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构建研究

2022-03-01 17:59巩瑞霞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小学生

巩瑞霞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甘肃庆阳)

新课改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活动在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小学生专注力较差,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常将其与兴趣爱好联系起来,认知与记忆呈现机械化及具体形象化的特点。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案例讲解新课知识,可以增强数学知识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小学生学习知识与积极情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小学数学中生活情境构建的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生活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知识的增长不断提高,低年段以及中年段学生的认知主要为具体形象化的特点,高年级的学生才开始具备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1]。中年段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更注重事物的表征,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教师在设计生活情境时应该结合这一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是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构建,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处理生活化与理论化关系

数学理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无论是数学理论知识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包含了抽象的逻辑,同时将数学知识准确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2]。基于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这一课程理论化与生活化的关系,需要认识到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但理论化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即在设计与运用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归纳与学习数学现象与数学知识,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基于此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十分重要,需要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但教师也不能够忽视生活化情境的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理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应该科学运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所了解的生活现象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数学公式。

(三)重视教学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构建与应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时需要重视教学的开放性。小学生在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般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不同的想法,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不足,并利用生活情境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3]。

(四)重视生活情境的时代性

小学数学教材从编写到最后的使用都会经历较长的时间,一些教材中的案例在真正使用时或许已经过于陈旧,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重视生活情境的时代性,构建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替换教材中陈旧的案例,使得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衔接得更为流畅。如在教材中“年、月、日”例题的时间是2012年的日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就让四人一组准备当年的日历,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小学数学中生活情境构建的策略

(一)挖掘整合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教材内容去挖掘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得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生活中,在教学情境中让生活经验数学化。例如,在教学“测量”时,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设计相应的生活情境,如家里需要在墙上预留区域悬挂一张图画,需要学生认真观察,使用尺子测量预留区域的长、宽,选择合适的图画悬挂在墙上,并记录自己的测量数据。在这一生活情境中,装修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一些学生家庭中也会悬挂装饰画,所悬挂装饰画的大小对于整体美感会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生活素材贴合教材上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在一定程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

利用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利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与创新。如在“测量”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向学生提问:“尺子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关于尺子的哪些知识?数学书的长、宽多少?你能够测量一下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尺子的作用,并尝试将尺子用于测量身边的事物。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学生提问:“如果测量数学课本或者文具盒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许多学生在观察尺子后发现1厘米的刻度内还有其他的刻度。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厘米内的刻度是毫米,再让学生观察尺子的厘米内有多少个刻度,学生观察后发现尺子的1厘米有十个刻度,所以1厘米=10毫米。在问题情境中结合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事物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掌握厘米与毫米单位的转换。

(三)利用电教设备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学知识原型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也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4]。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该合理地运用电教设备让生活情境更加生动、更富有趣味性,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活动在课堂上。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展示学校周边地区的电子地图,让学生在电子地图上圈出学校以及家庭住址,带领学生玩“上学的路”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按照起始点(家庭地址)与终点的位置(学校)对上学线路进行规划,如需要前往文具店购买铅笔需要走的线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学校走的线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电子地图上勾画出线,并让学生使用课本上东南西北等表示位置的知识向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介绍线路。利用电教设备能够使得位置信息更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来,符合小学生具象化的认知特点,给学生视觉以及听觉带来双重刺激,从家至学校上学路的选择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利用电教设备创造这种趣味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兴趣。(四)营造生活化的操作情境

古人云:“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记忆与理解知识,知识来源于指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地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5]。

例如,在“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够分析表中的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张男生与女生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单式统计表,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分别展示这两张单式统计表,并让学生根据以往学习过的统计学相关知识说出表格数据代表的意义,包括男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女生喜欢的活动形式。接着,教师再尝试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将两张表的内容放在一张表格上,使教师可以从一张表格中看出男生与女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画出表格。有的学生尝试将表格左右合并画出新的表格,而有的学生尝试将两张表格上下合并画出新的表格,教师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表格中不合理的地方,最终引导学生动手画出正确的复式统计表。在课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家中近两个月电费、水费以及燃气费用,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绘制出正确的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师所营造的这种生活化的操作情境能够使学生实践操作中去学习、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知识的理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下情境教学法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正确处理生活化与理论化的关系,重视生活情境的开放性与时代性,善于整合生活资源,利用电教设备或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建立起高效、欢快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