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下反观微电影的前期筹划

2022-03-01 13:38薛佳鹏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创作

薛佳鹏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广西 536000)

碎片化的网络时代里,泛娱乐化成为一种生活日常,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消费行为都变得更加多元与个性,与此对照的就是文化产品的生产逻辑和传播模式也开始变得无迹可寻,以电影混剪、明星真人秀、网络大电影、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为代表的各类碎片化的影像形态,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手机移动端。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应用,移动网络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短视频作品层出不穷,如美食运动、才艺主播、搞笑短剧等等,虽然这些作品使得微电影的“江湖地位”开始被逐步地蚕食,但并不影响其发展势头。市场上关于微电影的选题、策划与制作依然在持续发力着,不同的创作个体或团队都摩拳擦掌地轮番上阵,新鲜的创作力量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个“影像狂欢”的微时代。依托于移动短视频的用户画像分析,微电影的内涵与外延将不断扩张,无论从题材、类型还是传播等方面来观察,微电影的燎原之势在未来依然会势不可挡。

一、微电影创作的通用流程

一部微电影作品的完成,需要遵从固定的生产流程,不论是题材的悲与喜,还是主题的大和小,又或者投资的多与少,大致都会经历从前期筹备到中期拍摄,再从后期包装到最终的宣发营销等若干环节。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运行当中,可能会由于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或者团队经验习惯的不同,而致使工作程序出现局部调整,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把一部微电影从静止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视频,并且得到影片投资人和广大网民的认可。所以为了一部作品可以保质保量、高效及时地制作完成,前期筹备工作的细致入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是一部微电影创作的开始,也是一个项目得以稳步启动的先决条件,如果一切都考虑周全和准备充分的话,那么后面的整个执行过程就会顺理成章地推进,也会为之后微电影作品内容的流光溢彩提供有力保证。

法国著名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电影在脑中生,到纸上亡,其中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追求由表演而苏醒,却又被谋杀在胶片上,最后经过特定组合排列后被投射到银幕上,宛如出水芙蓉一般,重获新生。”[1]通过拆解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提取出关于微电影创作的通用流程。比如,“脑中生”,对应的就是一部微电影的策划创意阶段;“纸上亡”,说的就是剧本的编写阶段;“由表演而苏醒”,说的是以演员选拔和现场排练为主要内容的前期筹备阶段;“被谋杀在胶片上”,对照的就是微电影的实际拍摄阶段;“最后经过特定组合排列”,很明显,指的是微电影后期的剪辑和包装环节;“被投射到银幕上”,说的是关于微电影的发行、放映与传播。至于“出水芙蓉”这样的修饰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微电影的制片方在作品上映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市场营销行为。

在这个通用流程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公司,且涵盖有各式各样的工种,以及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比如筹划阶段的影视投资公司、剧本版权公司、财务和法务部门等;拍摄阶段要涉及到演员经纪公司,设备租赁公司、影视城基地等;在后期制作时,还会有特效工作室、音视频包装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的加入;到最后宣发时,更是会细分为专门的预告片剪辑师、海报设计师、广告文案撰写人、市场营销人员等。以上概括来说,主要包含四个阶段,分别是前期筹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档期宣发,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前期筹划阶段。

二、微电影前期筹划的步骤与内容

既然前期的筹划阶段对于整部微电影创作起到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步骤,准备哪些内容,才能为后续的拍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剧本是创作的前提,就像建筑物的设计草图一样,更现实的说,想要获得制作微电影的投资赞助或经费支持,首先就必须要让投资人知道,你准备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及你准备怎么讲这个故事。正如移动短视频的创作要基于用户的兴趣偏好和情感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微电影前期筹划的第一步也是要依据不同的制作目的,围绕一定的主题设定去完成故事框架的搭建,如果有企业植入产品信息的要求,还需要在剧本的构思阶段着重加入商业元素,并且要经过分镜头设计、故事板绘制、视频预演渲染,剧本才能最终定稿。

第二步是场地勘景。场景是微电影中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它担负着塑造人物性格、叙述情节内容、渲染年代氛围等任务,是表达微电影剧本主题和导演艺术理念的十分重要的造型元素。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剧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场戏的具体情节和想要达到的戏剧氛围进行堪景和复景。同时,导演也会依据勘景的实际情况对剧本作出修改调整,美术灯光摄像等部门也会因为看到了拍摄场地的真实空间,才能更好地设计实拍时的工作方案。电脑技术发展到今天,场景既可以选择现实的环境,也可以根据剧情搭建相似性场景,还可以通过扣像跟踪等后期CG技术,打造虚拟现实的环境。

第三步制定拍摄周期表。一份详细完整的拍摄周期表,可以让剧组人员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按照计划一步步去实现它。除了要考虑到交片截止日期和预算消耗等基本条件外,如何合理安排日程保证团队能劳逸结合,如何制定管理策略帮助剧组提高积极性,这些问题对于一个优秀的统筹人员来说都应该考虑在内。制定拍摄周期表时,我们应该对大概会拍摄多少天,演员档期如何错开,场地何时使用方便等信息有基本的掌握,然后把一个个拍摄任务安排在周期日程表中。另外,要强调的是,在制定拍摄周期表的时候,场景信息一定要特别关注,因为剧组的转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要提前把场景拍摄路径和顺序给规划好,同一个场景或者相隔不远的场景要尽量安排到同一天拍摄。

第四步是核定预算表。预算是创作的起点,也关系到创作的整个过程,因为在拍摄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创作的故事能否被呈现出来还是个未知数。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我们的微电影创作也是这个道理,要组建一个合适的拍摄班底,与诸多不可预期的事情作斗争,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有一个预期的经费标准,相当于为自己的微电影最终顺利成片奠定了一个基础,相比院线大电影的规模化运作,微电影的创作还算简约,除了需要“精兵简政”以外,最好把每日的开支做成一个表格,列出每一项经费的支出明细,比如服化道具购买,食宿和交通的消耗,或者是演员的酬劳,场地的租金,设备和办公器材的损耗等等,同时要划拨出整个项目预算的10%作为储备金,应对一些影响拍摄进度的突发事宜。

第五步是团队分工。一部微电影从筹备拍摄到制作完成再到最后的推向市场,不仅需要资金和设备等物力方面的支持保障,还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化的要求和一定程度的技术标准,这些都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胜任和全面掌握的。所以在剧本的写作基本结束之后,制片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创作团队,大家依据筹备期制定的日程安排和摄制计划,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分工协作,通力配合,有条不紊地执行每一阶段工作。一个项目的启动,通常都是由制片人雇佣编剧,为特定的明星和商家打造专属的微电影剧本,然后再去挑选擅长某类题材的导演来参与指导,他们有权力决定一切事物,包括创作班底的组建,制订工作周期等。所以制片人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既是一部微电影的投资人,也是整个项目运行时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剧组摄制过程中的监督员。

第六步是调试设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具备视频拍摄功能的单反相机和智能手机层出不穷,只要有想法,每个人都可以来拍摄微电影,但是在开拍之前,一定要调试好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如果经费充足的话,为了提高拍摄效率,一个剧组通常都会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位来拍摄微电影作品,他们全面负责微电影的视觉构造工作,将编剧的文字概念转化为真实的影像,并指出在该环境下的主要气氛是什么。其中摄像指导需要观看监视器中的实时影像,并和导演一起确定摄像机的机位,他需要拥有艺术素养和技术处理的双重能力,既能充分理解导演的创意构想并与其默契配合,完成影视画面的创作和记录,又能和灯光师协调好每一场戏的机位设置与构图安排,避免画面穿帮,还能在规定的表演区内保证摄像机的运动与演员的形体动作不发生冲突。如果要拍摄出一定风格的影片,还需要掌握一些摄像机的辅助设备功能,比如滑轨、摇臂、稳定器、跟焦器、同期录音设备等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第七步是演员试镜。微电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挑选到合适的演员班底,不仅要有优秀的主演,也要寻找到闪光的配角,不论是编剧的故事创意,还是导演的构思编排,最后都需要演员在镜头前呈现出来。演员的演绎能够丰富人物的性格,充实故事的情节,演员的台词、表情、动作,情绪对观众来说都是最直接的,是观众感受到剧本讯息的来源。每个演员的基本功如何,能不能演好角色,演员的形象和人物角色是否吻合,都会直接影响观众是否认可一部微电影,所以剧组各部门的最终工作其实都是与演员合作,共同完成角色的塑造。

第八步是编写通告单。通告单即拍摄期间剧组每天的工作任务量,通常由统筹于前一天完成,再于第二天拍摄当天给演员及工作人员发放。通告单包含的信息有:各部门负责人姓名、具体职责、联系方式,当天的日程安排、拍摄地点、拍摄场景、人员的交通安排、停车指示和安全注意事项,还有诸如天气因素、演员调度因素、场景准备因素、道具准备因素等。在当天正式开机之前,所有人必须按照通告单内的要求安排完自己的准备工作。要强调的是,通告单的编写,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内景和外景、日戏与夜戏的工作量,防止摄制工作让演职人员过于疲惫。

三、移动媒体下反观微电影的前期筹划

移动短视频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传统微电影艺术在当下数字时代的一次形态变革,它的出现与发展主要得力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化阅读,人们的快节奏生活需要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短视频的快餐特性极大地迎合了“网生一代”表达自我与张扬个性的时尚需求,特别是近两年来5G 宽带的迅速普及和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分析,不仅催生出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把曾经聚集在电视机前与电脑PC 端的观众引流分散,更是对传统微电影的制片流程和营销方式造成了摧古拉朽式的冲击,以短视频为主要代表的新视听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短视频的现象与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业界风潮时,研究与讨论微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就变为了一件学术界不得不面临的迫切议题。首先从作品形态来看,移动短视频内容多呈现出“杂糅性”、“生活化”、“片段式”的倾向,虽然没有微电影叙事的明确类型划分,也没有精心的策划与筹备,但大众这种截取自己日常的“兴奋事件”上传分享到平台,因能捕捉到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反而更容易引发群体共鸣,从而夺人眼球。其次从制作层面来看,移动媒体上播放的短视频和传统微电影的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呈现出模式化、即兴化和游戏化的特征。[2]智能手机和剪辑软件自带的“同款模板”,使得短片制作者不再需要专业知识的加持,即使拍摄的前期素材有些许硬伤,通过软件自带的滤镜、磨皮、调色、特效,甚至是“一键修复”等功能,也可以轻松地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最后是从传播目的来看,移动媒体下,人们围绕短视频创作不再只是为了叙事,而是通过在平台上发布视频来进行一种新型的社交,这在当下以集群化为特征的传播生态中表现出极大的影响力。[3]短视频的传播途径从以往的单线程的制片—发行—院线—观众的途径变成了网状的数码式的传播。[4]

结语

如上,一方面移动媒体的快捷高效给传统微电影创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同层次的创作主体看到短视频的产业优势以及它所能带来的经济前景,纷纷加入其中,大量良莠不齐和形态各异的短视频开始充斥着网络世界,俨然形成了新时期下的“注意力经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移动媒体视域下围绕短视频的筹划、制作与传播,揭示出了人和影像之间的社会关系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微电影和短视频走向了融合与共建之路。所以未来微电影的题材选择可以借鉴短视频,选择体量较小的现实主义作品,剧情相对简单直接,特效成分不易涉及太多,创作流程上要更加灵活多变,简约省时。在新媒体技术下,依托不同短视频的类型特点、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吸收那些真正对传统叙事创作有帮助的新方法,不必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流程规范,使最终的作品能够适应当下的传播新生态,这才是我们反观微电影前期筹划的主要目的。■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