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与“主场外交”:中日韩的实践

2022-03-01 18:12张建会
世界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日韩平昌主场

张建会

“主场外交”一词,和体育比赛中的“主场效应”“主场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主场外交意味着东道国可以利用主场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势,掌握或增强国际话语权,拟定有利于本国的议题或议事日程,推动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国际规则或秩序,从而实现本国的外交目标。

札幌和长野冬奥会的“主场外交”

进入21世纪后,国家软实力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日俱增,并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软实力外交手段,冬奥会也在国家软实力领域具有重要的外交战略价值。

中日韩三国均是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或即将举办冬奥会的国家。日本曾举办东京1964年奥运会、札幌1972年冬奥会、长野1998年冬奥会、东京2020(2021)年奥运会,札幌正准备申办2030年冬奥会。韩国曾举办首尔1988年奥运会、平昌2018年冬奥会,将在2024年举办江原冬青奥会。中国曾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以说奥运会“亚洲时刻”正在进行中。

札幌1972年冬奥会是冬奥会第一次在亚洲举办,无论对日本还是对亚洲都极具意义,象征着冬奥会突破了欧洲的“白色垄断”,宣示了亚洲举办冬奥会的能力和国家实力。札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冰雪运动在日本乃至整个亚洲的发展,对札幌及北海道地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振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日本视长野1998年冬奥会为连接21世纪的纽带,致力于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儿童体育参与、人与自然共融、和平与友谊的节庆。该届冬奥会实施了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的青年营计划,发起长野奥林匹克和平呼吁,“长野冬奥会休战决议”获得178个国家签署,资助禁止杀伤地雷运动工作团队为71个国家清除上亿枚地雷,每月援助世界上2000多名因地雷导致的牺牲者和受伤者,为各种人道主义组织提供捐赠,以及在环境、展览、影片放映、教育计划、一校一国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收效。

平昌冬奥会再启半岛对话大门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通过多次举办国际大赛的机会,大力宣传本国文化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韩国举办了1988年首尔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18年平昌冬奥会,还曾举办1986年首尔、2002年釜山、2014年仁川亚运会。尤其是平昌冬奥会,还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开启了一扇独特的窗口,彰显出奥林匹克运动与和平的世界意义。

体育在促进朝鲜半岛和解、缓和朝韩关系、搭建双方沟通和对话桥梁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1990年10月,在平壤和首尔轮流举办因朝鲜战争而中断的两地传统足球友谊赛,开启了朝韩双方的民间体育交流。1991年3月,朝韩两国首次联合组队,参加了在日本千叶举行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半岛旗在国际场合登场亮相。1991年5月,朝韩双方再次高举半岛旗联合进入葡萄牙里斯本第六届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赛场。此后由于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双方中断了在国际大赛联合入场的形式。1998年金大中就任韩国总统后,对朝鲜推行“阳光政策”。2000年朝韩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打着半岛旗携手入场,其后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3年日本青森亚冬会和韩国大邱世界大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5年中国澳门东亚运动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都灵冬奥会、2007年中国长春亚冬会等国际大赛上,双方运动员都共同入场。2008年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对朝政策全面强硬,双边关系迅速趋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双方没能实现联合组队、联手入场。但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闭幕式上,朝鲜派出高层代表团,通过体育访问激活双边关系。正如朝鲜高官崔龙海所言,“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体育一马当先,南边啦啦队毫无私心地为我们的选手加油助威,仁川组委会为我们提供便利和保障,对我们取得好成绩也起到了帮助作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朝韩女子体操运动员洪云仲和李恩珠在训练场馆自拍合影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被奥委会主席巴赫称为“伟大的瞬间”。

2018年2月平昌冬奥会为朝鲜半岛对话再次开启了大门。当朝韩双方运动员共同手持半岛旗并肩走进开幕式现场,当朝鲜劳动党中央第一副部长金与正微笑着向韩国总统文在寅递交金正恩的亲笔信的时候,朝韩“冬奥外交”达到了顶峰。朝鲜代表团以陆海空不同旅行形式进入韩国。运动员、啦啦队和跆拳道表演团从陆路越过军事分界线,艺术表演团通过海路进入韩国,高级别代表团乘坐专机抵达仁川机场。国际社会主流声音也非常支持通过冬奥会推动朝韩实现和解的努力。此次“冬奥外交”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问题,但毕竟为其后的朝韩、朝美首脑会晤营造了条件。

北京冬奥会承载重要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在国家外交中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被视为助推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舞台,是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东西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构建国际社会认同的话语体系是北京冬奥会主场外交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北京冬奥会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要求。在制度性话语上,提出“对使用兴奋剂持‘零容忍态度”“拿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遵纪守法的金牌、干净的金牌”“主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在全球治理上,提出“主办冬奥会的理念同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努力一脉相承”“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的一部分”。在方法实践上,提出“主动同国际体育组织合作”。这些话语体系为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主张、构建与奥林匹克2020+5議程和新规范相适应的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话语底色。

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联队高举“半岛旗”入场。

北京冬奥会主场外交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契机:如冬奥会与首钢工业遗存重焕生机的城市复兴故事,冰丝带场馆建设中蕴含的绿色、科技、环保与智慧的故事,崇礼冰雪小镇中建筑、人与环境的关系故事,冬奥组委会可持续管理体系的故事,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故事,冰雪运动员成长的故事,等等。这些均为讲好北京冬奥会主场外交中的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故事脚本,对于深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创新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价值引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体育强国建设,将发挥独特作用。

中日韩体育合作共治路径

20多年来,中日韩三国建立了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中心、21个部长级会议为主体、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等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涵盖经贸、交通、信息、海关、环境、科技、农林等近30个领域。

在体育领域,中日韩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始于1993年)、东亚运动会(始于1993年,2013年更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中日韩体育部长会议(始于2016年)都是制度化的体育交流合作活动。在中日韩高层会晤中,体育在近一年多来也成为重点议题。中韩方面,2020年11月中韓外长表示,“相互支持对方办好北京冬奥会和江原道冬青奥会”。2021年4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接待周边五国外长访华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相互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江原道冬青奥会”。9月韩国总统文在寅会见王毅时提到“支持中方举办北京冬奥会”。9月和10月王毅两次同韩国外长郑义溶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相互支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江原道冬青奥会。

中日方面,2020年11月王毅在东京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就加强两国奥运合作达成共识。2021年4月王毅与茂木敏充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愿同日方持续推进务实合作,相互支持对方办好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电话时表示“祝贺日本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欢迎日方积极参加明年2月北京冬奥会”。同月王毅在“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表示,双方应“以今明两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北京冬奥会和中日复交50周年为契机,以灵活方式加强各领域相互交流,使中日友好更加生动立体,更加与时俱进,更加深入人心”。11月王毅同日本新任外相林芳正通电话时表示,“双方要充分发挥地缘相近、文缘相通的独特优势,以北京冬奥会和今明两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年为契机,营造积极的民意和社会氛围”。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韩建交30周年。三国应以体育为媒,持续加强体育界高层互动,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打造有影响力的中日韩体育品牌交流项目,推动民间体育交往,促进三国民心相通。

猜你喜欢
中日韩平昌主场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再见平昌,相约北京
安利助力平昌冬奥会
走进平昌
主场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