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探讨

2022-03-01 17:59刘永霞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生活

刘永霞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八小学,甘肃白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不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的结构,则无法使学生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学工作应当是科学的,要本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改善目前教学工作中的各项弊端,充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将一些生活案例变成指引课堂教学的关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成了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这一学科特点与生活化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便成为其首先的方案。要想深入地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生活化教学。

一、相关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人们常常听到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在教学课堂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大多数人对这一教学策略的认知相对片面[1]。有些人认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就是要借助生活案例来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借助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来加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些人认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本质上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两种认知都是相对片面的,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既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教学的知识,又要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使其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生活化教学也应当作为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便能够提高学生认知生活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反思的能力。可以说,一切与生活相关的教学都是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借助这一手段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二、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是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原则,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时,首先应当从学生的各项需求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小学生大多缺乏自制能力,而且对新奇的东西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强大的认知能力,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小学生构建独特的课堂,才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才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当然,这也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必须进一步提升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一旦教学内容超出学生认知或是所选择的案例与现实案例不符,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坚持学生的发展需求

坚持学生发展需求是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出发点,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哪些,才能够在生活化教学中融入这些要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进一步提高效率,更无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便是现代教学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坚持高效的教学策略

追求高效应当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目的,也必须融入构建生活化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缺乏的便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完全地吸收知识、理解知识。这导致学生在课后需要大量的作业来进一步提升自己,这也极大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多样化的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生活化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如何借助这一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提高各项能力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达到增效减负的最终目的。

三、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寻找案例

前文提到满足学生需求和保证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性是构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要想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去寻找案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生活化教学更富有教学意义,使学生从生活化的案例中理解知识,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寻找案例,也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地方去找寻案例。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时所做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哪些案例能够融入课堂教学,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也就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也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2]。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引入分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但是如果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着手,一定会加快学生对分数的认知。此时我们可以引入学生常玩的拼接类玩具作为生活化案例开展教学,如学生都喜爱的乐高拼接玩具(高达玩具),我们可以将其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然后询问学生这一高达由多少个零件组成。学生在了解的同时便知道这些组成部分都是高达的身体部位之一,进而引入分数教学。假如高达一共由20个部分组成,在课堂中便可以告诉学生高达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高达的,是由这20个部位共同组成这一个高达的,缺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这样将枯燥的数字转变为学生最喜爱的高达玩具,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活跃思维。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满足学生需求

前面提到在构建学生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时所应用的案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后,可以明确学生目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便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的知识。在情境中,学生拥有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够加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使生活化教学可以达到高效增效、减压的目的,还能够鼓励学生将这些教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案例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乘法”的教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此时我们便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乘法的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呈现一个学生陪同父母前往菜市场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批发商和购买者,以创设完善的生活情境。这些生活情境必须是学生在生活中听到或见到的,即从学生熟知的角度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进货和卖货的方式便能够将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算式融入生活案例中,课堂也就没那么枯燥,也能够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问题驱动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问题驱动是目前教学中常用的策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更快地带入教学情境中,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而“驱动”一词也很好地指明了该教学策略在具体应用时的优势,它能够通过不断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生活化案例中的学习价值。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一旦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便很难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对生活化案例进行思考,也就促进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并且使课堂结构层次分明。

例如,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方向与位置呢?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带入课堂中,然后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来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教材中相应的图片,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便能够对东、南、西、北有明确的认知,并了解其他四个方位名词。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分辨东、南、西、北?这样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方位,当学生对太阳、北极星这样的方位指标有最基本的认知后,我们便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我们学校的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这样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将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融合,从而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深入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迫切需求,从两者出发构建合理的生活化课堂,积极地借助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和生活情景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然后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生活化课堂。

猜你喜欢
生活化案例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