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

2022-03-01 13:49符丁太
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字里行间本性总能

文/符丁太

汪曾祺曾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上课的日子节奏一直都很快,备课、教学、作业、教研等教育工作每天都应接不暇。很难有闲暇的时间去阅读教材之外的“闲书”。假期,学校要求师生共读一本书,借着这个机会我翻开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去感受那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的意境。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蔷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点缀着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总能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在汪老先生的字里行间,我们举头望天,看到了鸟的奋力翱翔,闪烁它生命的光辉;我们穿过树下,看到了树叶燃烧着自己的身躯,延续了树的生命;我们俯身低头,看到了蚂蚁正举着重其千倍的食物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原始劳动,只为挨过下一个严冬。走过漫长岁月,看过天地之大,仍会想着与一草一木去分享。草木牵涉至食趣,食趣牵涉至时代。于汪老先生的字里行间,我又看到了芸芸众生的生活与疾苦。他怜悯的不仅仅是草木,更是那个时代疾苦的众生。诚然,每一个时代都有着时代悲苦的缩影,于我而言,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更是要教给学生无论在腹中储备了多少的学识,无论有多么功成名就,都要有一颗悲悯之心的道理。如汪曾祺这般,如杜甫那般。

世间许多事,皆是有意思

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世外桃源”不同,和张岱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不一。汪老先生笔下恬淡的美好是那世间万物,平中显奇,淡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自然所给的,如遛鸟逗虫,在当下充满互联网的世界里,正是我们缺失的。拥有了屏幕的光,我们就缺失了天际上露出的阳光,而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都是有意思的。放下手机,如《人间草木》中的那般,去感受自然草木的芳香,去烹煮美味的菜肴。慵懒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捧起一本书,去享受那世间许多有意思的事,这何尝又不是忙碌生活中的恬淡。

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

读汪老先生的作品,感受到更多的是田园生活,是诗意盎然,但细细品来并结合先生过往的作品看,无不透露着一种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心态。品人间五味,看美丽风景,担生活责任,面对现实而又接受现实,不怨天,不屈服,在逆境中寻找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便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心态。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问题总能让我们情绪波动,会让我们觉得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若能如汪老先生那般,若是我们能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便可以在教育中更轻松一些,更有幸福感一些吧。

每个日子都在诗意地成长

“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库,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都说阅读是最好的避难所。每每因为工作、生活感到身心疲惫时,在汪老先生平和但不失道理的话语中总能找到力量,重新点燃对生活的热爱。我想,文字的意义大概尽在于此吧。果蔬的可口,花草的飘香,四季的轮转,友谊的真挚,心态的从容,这些大自然所赋予的本性,能让我们在柴米油盐之外的生活中,揉捻出细碎微光里的闲适与惬然。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街边小草、枝头小鸟、锦绣山河,关注一草一木,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去生活,我们便能更好、更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猜你喜欢
字里行间本性总能
那个人,总能让我们绝处逢生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我们告诉孩子们努力总能成功。但当他们还是失败时,该怎么办? 精读
愿我总能吃到最美好的你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听,总能听见什么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
本性最美
思念与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