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工程经济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2-27 22:44王秀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学育人知识点

王秀莲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一、工程经济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上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一再强调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中,形成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并在专业课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措施。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具体落实。专业课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利用好课堂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课题,在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育人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就变成课程设计的重难点内容。如果要把课程思政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就必须明确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德育培养目标。结合工程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挖掘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价值观等元素,了解时事政治,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大事,结合课程自身知识点,从小处入手,细部落脚,将其转移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有效载体;任课教师要注重课堂传播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有效和艺术性地融入思政元素,避免附加式的生搬硬靠,按照教—学—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各种小的案例点亮学生对工程经济学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为学生切实有效地讲授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培养出新时代的爱国栋梁筑牢基础。

工程经济学作为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新时代专业课程育人中任务艰巨。为此,学院在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将课程思政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内容之一。对于工程类专业而言,工程经济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对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概念、效益与费用计算方法、经济效果的指标计算、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及方案比选方法等,通过让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使学生树立“经济”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领域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工程经济方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分析及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二、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经济学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工程经济学的思政育人目标

与以前传统意义上提到的思政课不同,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创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是传统意义的在专业课程中额外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是以专业课程中专业知识教学为承载体,结合思政育人目标完善课程教学目标,它是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出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自信、价值观等要素,从小部、细部入手,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点的组成中,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通过融入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事业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对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的一门课程,强调将工程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到工程建设与管理决策中,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决策论证等密切相关。工程经济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该课程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关于项目管理、经济管理、管理决策等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采用课程思政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课程教学目的。

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是具体落实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意识。因此,教师先要转变思维和理念,明白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去思考、去挖掘课程本来就有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应首先提升自身思政的意识、素养、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身作则,立德树人,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更要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综合素养、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仔细梳理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之间联系,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出课程本身包含的思政元素,研究出合理可行的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相应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二)建立制度服务思政

为保证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我院要求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与结构上,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作为知识点的组成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院组织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能力大赛要求教师将课程的思政与专业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中,并把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改革。

(三)融入路径探索

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需要特别注意思政与课程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思政把思政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地加入各类的课程中,讲授的知识点应该就是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不能是“泛思政”化。而以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为基础探寻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进行相应课程思政设计,从而将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1. 引入案例,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重大工程的建设对国计民生都有重要影响,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多方面的论证分析和决策。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是重要的论证内容之一,而这部分内容是工程经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引入都江堰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通过视频展示疫情期间在“火神山医院”特殊建造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组织目标与相互协调的过程。整个过程仅用了10天时间,这正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发挥的强大作用,使全世界领略了中国速度。“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运用新兴的装配式建筑,使学生了解了“核心技术”“大国重器”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崇高理想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而且,进一步引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培养学生争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识。

2. 结合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好工程经济课程的前提是首先要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般是介绍需求、供给及其均衡,生产函数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等这些基本经济学的名词概念。关于利息和利率的换算、资金的等值计算等知识点非常适合结合校园贷、各种网贷APP等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零首付”购物方式,网贷分期还款利息等进行计算,使其了解网贷产品分期还款的利息额,明白网贷分期还款的利息陷阱,融入法制和安全教育、正确的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在讲述经济学基础和经济评价指标时,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讲述资金的时间价值时,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房贷”和“车贷”只能选一项贷款,哪一个更适合贷款?结合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讲述现金流量图的绘制时,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投资和收益两者的关系,投资和收益的顺序能够颠倒吗?引导学生树立“付出才有回报”的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3. 通过讲解建筑工程的费用和效益,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对工程的费用和效益分析是开展项目经济分析和评价的前提,这部分的知识点包括工程的投资与费用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通过分析案例“阿里云的盈与亏”,融入创新精神、劳模精神、挑战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放弃、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新时代的优良品格。介绍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在讲述工程的投资与费用时,引导学生讨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作为建筑人的神圣职责与历史使命。在讲述建筑工程效益时,用案例和数字说明工程建设所产生的重大效益和建筑事业发展的辉煌成绩,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习和素养,树立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决心。

4. 通过讲解工程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类专业人才,应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结合经济评价方法和方案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组织学生讨论在单个项目可行性分析、多个可行方案的比选中辩证思维对决策的作用与影响。在讲述净现值与财务内部收益率等相关指标的计算和从静态与动态的角度计算技术方案盈利的能力时,让学生分析《理想之城》电视剧里面的苏筱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做到守法、敬业、诚信和精益求精。在讲述设备更新分析时,引入生活中的家电设备或者一些固定资产的更新时间的小案例,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学习怎么做到勤俭节约,组织学生讨论毕业后如何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心理素质。结合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讲解,可以扩展讨论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措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意识并培养逻辑思辨能力。在讲述工程项目后评价时,通过介绍开展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作用,引入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的认识,以及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认识,激发学生辩证思考能力。

5. 通过介绍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先进性意识

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是工程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进行项目决策的重要作用;而财务评价是从项目自身的角度出发,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讲述国民经济评价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相依共存的,培养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讲述财务评价知识点时,引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一般工程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修课程之一,进行工程经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背景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思政课程主渠道“成才”教育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推进“三全育人”。本文以工程经济课程为对象,主要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紧密结合课程实际,从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为开展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依据,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学育人知识点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