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墨收笔承其道,一撇一捺写人生

2022-03-01 13:49唐涵韵
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收笔前人莲花

海南教育期刊社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小记者 唐涵韵

一撇一捺,人字易成;人字易写,人生难成。谁曾想,小小的“人”字在书写中,却蕴藏着大智慧—起笔之时,藏而不露;行笔之时,不偏不倚;收笔之际,缓缓出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诚应晓“人”之内涵,做大写之新人。

行事低调,韬光养晦,此之谓藏而不露。老子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此可谓锋芒毕露者功亏一篑,光芒转瞬即逝。项羽年少时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不谏人言,甚至曾狂言道:“剑一人敌,不足学……”最终他却于乌江畔自刎,留下一首悲歌被人们弹唱。王羲之虽年少有才,却将锋芒藏匿,潜心积累,不为在鄙夷的世俗出名,终成一代书法大家,留给世人一片浓墨隽永。韬光养晦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在寻找一个最好的机会,从而厚积薄发。

遵规守矩,找准方向,此之谓不偏不倚。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所称赞的对象,莲花也因此以“本本分分”而闻名,即在生长过程中,依旧要保持挺而直的形态,不被外界所干扰原先的方向。做人亦是如此,中正平和,秉持初心。朗读者主持人董卿,在尘马喧嚣中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一步一步走在人文经典的濡养中,终由知识浸润出内涵与气质的儒雅。未来如何不偏不倚地出发,也是当代青年应追求的事。

孜孜不倦,一鸣惊人,此之谓缓缓出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十八缸水刻苦练习,造就“入木三分”的千古美谈;十年卧薪尝胆,成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伟大功绩。马云曾提及荷花定律,荷花每天的生长速度是前一天的两倍,在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了一半,但过了一天,满池荷花皆惊艳绽放。缓缓出头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努力后才可能会看见希望的信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代青年应坚信,熬过了平凡世界,我们也终会在聚光灯下与荣耀重逢。

有所主见,打破常规,此之谓描红。翻过历史长河,吾辈青年何其有幸,生于这样的时代,我们走在前人开辟好的康庄大道上,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书写人生的“红模子”,让我们有路可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承前人之路,就好比倘若人人都按照一个模板描红,那么将失去了汉字本身的独特魅力。新时代青年更应打破常规,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人”字易写,人生难成。处于新时代的青年,应不负时代给予的使命,秉持藏而不露到不偏不倚,最后缓缓出头的原则,接好时代的接力棒,有所取舍,有所革新,书写好自己的“人”字!

猜你喜欢
收笔前人莲花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云莲花灯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莲花湖『变身』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打渔人
趣味古文
一字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