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运行机制 探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

2022-03-02 12:34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教育集团石桥校区张松灵
新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家校管理者委员会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王笙舲小学教育集团石桥校区 张松灵

在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家长和学校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家长只是被动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并接收各种信息。事实上,学校管理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特殊管理活动,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和条件,优化教育工作,有序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指家长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各种管理内容,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协助学校处理公共关系,志愿参加学校具体管理事务,参与到学校决策中。这样能让家长主动介入学校管理,成为校园管理的生力军,从而优化学校管理的效率。

一、健全组织机构,多元联动

1.逐级选举,吸纳不同成员

由于家长人数众多,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等各有不同,所以很难让所有的家长都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学校管理者要思考如何健全组织机构,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吸纳家长担当志愿者,融入到学校管理中。逐级选举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分层建设,班级先选举出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班级委员会,然后再依次选举出年级委员会,学校委员会,这样有助于吸纳不同的成员。

管理者首先让班主任联系家长,通过网络会议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组建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自愿加入到选举中。在选举过程中,每一个家长可以说一下自己希望担任的职务是什么,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什么看法。管理者让班主任留心这部分家长,给予鼓励,尽量吸纳不同职业的成员,让家长委员会变得群英荟萃。在选择班级委员会后,在此召开年级选举,各个家长说说自己参与过哪些校园活动,为学校提出过什么建议,以后有什么打算,然后选举出能力强、有号召力的家长,成立年级委员会。最后再组建学校委员会,吸纳不同的成员,在组织家校活动时,大家考虑的角度也会更为全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逐级推选中,要注意基于平等、自愿、民主的原则开展选举活动,此外还要结合家长的能力让他们分管文化建设、学生顾问、宣传、后勤协助等各种不同的部门,这样不同的成员都能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2.自愿原则,监督具体工作

建构家长委员会的时候,还要注意基于自愿原则推选合格的人士,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负责具体内容。家长委员会可以监督学校的日常管理情况,协助学校做出重大决策,帮助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组织具体的家校合作活动等。

如学校在组织“抗疫有你我”系列活动时,希望家长能参与到活动的管理工作中。但是在组织活动时却发现很多职业对口的家长工作十分繁忙,抽不出空。于是,学校便基于自愿原则,鼓励那些非专业,但是却有相关知识基础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有的家长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者,参与过小区的抗疫工作,认为可以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具体工作流程。学校管理者尊重他们的建议,调整了人员安排,协调了活动时间,这样就让每一个家长都充分参与到活动管理中,起到人尽其用的效果。

若有条件,学校管理者还要鼓励家长自愿参与到联系外界的工作中,如家长可以联系所在社区、其他学校、各种社会组织等,为学校调动更大的社会力量。这样就能更好地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能优化学校管理。

3.教师兼职,协助开展活动

学校管理者要号召有能力的教师兼职,参与到家长委员会中,建立家委会和学校管理层的纽带,协助家长开展各种管理工作,组织相关活动。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组织了“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活动,该活动需要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要得到家长委员会的认可,让更多家长配合工作。然而,有不少家长认为劳动并不重要,提升学习成绩才是关键,所以拒不配合。此时教师就要起到协调联系的作用,首先要联系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给他们解释提升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号召委员会成员对其他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号召他们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工作。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家长掌握各种和劳动有关的亲子小游戏,让孩子提升参与热情。这样教师兼职就起到了协助作用,能帮助活动顺利进行。

教师在兼职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联系性,要协调好学校管理层和家长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传递各种相关信息;二是要注意专业引导性,当家长提出的建议不符合教育学和学生的学情时,要加以引导,帮助家长修改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家校合作体系。

二、拓展参与渠道,加强合作

1.通讯手册,陪伴孩子成长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家校双方合作效率低,这主要体现在双方合作途径单一、交流内容狭窄等方面。所以学校管理者要探究如何拓展家长的参与渠道,优化合作方式。不少家长受到狭隘功利主义影响,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等问题关注不够。学校要特别设置“通讯手册”,不仅要记录孩子的成绩,更要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综合情况,更好地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管理者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立了图文并茂的通讯手册,并淡化“成绩、排名”等信息,让孩子不会对通讯手册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学校还设立班主任培训活动,指导班主任如何善用通讯手册。利用通讯手册,班主任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没有坚持做好预习、复习,没有巧妙利用错题本等,并给家长介绍如何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解决家长最关心的学习问题。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品德问题,有好人好事,要记录下来,并适当配上照片,让家长为孩子感到自豪,如果学生出现了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等品德问题,也不能讳疾忌医,而要具体指出问题,并指导家长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管理者就巧妙利用通讯手册,消除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隔膜,不仅起到信息透明化的效果,还让家长明确如何配合并参与学校管理。

家长通讯手册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能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班主任可以记录学生表现、好人好事、活动纪实等内容,而家长也可以写下自己的建议或评论。

2.网络平台,创建交流论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管理者也要积极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创建家校交流论坛。

学校特别建立了校园网,供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在“校园新闻”板块,主要展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管理的具体情况。在“家长课堂”中,学校安排有教育经验的老师编写微课课件,结合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编写课程,家长可以围绕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在“家长信箱”板块,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身心问题发问,由学校安排专业心理教师给予解答。在“我要参与”板块,学校会定时发布一些校园活动,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时间条件等自由选择活动项目,担当志愿者,参与活动管理,并为活动管理问题出谋划策。

网络平台构筑了一个虚拟的沟通环境,家长可以选择匿名的方式和学校沟通,这样他们就能放松心态,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学校管理者也能及时把握学生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设定各种解决方案。

3.亲子活动,升华真实情感

亲子活动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活动。在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构思各种亲子活动,激发家长的情感,让他们建立教育主体意识,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健康。

学校为了让学生提升爱国情怀,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亲子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大家的情感,促使家长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系列活动注重亲子情感沟通性,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搜索传统节日信息、交流观点的活动中,在讨论中提升情感。此外系列活动还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让孩子和家长能通过包元宵、包粽子、对春联等系列活动切实了解传统文化的信息,爱上传统文化。最后学校还“手把手”指导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如当孩子对活动内容缺乏兴趣的时候,家长要了解一下孩子喜欢什么,并将文化知识和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流行音乐等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孩子的情感,提升活动的有效性。通过系列亲子活动,不仅让学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办学思想。

在亲子活动中,学校管理者可以向家长传递办学理念,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调动自我教育机制,促使其在真实情境中体会喜怒哀乐,从而学会明辨是非。

三、更新评价体系,科学奖惩

1.关注过程,考量环境变化

管理者要充分思考如何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怎样提高管理效率,这就需要更新评价体系,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解决部分家长和教师不重视家校合作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结合家长参与活动的人数、次数、时间总量、形式变化、家长自我描述和反思等内容进行考量,展开科学评价。

在“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后,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评价,首先以班级为单位,由每个家长填写活动情况记录表,写下自己参与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担任了管理等工作,对学校的管理是否有什么建议和意见等。班主任收集家长填写的表格,整理相关内容,总结各个班级的家长参与度,了解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可度等。再由年级组长整合各个班级的信息,找到其中的问题,提交学校管理部门和家长委员会,进行奖惩。

学校行政部门要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情况纳入到对学校的考评工作中,定期对学校家校合作的情况进行科学监管和考评,并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在过程性评价中表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要积极发现各种问题,加以整改。

2.富于包容,激励参与热情

由于家长、教师的能力问题,组织家校联合管理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所以在考评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也要注意人性化,对参与结果抱有宽容的态度,尽可能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

在初建家长委员会的时候,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学校管理,因此出现了不少矛盾,如有的家长建议组织研学旅行活动,但是其他家长考虑到疫情原因和个人经济原因,不同意组织这样的活动,因此双方出现了矛盾,甚至还会发生争吵。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并没有因为这些矛盾就解散家长委员会,而是请教师兼职参与其中,指导各位家长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学校首先肯定了家长想要锻炼孩子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然后又提出在有想法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家长将跨省旅游改成了本市活动,将全班活动改成了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由于管理者尊重家长的看法,包容他们的问题,所以家长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管理中,后续的活动效率显著提升。

在评价过程中,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家长参与和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又要看到其中的发展性,可以适当包容一些小问题,并积极反思总结,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既不伤害家长的参与热情,又能切实提到评价提高的效果。

3.支持个性,提升校园活力

在评价的过程中,管理者也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要支持家长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允许多样性的存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校园活力。

有的家长为学校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网络留言板中提出:“很多家长反对孩子看动画片、漫画,认为二次元文化是次文化,这种看法过于片面,学校也应该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应该组织二次元文化兴趣小组。”对此建议,学校管理者在评价中没有直接否决,而是支持大家的个性看法,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提交兴趣小组组建方案,然后由全校师生票选决定保留哪些社团。这样做既尊重了大家的个性,又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让校园增添了活力。通过这次活动,家长发现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他们也更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强行对参与者提出各种标准化要求,忽视了个性的存在,那么就会影响家长的参与热情,同时也会让家校合作变得死气沉沉。相反,如果家长、教师、学生都能充分展现个性,那么活动氛围也会更好。

相对于被动卷入式的家长参与,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创新性等特点,能更好地完善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同时也能起到群策群力的效果,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发现校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优化学校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家校管理者委员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