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研究

2022-03-01 17:59史建明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读本独立思考课外

史建明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儒林小学,甘肃庆阳)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锻炼文学素养。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主题式阅读教学理念的发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书本中的知识,并通过大量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主题式阅读与教材联系起来,才能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特征

(一)主题式教学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书本知识为主导,着重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式学习,不断接收教师灌输的大量知识,进而导致自身无法独立思考。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程,着重强调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根据自身独特的想法不断完善和改进。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也缺少了相应的教学活力和教学氛围[1]。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以主题阅读为主导,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本教材大致分为8个主题阅读模块,其中有名人传记、自然生活、童话世界等。在这8个主题阅读模块中,教师可将相应的课文归纳至一起,作为主题式阅读教学内容。

此外,主题式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建立起主题阅读思维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快速适应状态。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活跃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做卷子的方式去学习各个章节。主题式阅读教学则为学生提供课内外阅读资料,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开展唐代古诗词主题阅读课程,学生首先利用课前时间阅读唐代古诗词相关的课外读本,然后通过互联网搜索唐代古诗词相关知识点,并将所学知识与课外读本结合,最后利用早读或课后复习的方式重复学习加深印象。

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课外拓展阅读资源和互联网教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文学资料需要自己进行甄别,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题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协同视觉、听觉共同学习。如“自然环境”主题阅读教学课程,学生在课程开始前首先需要寻找关于《自然环境》的知识读本,如《天空探索》读本,学生要对《天空探索》读本进行阅读。其次,学生在阅读《天空探索》时,需结合《天空探索》读本中出现的思考性问题进行解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再次,学生对读本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实践。如“你在夜晚观察天空时能看到星星是如何变化的吗?”学生则需要在夜晚观察天空上方[4]。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可更好地进行解答。并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形成关于某一知识点的独立思考,在学习课本知识时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能力,学生需通过大量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才能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

主题式阅读旨在通过多途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主题式阅读,将课外读本、互联网中相关知识与课堂上小学语文教材相结合,增强了对文字的感知力。并且,学生在互联网上搜寻知识与阅读课外读本的过程是自主的,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习兴趣[4]。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将书本上的一篇文章作为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早已通读完全文,教师在授课时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维持学习兴趣。而主题式阅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文献,学生可自行根据课外读本、互联网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在主题式阅读过程中,针对各种思考题,学生能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课外读本进行解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保证充足的学习兴趣,并且,没有固定答案的思考题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途径主题阅读使得学生阅读量显著增加,阅读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促进今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5]。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以书本文章为主体,通过让学生通读全文或知识点问答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通过主动思考获得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题式阅读教学理念重点强调以人为本,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开展,教师通过设立主题阅读题目,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学习和理解相关主题。学生在主题式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思考题,可根据各种学习途径进行解决。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主题式阅读更符合自主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认知不完善,接受能力弱,教师在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分析学情,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主题式阅读题目。如诗歌、童话类主题,教师可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关于春天的文章引出“春天来了”主题式阅读课程,学生通过春的课外读本加深对春天的理解。但教师应提醒学生避免阅读过长的课外读本,因为低年级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长的文章不利于学生学习[6]。

(二)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中,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时进行合理的规划。相比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主题式阅读可提前对书本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印象,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主题式阅读与课本中知识点的衔接。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伟大祖国”专题,教师应开展“我爱我国”主题式阅读,并为学生介绍如《我爱长江》《献给祖国妈妈的歌》等文章。此外,教师应结合课本中重要的文章主旨作为授课方向。如讲八路军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的优秀品质的文章,教师在布置主题式阅读后,应在开课前通过讲述“八路军军纪”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主题式阅读课程教学策略

主题式阅读应遵循“以读代讲”,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的方式理解书本中某一章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某篇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朗读时想到主题式阅读过程中脑海里的思考性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朗读时,可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并形成对文章的独立思考。并且,声情并茂的朗读还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更快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分组的方式组织全班同学针对某一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针对“走近毛泽东”开展主题式阅读,每个小组都需拟定主题式阅读的主题,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确立每名组员负责某篇文章中哪个角色。

(五)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认知。如“祖国山水知多少”主题式阅读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余或假期主动与家人去各地游玩,或周末定期开展某地春游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绚丽景色。

与主题式阅读相匹配的综合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构建了思维认知框架。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目的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课堂,教师通过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并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具体教学内容与主题式阅读教学活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和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猜你喜欢
读本独立思考课外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小满课外班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