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22-03-01 17:59耿云
新课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摸球红球思维能力

耿云

(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数学学科相对较为抽象,而教师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对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学习也仅停留在表面。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专业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乐于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真实地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巧借游戏教学法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体系,而学生认知也拥有自己的体系。教师在备课时,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的具体学习相融合,将知识还原到体系中,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巧借游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比如,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时,学生是天生的游戏者,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运动是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运动之后,身体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变化”,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说出,在运动之后会出现身上流汗、脉搏加快以及呼吸加快等现象,从而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兴趣。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的运动,再让学生分别测出运动之后以及休息两分钟之后的一分钟脉搏次数。最后,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运动前后脉搏次数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悟,进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应用合作学习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是较为常见的学习形式。因为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与组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调动学生参与交流与讨论的热情。同时,教师还要选择适合的讨论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没有小组合作的意义;如果问题过于深奥,学生无法自主进行解决,也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选择时机,有效地选择小组合作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以较为饱满的状态投入合作交流中。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摸球游戏。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能明确游戏的规则,在口袋中放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组内有一名学生蒙着眼睛进行摸球等。同时,小组内成员分工要具体,既有学生负责摸球,又要有学生负责统计等。在小组合作之后,小组派代表说出参与体验,得出结论“在摸球的过程中,每一次摸出的有可能是红球,有可能是黄球,每一个球都有可能会被摸出”。接着,教师再以同样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将口袋中的球换成两个红球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之后得出结论“每次摸出的不是这个红球,就是那个红球,因此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懂得了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而具体,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想在一节课中都让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是很难达成的。而将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但很多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他们容易看出物体直观面的形状或样子,但其他面的形状或样子则是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判断。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物体不同的面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摸球红球思维能力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摸球游戏
小灵通摸球
培养思维能力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有趣的摸球游戏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