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研究

2022-03-01 17:59肖宗旭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群文教学方式传统

肖宗旭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儒林小学,甘肃庆阳)

在应试教育中,语文所占比重很大,考核分值很高,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科目,贯穿于教育各个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所有科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包罗万物,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语文可以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知识储备;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的实现,提升国家软实力[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语文的积累对日后语文的学习起到启蒙的作用,能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时代步伐,也满足不了学生对现代小学语文的学习需求,亟待创新、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究其原因,小学语文最锻炼的就是阅读能力,而其他学科的课本教材也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示,无论是学生自学、复习,还是教师备课,阅读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阅读枯燥乏味,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缺乏学习兴趣,于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探索、创新,终于探索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即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并且在教学方面也带来了显著成果。

一、群文阅读、经典诵读的含义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群文阅读的内容已由以往的固有模式日益发展为内容逐渐丰富、框架逐渐清晰、结构逐渐完善的新模式,也由以前围绕一个议题展开的方式演变为围绕多个议题同时进行,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自由发挥、共同谈论逐步达成共识。群文阅读具有三大价值体系,即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价值体系、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系、独有的阅读教育价值体系。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初是由赵镜中教授提出的,后经过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十二五”“十三五”不断思考、规划,先后在多地进行区域试点,最终不断成熟、完备,实现覆盖区域广,普惠师生范围广。

(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通俗来讲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儿童时代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记忆力的养成也基于此重要阶段,记忆力应用于经典诵读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文学经典,强化学生的记忆与智慧开发。所以,经典诵读应运而生,为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人格形成、学习成绩打下坚实基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国人的生活命脉,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沃土,营造风清气正的诗文朗诵氛围。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意义

(一)弥补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教师依靠教材、板书等工具,对语文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学方式单一、乏味,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究其原因:第一,小学生认知能力薄弱,语文知识储备基础差,这种方式的教学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课上教师“传输”理论知识、学生“接收”,课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利于培养思维敏捷性,从而使学生思维固化,形成惰性心理。

但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解决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遗留下的问题。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采用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延续。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学识有限,需要教师引领和指导,教师采用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起小学语文,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无非就是教学生拼音、识字、背古诗,其实不然,小学语文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三观塑造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利用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两种方式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采用群文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通过经典诵读,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前世今生”,有利于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整合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的对策

(一)扎实学识,制定阶段性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思考能力受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对生僻字、词、文学经典的理解较为吃力,因此,教师需要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在群文阅读和经典诵读整合教学中设置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先让学生能够流畅地诵读,再要求学生进行熟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具体内容和传递的中心思想等,让学生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扎实学识,并且为学生制定阶段性目标,使学生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3]。

(二)课本为主,培养发散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本也发生了改变,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是最新版,符合学生学习要求,与学生自身条件相匹配,并且课本的编辑是由众多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的,“浓缩”着语文的精华,具有重要意义,为教师进行精细化教学指明了方向[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本为主,运用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分散阅读。课本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能有效达到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目的,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文学底蕴,以“课本为主、课外著作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鼓励学生,制定激励机制

小学生步入校园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课堂纪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5]。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教学时应制定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师教学提供动力来源。

如教师可以采用物质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如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针对性地制定多元化学习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能够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小零食、牛奶、小红花、书包、学习用品等,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6]。教师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对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可以在课堂上、家长会上、学校大型活动上进行点名表扬,使学生内心获得满足感[7]。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弥补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积极的探索、有益的创新。

猜你喜欢
群文教学方式传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群文活动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