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思政探索
——以“金融法规”为例

2022-03-02 04:19
科教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司法价值观知识点

李 珏 王 丽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00)

在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探索便成了重要课题。而法律类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具有先天优势,法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统一之处,法律课程与思政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法律课程思政将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获得更为深刻的法律专业知识。但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法律课程的学习中,同时还面临着法律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非法律专业的法律课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改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1 课程思政的思路与举措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法学课程,其改革的落脚点在于“渗透性”,通过“无声润物”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并非无处不在,进行思政教育必须找好切入口,避免简单说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将通过以下举措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载体,进行全程的渗透。在法律总论部分,通过对法律价值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自由、公平、正义、平等、秩序的内涵,以及在法律中体现;通过对法律责任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培养守法意识。而在具体法律法规的讲授中,根据不同法律法规的特点,将蕴含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进行分析阐述和灌输,如商业银行法中体现的平等、合同法中体现的意思自治的自由、票据法体现的诚信等等。

案例教学过程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课程将会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这是法律课程特点所需,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及感性认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内容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情景,模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自己期望获得的权利和法律保护,同时再站在对方当事人的角度重新思考同样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立法原理和立法逻辑的理解,更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法律中权利义务的平衡、平等、公平和自由的内涵。

完成作业过程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律理念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作业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在现实事例中体验公平、诚信、正义等理念,让理念鲜活化、现实化。

通过考核方式检验课程思政的成效。将学生平时的作业展示及讨论发言纳入考核成绩,并在期末考试的题目中融入思政的内容,通过学生的答题水平检验思政成效。

2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见表1)

表1

3 以“公司法”为例的具体教学内容

创新法律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使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从而解决非法律专业的法学教育困境,同时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把法学教育效能长期化。我们以“公司法”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3.1 课前

以一个抽逃资本的小案例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首先了解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及普适性。理解本项目的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技能目标。

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

由学生分组完成,每个小组自由组合,作业以PPT 形式呈现,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课堂展示和汇报。具体作业内容:

设想你们小组的几个人将组建一个公司,为公司取个名字,描述对公司的愿景,并阐述以下问题:(1)计划创立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即公司的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类型);(2)计划筹集多少资金来创立公司(即公司的注册资本、运营资金);(3)怎么完成公司的创立(即组建公司的程序);(4)哪些人将成为公司的核心层(即公司的组织架构);(5)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努力来达到公司的愿景;(6)如果有一天,公司经营不下去了,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公司经营诊断、公司改制、破产清算)

通过查阅资料及运用老师提前录制的公司法知识点教学视频学习模拟情境作业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考: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含义;自由与约束的平衡;诚实守信、相互合作的意义;法律规则的重要性。

3.2 课中

作业展示。每组学生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展示,老师给予分析和点评,并提示相关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向学生解释相关法律知识点的立法寓意。

知识点梳理。由老师对公司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讲授:(1)公司及公司法的概述。(2)公司法的重要原则。(3)公司的不同类型及规范。(4)公司法对公司的经营指导。(5)法律责任。

组织讨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怎么理解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含义;自由与约束的平衡;诚实守信、相互合作的意义;法律规则的重要性。

3.3 课后

梳理公司法的知识框架,并对体现平等、公正、诚信的知识点进行标注。

3.4 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思政体现

在公司法律制度的讲授之前,先给学生布置公司法相关内容的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模拟公司创立和经营的过程中学习公司法,并理解公司法的内在逻辑。作业展示过程中,老师通过点评将知识点中易错难懂的部分进行提示,最后,通过老师在课堂对公司法知识点的梳理和讲授,达到知识点的完整化、系统化。该部分整体的课程安排将达到以下的思政效果:

在团队自由组建及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该作业布置于相关内容讲授之前,布置的作业内容已提示了公司法要学习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创建公司的方式,将法规的内在逻辑进行了串联。通过这样引导式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新知识的主动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这个作业中有创意要求,可以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筹建公司这样一个事例,让学生在权利分配中体会平等、公平和正义,在组织架构的设立中体会自由与约束的平衡,在努力达到公司愿景的过程中体会诚实守信、相互合作的理念,在破产中体会法律规则的重要性。

3.5 课程思政反思

课程思政讲求的是“渗透性”,为避免简单说教和生搬硬套,要通过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使法律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公司法是极具普适性的一项法律制度,开公司创业、进入公司任职等,都需要运用到公司法律规范,因而在教学中选取公司法律制度这一篇章采取作业式的主动学习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学生也有兴趣参与其中。

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老师引导、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及讲授、课堂讨论,形成一个良性的课程教学环,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深入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体会蕴含于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平等合作等思政理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专业知识点的学习与德育教育的协同融合,实现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

4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通过法律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成效如下: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不仅仅懂法,还会用法,更要守法、护法,有良好法律意识和深刻的法律信仰。学会法律条文解读的同时,能理解法律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通过法律知识的积累内化为法律意识,从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中外立法例的学习,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我们将在日常课堂中设计学生参与环节,观察学生在平时行为中的变化,同时,课程将在平时作业、项目讨论中及期末考试题里嵌入思政内容,通过学生答题展示出的思政素养及答题水平检验课程思政的成效,使教学效果可观察、可评估,也让学生有获得感。

猜你喜欢
公司法价值观知识点
我的价值观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评注(有限公司股东姓名登记的对抗力)
公司的合同解释与公司法的价值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