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免疫失败原因浅析

2022-03-01 09:28杨卫军郑庆丰张珍珍
河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猪只猪群

□文/杨卫军 郑庆丰 张珍珍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保障猪群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但是在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猪群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来抵御动物疫病的发生,引起养殖业损失。本文主要从动物、疫苗和接种技术等方面对猪群免疫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一、猪群方面

1.饲养管理不当。如果饲料中营养水平较低或配比不科学,不但影响猪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会降低体质和免疫力,此时猪群免疫功能较差,也会引起免疫失败。另外,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猪群新陈代谢旺盛,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受到外界条件突然改变,往往给猪只机体造成一个强的应激反应,猪体内就会分泌更多的激素,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生成,阻碍免疫细胞的生长,降低了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使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天气突变、惊吓、环境改变和处在疾病期等都会给动物机体造成应激。

2.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是从母体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新生仔猪主要通过母乳或胎盘从母体获取。正常情况下,仔猪获得的母源抗体都会很高,干扰仔猪首免效果,如果首免时间过早,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会产生中和反应,影响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甚至会造成免疫空白期,影响免疫效果。

3.免疫抑制。造成猪只免疫抑制的原因,一是免疫抑制病的影响,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疫病能够使感染个体产生免疫抑制,感染猪免疫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动物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能力下降;二是药物影响,如氯霉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能明显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如T细胞和B 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够降低抗体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疫苗免疫接种效果。

二、疫苗方面

1.疫苗失效。造成疫苗失效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疫苗储存不当,灭活疫苗一般冷藏保存,弱毒疫苗常冷冻保存,因此我们应根据疫苗性质和使用说明书进行疫苗储存和运输,防止疫苗失效。如夏季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免疫接种,防止疫苗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长而失效。另外,疫苗生产中使用的毒株与当地疫病流行的毒株不匹配,也可造成免疫失败。如口蹄疫病,不同毒株间不产生交叉免疫保护。

2.疫苗质量差。疫苗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如伪劣疫苗、抗原含量低、毒素、杂蛋白去除不彻底、免疫佐剂质量差等问题均影响免疫效果。使用这些质量不达标的疫苗,疫苗注射入猪体内,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抗体,必然会造成免疫失败。

三、接种操作技术不正确

1.接种途径和剂量不当。在猪群进行免疫的过程中,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大不相同,只有采取正确的免疫接种途径才能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采用后海穴注射,能更好的激发肠道黏膜免疫,如果采用其他接种途径就可能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另外,疫苗接种剂量的多少,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超量或剂量不够都是不科学的。接种剂量过多,不仅造成疫苗的浪费、成本的增加,还可能引起免疫抑制。接种剂量过少,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达不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2.免疫程序不合理。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性能,使猪群能维持在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这就要求养殖场根据猪群健康状况、疫病发生规律、发病史、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从而提升猪群整体免疫效果。

3.消毒不彻底。一方面是养殖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饲养坏境,加上消毒意识不够,那么猪舍环境中就可能产生大量的细菌,致使在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猪只极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影响免疫效果。另一方面在免疫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消毒,确保一畜一针,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总之,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系统性工作,通过科学健康养殖,使用可靠、安全、有效的疫苗,熟练掌握正确的免疫接种技术等,才能达到免疫接种目的,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更好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猪只猪群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五指毛桃与黄芪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浅谈家禽养殖中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形式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