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控

2022-03-01 09:28张根柱
河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褐色稻瘟病霉菌

□文/张根柱

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据统计,全球有70 多个国家发生过,水稻年均减产10%左右。唐山市曹妃甸区分别于1980、1982、1984、1986、1995年发生,减产10%以上,1984年减产最为严重,减产达30%,甚至绝收,2015年和2019年,当地也出现减产。从唐山市曹妃甸区的水稻生产历史情况来看,稻瘟病大发生年份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为感病品种且雨水偏多,栽培管理上种植密度大、肥水大,导致病害流行,减产严重。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雨水偏多,需引起重视,避免暴发。

一、症状

稻瘟病可发生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按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瘟。

1.发生在3叶期以前

被称为苗瘟,初期胚芽和胚芽鞘上出现水渍斑,病苗基部变为黑褐色,上部为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死亡。潮湿时,患病部位会长出灰绿色的霉菌层。

2.发生在3叶期以后

称为叶瘟病,根据水稻品种的抗性和天气条件,分为白点类型、急性类型、慢性类型和褐点类型。

(1)白点类型。初期病斑为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当它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嫩叶上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2)急性类型。病斑呈墨绿色,多呈近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布着灰绿色霉菌层。

(3)慢性类型。在干燥天气或化学防治后,急性型病斑会转变为慢性型。典型的慢性型病灶呈梭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灶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菌层。病灶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分、坏死部分和塌陷部分。

(4)褐点类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中心为褐色坏死,外围为黄土色。病灶上无分生孢子。此类叶瘟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3.发生在叶耳上

称为叶枕瘟,病斑初为脏绿色,向叶轮、叶舌、叶鞘及叶片不规则扩展,最后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受潮时长出灰绿色霉菌层,病叶早期死亡,易引起穗颈瘟。

4.发生在穗颈下第二段

称为节瘟,起为呈褐色或深褐色小点,然后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点上会生出灰绿色霉菌层,很容易折断,也可能导致白穗。

5.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

称为穗颈瘟或枝梗瘟,病灶起初为浅褐色斑点,逐渐在颈部、轴和枝梗向周围上下扩展。病部因品种而定,呈黄白色、褐色或黑色。早发穗颈多形成全白穗,晚发穗粒不饱满,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早晚密切相关。

6.发生在谷壳和护颖

称为谷粒瘟,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较大,呈椭圆形,中间呈灰白色,后期可延伸到全谷粒,形成深灰色或浅灰色的干瘪谷。迟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不论在哪里发,诊断要点是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心呈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病害部位形成生灰绿色霉菌。

二、防治稻瘟病常用农药分析

1.预防药物

三环唑、稻瘟酰胺和稻瘟灵不能直接灭菌,三环唑和稻瘟酰胺都是黑色素抑制剂,可以防止稻瘟病菌产生毒素侵入水稻,达到防病的目的;稻瘟灵是水稻中植物防御素的复合物,不能直接灭菌,但它可以被水稻吸收,参与生理生化反应,然后水稻解释放出植物防御素灭菌。

2.治疗药物

春雷霉素是一种直接灭菌,起效直接、见效快,对人、动物和水生生物更安全,可用于混养螃蟹的稻田,但持效期短、易产生抗药性;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病菌呼吸直接灭菌,作用持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上述药剂具有很强的抗雨水侵蚀能力,一般情况下,施药后两个小时如遇下雨,无需额外施药。

三、建议

在前期低温的年份,水稻发育迟缓,为促进水稻发育,施肥量大,进入孕穗期后,雨水较多,刚有利于发病,需提前预防,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肥水控制

施少量或不施穗肥。按照“早黄早施、晚黄晚施、不黄不施”的原则,尿素施用量控制在7.5 千克以下,最后分蘖肥间隔在25~30天。

2.田间管理

在雨水较多情况下,勤排水,适当干燥,特别是在盛穗后应干湿交替管理。

3.化学防治

水稻破口前7~10天和盛穗期使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等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混用预防两次,可同时防治纹枯等病;施药方法以无人机施药为宜。此外,施用农药期间雨水较多,注意天气变化,在晴天施药。

猜你喜欢
褐色稻瘟病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Red Panda小熊猫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这个圣诞很热闹:霉菌也要过圣诞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