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良好心理氛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2022-02-28 06:11卢月玲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双减语文课堂笔者

卢月玲

(涡阳县第五小学分校,安徽 亳州 233600)

一、良好心理氛围对语文教学影响的研究意义

良好心理氛围对人的思维言谈、行为举止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催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读书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战场的主宰者。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催化下,其思维的开阔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投入情感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深入思考课堂生成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语文课堂师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及课堂教学影响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不良的课堂心理氛围,则易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语文教学过程沉闷、教学过程不出彩,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被掩埋,学生学习潜能无法被挖掘,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和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因此,就“双减”背景下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就成了值得我们研究的话题。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现状及分析

(一)自我心理的认识状况及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具有个性,其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年龄的差异,造成学生对自我心理的认知各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这些,认为学生的年龄小、思维程度局限性大,对自我心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把学生看成是“死鸭子”,一味地进行填压喂食,到头来只能是老师舍“食”不少,学生得“食”却消化不了。

(二)心理氛围的“翻转”状况及分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对课堂上的每件事总想做到身体力行,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变了形、走了样。学生的主体位置被教师活生生替代,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直接埋没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心理取向扭转,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交流、探究的火花难以迸发,阻碍了课堂的情境生成,双边活动也难以展开。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心理落差很大,即便课堂上有交流,也是肤浅的交流,谈不上实质性的沟通、探究。即便课堂有“探究”,也是探而不究、究而不深,影响课堂效果的生成。心理氛围的“翻转”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即便学生一时能够记住一些知识,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会深刻,记忆也不会长久,更谈不上课后深度、广度的拓展延伸,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更是一句空话。

(三)情感心理的融入状况及分析

自古以来,语文课堂就是情感教育的有机沃土,在进行语文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耕耘这片沃土的潜力如何?是否能用细腻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心理,予以学生感情滋润,催生情感心理在课堂上扎根开花,点化学生的学习默契状况。能否把情感教育融入课本教材,让课堂教学变成情感宣泄的场所,打造情感交流的平台。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催生,会更有生机地感染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丰富细腻的情感投入,不仅可以激发老师自身的感情细胞,更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融合,达到情感课堂的一触即发。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能将情感心理的作用充分激发,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投入热情,更好地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困惑和难题。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一)打情感牌,赋予心理温情呵护

1.注重课前情感孕育,让良好心理氛围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催发学情的情感润然,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极为重要,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在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情感因素影响着人的思想,改变着人的行动,并对其心理活动的各个目标形成影射。因此,笔者对学生在进行课堂前就开始情感融入,从情感价值观渐渐引入课堂教学,大课堂概念下的教学,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学做事,这也是笔者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三观”价值的传输胜过一切教条,笔者经常抓住课前三分钟的其中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立德与求学之间的价值辨析:试想一个“学识困乏的学生,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待优生;但品德匮乏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差生。拿一个道德败坏的“教授”和一个三观正确的“农民”进行比较,正能量价值的评价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2.注重正能量传输,正确价值观渗透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笔者的课堂教学被“真诚、感恩、孝顺、爱国、奋进、拼搏”等正能量词语所充斥,学生从正确的价值的情感体验中,学会了辨识、纠错、进步,养成奋进、愉悦的学习心理状态。在老师情感价值的驱使下,学生的言谈举止在成长中被理顺、转化、成型。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反渗透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环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感召下,学生懂得了快乐的生活、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甚至把情感的纽带辐射到课堂内外,形成自觉学习语文的情感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激励着老师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把情感价值转变为学生成果,实现了师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双驱动”,达到传授知识和育人同步的“双达标”。

3.找准情感切入点,因材施教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学生智力因素和思想品行的不尽相同,对他们的情感教育还要抓住最佳切入点。优等生多属于情感心理影响极易接受的群体,而后进生则不一样,对于后进生,老师要多一份细心、多一些关心,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其微小的进步。在他们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表扬要及时跟上,把后进生的成就感培养起来,提振后进生情感心理的接受能力。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惑的时候,笔者会引导、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根源,带领学生迅速走出情感心理的误区,避免困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打击。后进生有了进步以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面对成绩要不骄不躁、加倍努力,争取一天比一天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算。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课堂情感渗透中,学会了挖掘自身潜能,进步更快、成绩更好。

(二)树标立本,进行合理心理评价

1.分层次教学,合理开展心理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值越高,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的影响就越大。但现实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怀有一种陈旧式的评价思想,对中上等学生的评价,老师往往寄予较高的期望值,把这些学生看的非常重要;而对其他学生则表现出放任自由、不管不问的状态。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标准,虽然能够促使中上等学生树立更强的信心,但对其他学生来说,伤害往往大于前者。长此以往,班级内学生分化严重,不能表现出强劲的班级动力,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甚至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笔者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时刻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优化自己的评价结构和赋级配置,在创设良好的心理评价尺度时,对每位学生都抱有合理的期望值,综合评价学生的素养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关注后进生,适度实施评价引导。学生在接受合理评价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学生一旦形成良好心理氛围,反过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例如:笔者在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总结评价时,发现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听得也比较认真,而且作业完成的也不错,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对学生诸多因素分析后,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失分太多,拉低了他们的综合评价级别。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适加“特别关照”,在课堂之余或延时服务课上,多加强对这部分学生阅读理解的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进步很快。看到他们的进步,笔者也喜在心里却不漏声色,暗中准备好一些小奖品,在关键的时候作为犒赏这些学生的有效“利器”。学生既受到了表扬,还斩获了奖品,别提多高兴了。学生在较好心理氛围的驱使下学习,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进步都显而易见,合理的心理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场景铺垫,注重课前心理暗示

1.注重课前心理引导。作为语文老师,要有专心从教的满腔情怀,还要有刻苦钻研书本知识,拓宽汲取知识的渠道,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笔者通过自修培训,拿到了心理健康咨询资格证书,有了专业知识作基础,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会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注重课堂场景的铺垫和心理暗示。比如:课前通过短时观察,发现个别学生情况有异,笔者会利用几分钟的小预备时间,快速进行心理引导,纠正不当的心理状况。在笔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之母的统领作用,创设平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前心理氛围,是不可缺失的内容。课堂上,笔者会引导学生放松思想,放下心里负担,大胆和老师进行交流、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2.做学生依赖的主心骨。作为学生学习依赖的主心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老师的关心、关注、关爱。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还时常模仿老师的言行。通过平常的交流、沟通,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课前的心理暗示,影射出课前预备场景,学生看到老师都在做课前的充分准备,他们也会自觉养成提前准备的好习惯。优质的课前场景铺垫融入到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另外,老师还要学会苦中寻乐,仔细研究课堂上的每个学生,对学生渗透更多的心理暗示,做学生温暖的贴心人和真诚的倾听者,用行动诠释师爱的细腻。有了良好心理氛围作奠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协调、课堂上看似棘手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综上所述:学生正处于知识积淀的初始期和引导期,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比较低。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多施加情感因素,培养良好的心理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平常授课时,要多和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交流,搭建好知识传输的平台。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心理评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良好心理氛围作铺垫,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双减语文课堂笔者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老师,别走……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