还登上央视舞台,走进悉尼歌剧院展示才艺。

(二)丰富和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

通过项目建设,学校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恩来园”“周恩来精神主题教育展馆”“长征园”等建设内容,整合了淮安丰富的周恩来精神资源,推进德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结构化、系统化。学校还为“全国周恩来班”创建工作现场会提供了观摩现场。校长管晓蓉编写的《弘恩品格习养课程》《带着梦想砥砺前行》等专著,给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本土化的精神食粮。

(三)辐射和引领联盟校内涵发展

项目在实践创新中辐射,在示范推广中引领,在探索反思中前行。由本校到4 所分校,到区域教育协作片的12 个校区,再到60 个全国美好教育联盟校、红色文化育人联盟校和全国400 余所红军小学,坚持每年举办全国或省级学术会议,影响辐射全国千余所学校,受益学生百万余人,形成了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的五心习养课程实施经验,提升了办学品位。以恩来精神为标识,凝练精神符号,全面提升学生的品格,以红养正,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恩来五心品格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their isomers in the atmosphere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独“数”一帜,五心并至
云南元江红军小学六(3)恩来中队
给恩来爷爷的一封信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