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02 16:35李娅娅
新课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素养

李娅娅

(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中学,甘肃 华亭)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笔者就自己所授课的年级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以期达到增加学生阅读储备、提升阅读速度、拓展阅读视野、夯实学科素养、增强阅读能力、建构整本书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逐步总结、归纳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逐步研究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现就前一阶段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如下赘述。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21年5月至10月,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活着》《边城》《苏东坡传》《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五本书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赏读、研读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笔者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前一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存在下列问题。

(一)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不浓

基于课题的研究,老师每月为学生提供具体阅读的书目及详细的阅读计划,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根据教学的进度去阅读篇章,学生没有认清阅读的本质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操、丰富情感。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学习之余的娱乐,因此,他们在自习阅读一些青春期男生、女生喜欢的读物。问及原因,学生说对老师提供的书单他们不感兴趣,内容枯燥,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具体情节不够吸引人。

(二)阅读时间不能保证

站在学校的角度,学校的工作重心是升学率。华亭二中初中部学生在校,按学校规定晚上阅读一节课的时间,高中生随着年级和学业任务的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频率和时间都在逐年减少。白天上课,晚上做习题或预习,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周末时间被补课占据。阅读时间少是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

(三)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不到位

经调查发现,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效指导甚少。小说赏读的方法,突破了单篇教学,常常通过一个点能辐射到整本书;但从长远着眼,没有紧扣阅读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面对庞杂的阅读问题,阅读方法的指导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问题的点拨、启发、引导、阐述和总结环节分离。

(四)家长对整本书阅读活动重视不够

由于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教育观念存在差异,一些家长不重视学生的阅读,经过本人一段时间的具体调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家长是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不正确。他们认为课外阅读是“无用之书”,是“闲书”,不赞成孩子进行阅读。第二类家长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益处,但他们顾虑的是将有限的学习时间花在语文阅读上,会耽误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第三类是华亭二中学生处于封闭的管理之中,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村,经济条件限制学生选择阅读书目。重视应试教育的家长强调整本书阅读必须“给考试让路”“给高考让路”。家长的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序推进。

(五)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通过对华亭二中图书馆的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图书馆的开发情况较好,各类书籍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不支持对学生开放借阅,图书馆的作用未能发挥,基本上形同虚设。只有学校要求语文老师定期向图书馆为学生借阅书籍,学生才能在教室里轮流借阅。另外,学校对学生课外活动管控严格,阅读的时间都让社团活动挤占了。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为了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展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的思维,针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和学生进行沟通,进一步有效地调整了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激发兴趣为前提,整体计划,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首先,由学校教研室牵头,语文教研组长为全校学生开设“书香浸润心灵——中学生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读书讲座,在学生群体中宣传读书的好处和意义。其次,让学生成立阅读兴趣爱好小组,学生商定每周阅读的书目,小组长负责拟定整体计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学生记录精美的段落,撰写读书笔记,完成读书心得。最后,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制订小说《活着》的阅读计划,并观看电影《活着》。按年代梳理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引导学生比较文本与电影之间的不同,最后回归到小说学习和对电影改编问题的探讨,以此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探究兴趣。

(二)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读完整本书

以往的单篇阅读教学,老师把功夫都下在课内,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单篇课文,更要持续读完整本书。这就要求学生整体规划阅读活动,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下功夫,培养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选择书目,在教学环节将自己的选书习惯、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选书思路,结合上课的课文内容和进度,推荐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例如,笔者在进行必修五《边城(节选)》教学时,引导学生完成《边城》整本书阅读,并给学生推荐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同样的道理,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读《红楼梦》;教学《祝福》,读鲁迅的《呐喊》《彷徨》。

(三)以预设问题为引领,将篇章化整为零,进行整本书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解决时间冲突,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要求,可将所读的书籍化整为零。教师既设计相应的问题,也引领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引导学生边批注、边思考,以此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如阅读《苏东坡传》,共28章,每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两个章节,提出以下问题:(1)从苏轼的生命成长分析一个人成长的良性因素;(2)从苏轼的代表作品出发,分析他的性格特质;(3)画出苏轼命运变迁和具体遭遇的思维导图,探究他调整心态的办法;(4)以苏轼为例,谈谈如何面对现实,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凡此种种,皆可以问题带动学生的阅读,边读边梳理、整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体验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在章节阅读的推进中提升阅读能力,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质疑,及时解决。

(四)跨媒介研读,将单篇阅读经验融入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传统的阅读重视篇章阅读,新课程改革下,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如高一的假期利用QQ群、微信平台发布阅读任务,倡导学生进行纸质阅读或者微信读书软件通读《平凡的世界》,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利用跨媒介阅读手段,借助《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话剧等丰富的资源,教师让学生欣赏几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把握小说的主旨。开学的阅读指导课、交流课将研读的重点放在“孙少平为什么最终选择回了大牙湾煤矿、探究人物成长的心理历程和时代变迁带给人的心理变化、把握小说三条线结构的叙事方式”等问题的研读上,培养学生赏读人物个性的能力,理解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课堂的最后归纳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探因溯源,真正授人以渔,让学生通识性地感受文化滋养,提升阅读的能力。

(五)自我评价引领展示交流,做好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评价者;学生是参与者、执行者、成果展示者;教师调动图书馆、计算机室等各种资源,协调读书时间,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以更好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笔者对所读的书籍设计《阅读过程性评价量表》,学生自读的时候对照评价表,建立“测评即阅读”的理念并实施自评。在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测评针对素养目标、注重情境整合,坚持任务导向,更容易激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在分享展示《活着》的阅读成果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笔记摘抄的质量,重视小说双线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阐述富贵命运的普遍意义,理解作者对“活着”的意义的理解。

总之,培养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目前,我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在起步阶段,未来要加紧探索、研究的步伐。语文教育者应结合当前学生的阅读需求及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书目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预读、研读到展示交流,将整本书的阅读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引领和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整本书阅读教学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