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哲学意蕴*

2022-03-01 03:51罗海云
关键词:共产主义建党中国共产党

罗海云

(湖南女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湘潭大学 碧泉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精神的民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47。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生存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引擎。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2]139。“建党精神”是指政党在建立时就形成并践行的政治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要标识,内在地包含着一个政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个社会”的政治理想;既有起始性历史价值,又有穿越时空的普遍性时代意义。[3]29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4]8。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主题内容之一[5]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值得我们去大力发掘。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真理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6]599。列宁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7]31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理论指南的党。一个政党认识世界的科学认知水平决定其思想高度、思维长度、视野宽度、认识深度与执政格局,也决定改变世界的效果。[8]76“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个层次,体现着党对世界的科学认知,揭示了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真理性和规律性逻辑,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前提。

(一)“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真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给人类社会带来利益。无产阶级要求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严格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指明了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理想目标的前进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的政党,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9]836,“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党人的‘真经’”[10]67。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走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引道路,经历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挽救民族存亡,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但未能找到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之路。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与中国鸦片战争几乎同期,但由于封建中国的长期保守和战乱,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什么了解。事实上,马克思较早地关注了中国问题,并对中国人民的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他在1853年至1859年写下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中国和英国的条约》《新的对华战争》《对华贸易》等一系列文章,分析了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揭露了殖民帝国主义的侵略嘴脸。他写道,“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11]779-780直到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才在传教士和先进人士的介绍下,零星地、片段地传入中国,但没能得到系统说明、正确阐释和广泛传播,更没有形成实际的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国先进分子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12]608。毛泽东也曾回顾中国先进人士寻找革命真理的经过,“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13]1470-1471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由爱国主义发展到民主主义,进而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他们从各种社会思潮(诸如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的比较和鉴别中,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是因为觉得它是一种革命精神和科学思想,比其他任何一种学说都更加具有说服力。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要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主义的任务,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而且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既要找到自己的物质力量,也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随后,一批学生领袖就“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14]431他们组建共产主义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上海小组成立了职工运动委员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把工作转到铁路工人方面,长沙小组到泥木工人、人力车工人、理发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等。可以说,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先进分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供了动力。毛泽东对此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9]796

(二)“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1]50“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共产党宣言》中分析了党是什么、党是干什么的、党如何干等政党根本问题,为党的创建和理想信念建立指明了方向。他们指出:党是主张财产公有共享的,共产主义者向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私有制进攻,消灭私有制[6]45;党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15]138;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等。中国先进分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逐步认识,使他们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希望组建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革命型政党来实现理想。1919年陈独秀提出了建党主张,“我主张解决现在的中国政治问题,只有集中全国民主主义的分子组织强大的政党,……这才是目前扶危定乱的唯一办法。”[16]15“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与指导者不可。”[17]610年轻先进分子中的毛泽东、蔡和森等也一致认为,要改造中国与世界必须建立共产党。蔡和森提出要在国内“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8]71,毛泽东对此极为赞同。李达也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角度阐明了建党的必要性,“无产阶级要实行革命,必须有一个共产党从中指导,才有胜利可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与一八七一年巴黎共产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一个有共产党任指挥而一个没有。”[19]133他还认为,从无产阶级革命至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共产党不可一日不存在”[19]134。中国先进分子自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后,创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已为大势所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并且坚守这一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成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烈士坚守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李大钊走向绞刑架前,发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坚贞宣言。方志敏同志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铮铮誓言。瞿秋白在面对敌人6天内9次劝降后,做出了“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铿锵回答。江善忠烈士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的血书。这些革命先烈坚守理想信念,慷慨赴死,真正做到了共产党人“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崇高境界。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和知行统一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践行”“担当”等同于“实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指承担责任,实现本来的愿望。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0]502。列宁也曾指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1]14。“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二个层次,体现了党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做到人民观与知行观的统一。

(一)“践行初心”就是奋力实现中国人民追求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指出在这样的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51。幸福的内涵很广泛,但实现幸福的基本条件就在于使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自己全部才能和力量。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以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这为实现人类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在内外繁重的新旧捐税下,穷困潦倒、生灵涂炭。无数仁人智士“哀民之多艰”,积极探索为民谋生之路。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之所以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新方向,是因为他对“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12]6黑暗现实的哀痛和对人民生存境遇的忧虑。他在为中国选择革命道路时,以能否导致人民幸福和解放为弃取标准。在李大钊影响下,一批先进分子通过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疾苦和革命诉求,他们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把革命的立足点移到了工人阶级一边,通过改造主观世界逐步认识了本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这种意识充分体现在党的一大前后文献里,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设定目标、任务和实践步骤。一大前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明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任务就是按照其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步骤是首先“铲除现有的资本制度”,“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然后“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最后是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直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专政造出一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22]2-5一大《纲领》和《决议》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些文献充分表明党的初心就是建设一个人人自由平等的新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初心使命概括为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振兴、为世界谋大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5]21实际上就是对建党初心的继承与发展,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事实上,党的百年奋斗也就是在努力践行这份初心:当人民需要土地时,党带领人民开展土地革命,人民分得了田地;当人民需要地位时,党让人民翻身作主人;当人民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党带领人民开始发家致富;当人民还有贫困时,党开始大规模的精准扶贫;当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党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也是党的人民观的必然结果。

(二)“担当使命”就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以及历史使命,就是使全人类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及其他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从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远大目标只能一步步地去实现。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之前,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无产阶级所肩负的直接历史使命,首先是要使本阶级从资本主义及其他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在本民族范围内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建设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毛泽东曾经指出,“在中国,任何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同时具有现时实际任务与将来远大理想两种责任的。并且应该懂得:只有现时的实际任务获得尽可能彻底的完成,才能有根据有基础的发展到将来的远大理想那个阶段去。所谓将来的远大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最美满的社会制度。”[23]627-62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知行统一观的体现,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持续努力。

马克思指出,使命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24]289-290。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也激起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实现民族复兴之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次年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1917年李大钊提出了“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就此形成。在当时的国情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预言:“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25]393-394这反映了他对中华民族未来“光华灿烂的世界”的热望和必定实现的坚信。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把“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22]6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二大上,党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任务与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6]180。在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分析“三民主义”时,对党的“初心与使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27]16毛泽东的这段论述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是全然相同的。他在后来回答“中国为什么要革命”问题时,进一步将上述三层目的概括为:“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27]21。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几代先贤志士未竟之业,将争取民族复兴的努力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可以说,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8]3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逻辑架构来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需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而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一实践过程中又离不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支撑。换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因素显得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人的主观精神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发挥关键作用。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党为实现目标的钢铁意志和崇高气节,凸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人生观的统一。

(一)“不怕牺牲”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观

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能动反作用,能增强人们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在经济制度对抗的社会,代表新的社会经济关系的道德极力支持新的经济关系取代旧的经济关系,并认为这才是善的、正义的,从而通过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唤起人们为消灭旧的经济关系,建立和发展新的经济关系而斗争。[29]70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崇高的崭新道德类型,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主要围绕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要求而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自觉捍卫无产阶级的利益,坚定走历史必由之路的志向,勇敢战斗的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等。

牺牲即自我牺牲,包括牺牲生命,也包括牺牲诸如时间、精力之类的东西,总之牺牲的对象原本为牺牲者所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地下党和革命党,经常受到反动当局的打压和扼杀,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加入共产党成为最大的“犯罪”,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党员2.6万人。面对极端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毅然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带领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品质源于对共产主义道德的自觉遵守,他们认为为共产主义牺牲是值得的、正义的,信仰比生命更有价值;也源于对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这一原则的坚持,共产党人没有个人利益,只有维护和争取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更大利益。在面对反动政权的抓捕行动和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革命先驱们表现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们怀揣着使中国社会安然有序、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克服现实的痛苦和恐惧,勇敢地战斗着。李大钊同志在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认为“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英烈,他认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9]1005。夏明翰就义前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的豪言壮语。林基路在监狱用香灰头写下,“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陈乔年就义前乐观地跟狱友告别,“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刘胡兰牺牲前大义凛然地答道,“怕死不当共产党!”这些革命者充分体现了“不怕牺牲”的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

(二)“英勇斗争”体现了共产主义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经验,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人类发展至今最先进、最科学的人生观,体现着无所畏惧、顽强拼搏、英勇斗争、积极进取的共产党人精神。斗争的哲学依据是矛盾规律,斗争性是矛盾的绝对属性。社会充满矛盾和斗争,斗争伴随矛盾的存在而存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斗争表现为阶级斗争、革命斗争和思想斗争等形式。斗争本身并不关乎勇敢,但斗争的目的是为了美好价值的实现,其行为需要勇气,即谓之“英勇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5]40的著名论断,也提出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0]3的社会发展规律。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性和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道路曲折性。因此,共产党人唯有通过英勇斗争和坚忍不拔的奋斗毅力,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也生动表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其历程都是充满艰辛和斗争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5]27。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中,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英勇斗争、暴力革命才能夺取政治统治,才能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中国共产党自创建起,所面对的斗争环境之险恶、走过的道路之险阻、经受的挑战之严酷,都是世所罕见的: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斗争精神,以便让自己强大起来;发展工人运动,斗争必不可少;通过革命推翻一切旧的东西,斗争必不可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斗争必不可少。共产党人就是按照“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13]1487的马克思主义定律,实现了革命任务和目标。毛泽东在回顾党的初创时期的情况时指出:“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联共党史》开卷第一页第一行说,苏联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成为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31]2911957年11月,他在莫斯科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讲话时又提到了这些话:我们党“开头是稀稀拉拉几十个人的共产主义者的小组,现在也是领导着整个国家,领导着六亿四千万人口的大党。几十个共产主义者的小组,现在发展成一千二百万党员。”这就是“辩证法”,使革命者懂得,“我们的道路是曲折的,是按照螺旋形上升的”。[32]327-328习近平在回顾百年党史时也强调,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还会有“雪山”和“草地”,还会有“娄山关”和“腊子口”,这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继续弘扬“英勇斗争”的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敢于斗争”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为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信念、初心使命、英勇奋斗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体逻辑,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主体素养和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群众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选择与拥护的结果,党长期执政就要不负人民,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落脚点,就是党员要自觉主动地忠诚于党,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的统一。

(一)“对党忠诚”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对党忠诚”是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起,就把加强党性教育、党性锻炼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大《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这为全党改造主观世界起到了思想引路的作用。随着革命的发展,由于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党员的涌入,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表现突出,毛泽东提出要通过党内出版物和理论书籍来强化党员的思想改造,“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33]549,通过“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9]876。因此,我们党是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理论渊源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党员对党的“忠诚”,把它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根本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写道:“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团体或民族团体,并且应向上级机关报告参加任何一个团体的情况;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一切事务的秘密。”[15]138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党员的要求,以及对党的忠诚。列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忠诚看作共产党员的必备品格。他提出,“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实行和保持我们最严格的纪律的基本条件”[34]239,“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35]51。中国共产党自创建起就重视党员对党的忠诚:一大《党纲》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是“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二大《党章》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七大《党章》强调对“完全忠于党与人民的事业”的党员“得给予奖励”;八大《党章》把对党忠诚老实规定为党员义务。自党的十二大开始,历次《党章》均要求党员“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并把“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庄严承诺写进党员入党誓词中。建党先驱们也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李大钊在党的初创时期为研究、宣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尽心竭力,并为其他党员了解党的指导思想提供了专业文本,自始至终对党无限忠诚。陈独秀一生五次入狱,从未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从未叛党,在狱中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誓言,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展现出“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他们宁死不屈的气节、永不叛党的坚贞,用鲜血诠释了对党的忠诚。

从理论内涵来看,对党忠诚就是对党忠诚老实、尽心竭力、绝对纯洁可靠。政党成员的忠诚是政党组织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保持政党组织稳固的黏合剂。对党忠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表现为:一是忠诚于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定信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铁的纪律为严格要求,共产党人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二是忠诚于党的组织。我们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忠诚于党组织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前提。对党忠诚,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心中时刻有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三是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坚强有力的保证,对党忠诚就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做到令行禁止。因此,在“对党忠诚”中,主体是全体共产党员;对象是党、国家和人民及其事业;方式是拥戴、服从、维护、执行、捍卫、牺牲;性质是发自内心、自觉主动、诚恳实在、始终如一;维度是思想上的、政治上的、组织上的、事业上的以及各种情境下的忠诚。也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不负人民”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411列宁曾用古希腊安泰神话来比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量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36]273毛泽东把人民比喻为“上帝”,党与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对劳动群众利益的重视,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动因的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真正代表和实现劳动群众的根本需要和利益,才能得到人们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集团、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到习近平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时代强音,无不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理念。

“不负人民”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党对人民的“不辜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和政党属性。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对中国人民许下诺言和做出保证,关切中华民族的命运,关心中国人民的生活。陈独秀在1920年《〈共产党〉月刊短言》一文中简洁而通俗地阐明了党成立后的政治目标,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不负人民的详细条目,“一切生产工具都归生产劳动者所有,一切权都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37]77。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第一个纲领就提出,党是为解放人民而奋斗、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党。为了做到“不负人民”,“每个党员必须对于民族、对于革命、对于本阶级、对于党,表示无限的忠诚,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革命的、本阶级的和党的利益。”[38]34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充分体现了“不负人民”:通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又强起来了。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实体现“不负人民”的深刻蕴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有了群众的“铜墙铁壁”,我们党才能创造奇迹。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没有辜负人民期望,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

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始于真理,归于人民,中间环节就是为了理想坚持奋斗,不怕牺牲。伟大建党精神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物质与意识、道德观与人民观、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的辩证统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提炼和总结,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宣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将使全体党员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建党中国共产党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