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语文新闻类文本教学思考

2022-03-01 13:38王丹丹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习练人教版核心

王丹丹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黑龙江 150040)

虽然“语文核心素养”看起来像是一个新兴词汇,这些年越来越频繁的环绕在教育者与学生群体的耳迹。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其实由始至终都是语文这一门学科传承的基础与精髓。教育者与学生群体应该达成一致,不能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才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并有效实施,让学生切身体会并学以致用。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代表意义及现状

“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形成健康平衡的三观和应用能力,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实践教学,从不同的情景中构建对世界理解的闭合逻辑;从不同人物的表现和发展中养成对人生的认真态度;从不同的事件的进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曲直[1]。

然而现状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升学率。无论是初中学生群体还是初中教育者,都更为重视针对教学大纲展开专项高效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们有效记住了课程的内容和既定的理解,也压榨了他们自身消化、发挥、转化的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强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学以致用。现代教育要求让初中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更加适应高中、大学直至以后人生的那些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

二、人教版对比部编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新闻类文本剖析

在2017年以前,各地不同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得不到统一,虽然教学大纲一致,并以人教版为主流,但是教材的内容不尽一致。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部编版,并在2017年9月的秋季学期正式启用,整体提高了全国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而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便是更加丰富的选文和更加严谨的编排。虽然新闻类文本在教材中占比较少,但是内容更加多元合理,能看出明显的进步。本文从“量”和“质”两个基本方面阐述部编版在人教版基础上的优化。

第一,在量的方面,选文更加丰富。举其中一个明显的实例,在初中二年级也就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教版原来为《新闻两则》,部编版直接添加到了原来的2.5 倍,变成了五则新闻。并且不仅仅是单纯的扩充数量,而是充分考虑了新闻类型的丰富性。替换了原来的一篇,毛泽东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篇调整为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两篇,对于看起来类似的事件,区分时期、缘由、过程等要素。另外增加了三篇不同类型的新闻,分别体现了生存意识、奥运体育精神等方面要素。

第二,在质的方面,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有效。还是以八年级一单元为例,原人教版为了传授给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这一概念,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作为主题,课文均为叙事文,综合体现了反战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和谐社会下成长,年龄尚小,难以感同身受,也没时间仔细消化吸收。原人教版的课程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较为含蓄,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而新部编版在这一方面的改编有了质的提升,整合扩充新闻类文本,形成一个单元。以“变化着的世界”作为主体,要求学生知道新闻的重要性,明确了新闻类文本的阅读和写作要求,从多方面信息中获取事件过程、把握核心观点、整合归纳总结,再到单元结束后的综合归纳。落实学习内容和目标,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和思辨性[2]。

三、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新闻类文本教学实践

(一)课上教学实践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前提条件必须是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形象,才能有机会进一步采取措施去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转变观念,调整以往的刻板形象,不再单纯以课文内容做为途径和目的,转而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人物访谈、新闻六要素为突破点,实现学生自主完成新闻写作的目标[3]。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尺度里有所进步。作为一位称职的教师,就应该不断更新自己,以师长的尺度,进入到学生的状态里,将刻板的知识与真实的事物结合考虑,转化为学生可以接纳的方式,再转变严厉的态度,站到学生的阵营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新闻类文本只是一方面,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考虑“核心素养”与学科的融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新闻能够对社会与生活中各方面的事件进行报道,这就决定了新闻中的知识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学生往往由于知识修养的不够丰富,对于新闻中的内容难以获得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文本内容展开探究,从而实现良好的阅读理解效果。例如,对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文章,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首先了解诺贝尔这位科学家的名人见解,了解诺贝尔奖是如何设立的,之后可以依据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广泛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籍,比如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是如何发现X射线的,了解这项发现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新闻内容,丰富科学素养。

(二)教材习练方面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以证明新部编版在旧人教版的基础上作出了合理的调整,强化了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改善了前期阅读理解能力单项控制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同步提升,相互促进,也带动了其他实践方面能力的完善。保障了学生对新闻类文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养成。也响应了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愿景。

对于初中语文新闻类文本的习练,教师应该调整学生群体的传统思维,弱化对分数的、等级评价的偏见,以文章作者本意为出发点,阐述、分析、对比不同立场下理解、分析和结论。鼓励并尊重学生发表看法、发挥想象、逻辑闭合并完成习练。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不应表现出偏见和局限性。并且教师需要把握习练的尺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负担,少量多次,及时纾困,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下新闻类文本的综合能力。

(三)言语应用方面

除了课堂和教学和课下的习练,真正能体现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其实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表达,直观点来说就是语言的应用。新闻类文本最讲究的就是真实、中立,而自身语言不够通达平实,便不能和新闻对象达成良好的沟通,也无法实现新闻类文本的真实属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4]。

关于“媒介素养”融入教育体系,其实我国的步伐已经走在了一些国家后面了。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加入了“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习练,成为了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国教育更应该积极深化“媒介素养”的教育体制提升。教师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带领学生开始接触大众传媒,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媒介素养”。

(四)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新闻信息是对现实生活的报道,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新闻类文本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丰富的事物,所以也应该引导他们多关注社会生活,可以依据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信息进行新闻创作,用新闻的形式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报道,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一则新闻,教师就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新闻内容,认识到吕伟是如何获得跳水冠军的,之后可以进行引导:“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优秀的运动健儿,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先进人物,你能通过写新闻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吗?”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实践意识,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形式作出了分析和阐述,以新部编版、旧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闻类文本对比为例,说明了“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流行词汇,更具有深刻坚实的立意,并且教育部也通过教材的优化调整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笔者作出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初中语文的新闻类文本教学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习练人教版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