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践行课程思政

2022-03-03 00:30陈莹莹,葛春凤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课程思政高校

陈莹莹,葛春凤

摘 要:课程思政是国家全面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及关键环节,是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對此,可针对目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所在,进而探讨青年教师应如何躬身践行,不断加强学习、强化修炼、德业并进、身正为范,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成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力军。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0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0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稳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加强价值引领,是摆在高校青年教师面前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和光荣任务。

一、当前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难题,亟待克服和解决。

1.欠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完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高校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置,具体到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材、政治标准、评价机制等没有真正体现、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没有形成顶层设计、协同并进、合力育人的局面。

2.存在认识偏差、重形式轻内容、重科研轻教学、重业务轻政治等问题。这与教师对政治认识不足,忽视价值观引领和道德培育有关,也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不足和价值引领能力达不到要求有关,已经成为制约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瓶颈。

3.存在主体错位、渠道不畅问题。没有发挥好思政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各类课程的协同作用。专业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信仰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归于思政课教师,导致主体责任缺失,造成课程思政简单粗放,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4.存在定位不清、方法滞后问题。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不久,知识结构欠缺,社会阅历少,教学育人经验不足,难以全面了解课程思政理念,掌握“立德”“树人”真正内涵和育人方法途径,再加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欠缺,影响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效果。

5.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认识、学习、实践、修养不足,无法真正做到明道、信道,先“立德”后“树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难于形成,影响了教师整体形象,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6.存在评价失衡问题,削弱了青年教师上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实效性。部分高校在建立课程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没有明确将课程思政要求、目标达成度纳入课程授课质量评价体系,或者权重占比太少,起不到激励作用。

7.存在大学生对课程思政不感兴趣、厌学现象。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感知、了解不足,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对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不强,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层面

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一是高校对课程思政角色、定位不准,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缺少强有力的组织体制保障。目前,存在高校党委对于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够,担当作为缺失。高校党委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总设计师、总导演、总管家的角色被削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效果不理想、成效不突出的局面。二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不明确。目前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没有明确各部门职责、压实各级责任的情况,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推进效果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三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不健全。无论是学校党委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学校各个部门、各基层党组织,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及意义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领会不清楚,各项制度、措施不够完善、协调、科学,体制保证和激励作用不足。

(二)教师层面

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当前,教师素质与课程思政要求匹配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与课程思政的要求尚有明显差距,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难题和障碍。一是缺乏使命意识。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时代意义及使命,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二是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教师态度消极,对于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抱观望甚至“事不关己”的态度,无法真正进入角色。三是知识结构、理论修养不够。没有充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缺乏吃透理论融会贯通的本领及能力,使得课程思政不能充分挖掘、发挥出各类学科的思政资源和特点,融合穿插效果不佳。四是教学基础及能力不够。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授课没有重点,授课内容层次不分明,教学缺乏针对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缺少感情投入,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五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形式,较少运用问题导向、课堂辩论、社会调查、多媒体、线上教学等方式,没有形成多元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层面

由于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必要性、重要性没有进行深入、广泛的宣讲、动员或宣传的形式简单粗放,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不感兴趣、看法负面、不愿積极主动参与。一是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感知度不高。很多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参与不多,不仅不了解其核心理念,也没有感受到课程思政带给自己学习上的好处及改变。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更多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自己无从参与,便无从感受,也不愿主动深入了解,缺乏受教育者应有的敏感度及积极性。二是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认可度不高。有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念解释不清,对教学内容理解存在偏差,教学内容及教育方式单一、教条、落后,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期待和要求,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三是学生存在对课程思政的抵触和厌学情绪。学生专业课负担很重、压力大,客观上弱化了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另外,受传统“政治教化”观念的消极作用以及国内外现实政治生活领域负面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热情比较淡化,甚至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三、练就立德树人过硬的本领

高校青年教师肩负立德树人职责,承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任,事关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把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兼容并进、协同前行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其中青年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和关键。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修养,练就立德树人过硬本领,以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塑造能力,达成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

(一)成为学生心中“思想政治理论家”

青年教师亟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内在修养修为,提高政治站位,拓宽政治视野,筑牢信仰之基,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尽快修炼成为学生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家”。只有教师在学生心里成为真正有理论深度、“有料”的教师,学生才能对所学内容真心佩服、信服,乐意接受思政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实现立德树人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成为“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学的双料专家”

青年教师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善于钻研,苦练内功,不断积累、提高学科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成为“课程思政和专业课教学的双料专家”。另一方面要巧妙机智地把学科专业知识、科研成果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把学术研究热点、经济社会要闻、英雄楷模事迹引入课堂,讲述时事政治、人物传记、人生理想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将思政教育由被动地听转化为积极地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硕果累累。另外,青年教师如果能及时把专业、科研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起来,能够打破以往课程思政“重形式轻内容”等形象,使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加信服,有利于增进师生互信,增加师生互动,便于课程思政的展开,同时能大大提高大学生对青年教师形象的认同。

(三)成为大学生的“德行领路人”

青年教师要强化德育修养、师德师风建设,践行身正为范、行为世范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教师要用师德楷模、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做学生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成为学生乐于仿效的对象、心中的道德楷模、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成为高校实施课堂思政的能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要以新理念、新视野、新手段等方式构建以价值引领为前提、能力提升为保证、实践育人为依托、学生主体为目的的实践途径,开创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局面。

(一)充分做好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高校青年教师要根据党和国家要求及时代特征,结合学校理念、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以系统化思维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整体设计,明确教学育人要求,增加德育目标。要把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和管理,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突出政治性和时代性。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确保育人效果。

(二)理直气壮讲好课程思政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明道信道,以事载道、以事明理,理直气壮讲好课程思政,给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协助学生扣好美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赢得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所学知识及理论“有用”且“有趣”。

(三)凸显价值引领,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高校青年教师要通过讲经典、讲故事、讲时政要闻、讲潮流热点等方式方法,精准赋予课程思政意义、精巧设计教学内容、精妙阐释文化自信、精确把握学生兴趣,将其中隐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植入”学生,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大学生善于思考,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四)强化德育意识,自觉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青年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的传承主体,应立足学科优势,结合思政教育特点,找寻专业概念、理论和案例中的思政要素,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现思政要素投射点,通过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契合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内化,提高大学生对隐性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自觉巧妙地在专业课教学中隐性“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

(五)提升对课程的理解与驾驭能力,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要在各类课程的绪论中对课程思政进行意义建构,通过讲述课程由来、课程现状、课程重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等,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视角讲清道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要素,用课程传播思想,进行价值引领,激发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体现育人功效。

(六)创新教学育人方法

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有机、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使教学全过程育人有温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校青年教师富有想象力和激情,应积极研究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采用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如课堂辩论、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使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让大学生增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润物无声中切实完成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敬业爱岗报效国家的价值取向传递给学生,用家国情怀、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赢得学生的敬慕和追随。

(七)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新潮、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标准。青年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点,顺应发展潮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和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课程思政建设,踊跃参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思考、讨论、分析及实践,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八)注重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和总结提高

在课程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时,要将课程思政实施标准、要点、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评价内容,对照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并切实整改,不断丰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学校也要对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學成果进行评比、公示,对成效显著的教师进行表扬、奖励,对成效不理想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督促改进。将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五、结语

青年教师要从我做起,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课程思政教育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诉求,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践疑惑。要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讲授之中、课后作业之中、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德性修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陈东琼.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2] 陈少杰.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研究[J].理论观察,2018(10).

[3] 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8-06-06.

[4]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课程思政高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