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22-03-01 09:28杜永华
河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草开沟根系

□文/杜永华

果园管理采用生草法,相较于传统的清耕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生草法以草类覆盖地面,冬、春季减少了土表蒸发,保住了墒情、提高了地温,夏季能有效截蓄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缓解土壤高温,保护根系,炎热天气减轻地表向上的热辐射,保护果实免受灼伤。二是通过生草和割草的结合,土壤表层有机质逐步增加,微生物愈加活跃,加速团粒结构形成,理化性状得以改善。

实践表明,生草法更适用于山地和沙地果园。生草法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两种模式。在实际管理中,果园生草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可行的解决思路,在利与害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一、草类生长与刹割之间的矛盾

果园生草,在早春可以减少蒸发保持墒情,随着果园浇水和进入夏季,自然生长的杂草迅速长高,如果不及时刹割,就会在树下1 米高度范围内形成郁闭带,造成下部通风不良。因此,定期刹割必不可少。一般掌握割草高度5~10 厘米。实际操作起来,机械化割草效率高、效果好。行间距较小的(3 米以内)可以通过小型自走式或者手推式割草机实施;行间距较大的(4~5米)则可以借助中型拖拉机携带还田机作业,割草、粉碎、镇压一体化完成。

自然生长的草类,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草和禾本科杂草,各类草生长时间、生长速度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给割草工作提出了挑战,平衡这个矛盾关系较为复杂,必须能够精准识别和掌握最佳时机,而且要计算出实施此项工作的预期时间段和单日进度,并且要和其他工作协调穿插,还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带来的影响。一般自然混生状态下,年割草3~4次,降雨量大的年份,再增加1~2 次。刹割时机选择草高平均达35~40厘米时进行。

人工植草的,大多采用禾本科中多年生草种,如: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生长高度偏矮,年生长量不大,刹割次数少,相对省时省工,刹割高度控制3~5厘米,年割草3~4次;也有种植豆科植物的,如:紫花苜蓿、白三叶、草木樨等,但植株相对偏高,年生长量大,刹割次数增多,用工用时相应增加,刹割高度5~8厘米,年割草5~6次。

二、病虫害相互消长之间的矛盾

比之清耕法管理的果园,生草管理的果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要更复杂,一方面杂草丛生会助长病虫害滋生蔓延,例如白粉病、褐斑病、轮纹病容易在指示植物落黎、白三叶、狗尾草、马唐草上寄生,负蝗、飞虱、蓟马、盲蝽蟓在生草的果园更为常见;另一方面,通过草类,相关病虫害又有向树下转移繁衍的趋势,客观上起到减轻减缓上树态势,保持了一定时间段和空间区域的动态平衡。

三、生草、割草与施肥之间的矛盾

果园清耕,基本不存在草类与果树争肥的情况,而生草的果园,则无法回避这一矛盾。草类(无论是自然生草还是人工种草)会消耗土壤水肥,土壤施入的肥料越多,草类生长越茂盛,消耗的养分越多,这一矛盾必须借助割草来阶段性阻断无用消耗。另一方面,割下来的杂草通过平铺、堆沤转化为有机质,实现了养分回归、循环利用。

四、果树根系上浮问题与解决方法

生草的果园,土壤表层有机质逐年递增,果树吸收根系随趋肥性而逐渐上移,容易引起越冬抗寒性降低,个别年份草皮的保护作用不足以抵消根系浅带来的负面效应,出现冻害。因此,采用生草法要兼顾到这个矛盾的两面性。解决的办法是:生草、割草与翻耕配合进行,即每年的5~9 月份,以生草、割草为主,强调覆盖,10~12月份、3~4月份以机械翻耕为主,将干草和腐熟的有机质翻入土中,实行清耕,这种办法最经济。实践当中,在园区劳动力充裕前提下,于11~12月份土壤封冻前,在果树行间一侧距主干1 米位置,机械纵向开沟,沟宽40 厘米,沟深不低于30 厘米,然后人工将杂草、枯枝败叶、落地病残果、废弃纸袋集中归拢填入沟底,其上覆盖一层有机肥、少量三元复合肥,之后机械覆土回沟,来年在行间另一侧采用相同措施。这样集深翻、清园、分层施肥三效合一,是解决根系上浮最为有效手段。同时消除了冬春季节火灾隐患。

果树一侧开沟,三效合一

五、果树植株间杂草的处理问题

果树株间避障式机械割草

果树行间杂草容易实现机械化控制,但株间杂草消除有一定难度。对一年生杂草而言,可以借助避障式割草机或者人工割草解决;对于田旋花、鹅绒藤、茜草等多年生藤本植物,一旦缠满果树将带来毁灭性后果,单纯依赖刹割只能延缓危害无法根除,生产中还是通过果树根际敷设防草带效果突出一些。

六、树形匹配与机械化操作之间的问题

生草、割草与树形匹配

果园生草,机械加人工控草,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树形,保证行间作业方便。苹果、梨树传统的疏散分层形容易郁闭,宜采用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增大行距至4~5米,缩减株距至2~2.5米,通过株与株之间叶幕对草类遮蔽控制。桃树、李子、杏等树形以开心型和自然圆形头为主的,为了方便机械通过、减少刮蹭,应适当提高主干高度至1~1.2米,并注意每年的树体更新回缩。

七、生草与灌溉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保留沟形,灌溉省时省工节本

生草法,由于干草覆盖作用可以减少浇水次数,但必然产生草与树争水的情况,在春季这一矛盾尤为突出。伴随而来的是灌溉时水流速度受阻,耗费水电和人工。解决的办法:一是先实施割草作业,经充分晾晒后再浇水,争取一次浇透;二是两侧开沟回填时,尽可能保持沟的形状,既为灌溉提供必要的通道,又利用沟内形成的海绵结构充分蓄水保水。经测算,150亩的果园浇一次水,开沟措施能节约2天时间和300元以上的电费。

猜你喜欢
生草开沟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稻田绿肥种植开沟装置的研发和应用
行间生草模式对阜城梨栽植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果园如何生草
秋施基肥单、双边开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苹果园生草的好处与种植技术
会翻身的长生草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鱼尾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