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

2022-03-03 00:30武万通,张利宝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班主任

武万通,张利宝

摘 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重技术,重操作,轻文化课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唯有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中职生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才能促进管理效果的显著提升,促进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可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切实推动中职班级管理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改善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01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04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施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等政策。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培养国家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但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以班主任为主体,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套用传统管理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育,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模式的低效化严重制约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立足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一套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时代之需。

一、新时代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角度

中职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其自身的特点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中职学生基本上处于15-17岁范围之内,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自我表现,抗挫折能力不强,有时候强行管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一旦批评了学生,学生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的现象,甚至与班主任产生矛盾。还有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在学校为了取得班主任的关注,也常常会借助情绪表达的途径,博得班主任的眼球。因此,面对这一现状,在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时,还需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关注、理解和耐心,树立生本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手段[1]。

(二)中职班主任的角度

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实施者就是班主任,其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将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最终效果。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中职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管理理念滞后。中职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理。然而,有些中职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并未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将自己置于班级的主导、核心地位,学生则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上。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导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忽视管理细节、不注重人文关怀。在舍本逐末的管理模式下,必然会阻碍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在滞后的班级管理理念下,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常常产生疏离感,对班主任只有畏惧感,难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了班级管理效果。

第二,管理方式简单。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唯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艺术性,才能促使班主任因人而异灵活开展班级管理。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有很多班主任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基本上都是借助硬性的班级管理标准,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管理。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基本上都是借助批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到错误,严重制约了班级管理效果。

第三,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沟通是基础和重中之重。但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沟通,致使班级管理活动出现了“单向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常常居高临下,向学生发布命令,学生则是单纯地遵守班主任的命令。班主任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意见也无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由于师生沟通不畅,久而久之致使班级管理成效不佳。

第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不足。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学习能力、控制能力低下,且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不够全面,综合素质低下等,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不良文化以及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其误入歧途。基于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唯有对其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等,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产生影响,最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中职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致使班级管理“低效化”。

第五,班主任综合素质欠缺。中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和制约班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果班主任综合素质高,在日常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理解,学生通常会很听班主任的话,或是以班主任为榜样,产生正确的思想、行为导向等,最终增强班级管理效果。但在具体的调查中发现,中职班主任在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责任心弱、工作倦怠、忽视家长参与、缺乏爱心等,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效果[2]。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改善路径分析

(一)更新、优化班级管理理念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秉承的观念,直接决定了自身的班级管理行为,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中职班主任只有具备科学、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才能在班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重塑师生关系、因人而异实施针对性和多样化的管理,最大限度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基于当前中职班主任管理理念滞后的现状,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更新: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管理班级实际上就是管理学生。结合中职生的特殊性,班主任实施管理工作时,还需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灵活开展班级管理。

其次,遵循刚柔结合的原则。对于班级管理措施的改进,需要班主任立足中职生实际发展情况,注重完善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关注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建议,营造一种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最后,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以此为前提,要求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班级管理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行为习惯等,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共同维护班级的秩序,提升班级凝聚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3]。

(二)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进班级管理模式时,班主任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等,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可充分发挥班委会成员的班级管理效果。新形式下,可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推荐、自我选举的方式,组织班级班委会。由于班委会成员是学生自己推荐的,在学生中常常具备较高的说服力。基于此,班主任可充分发挥班委会的管理价值,借助座谈会议等,与班委会成员进行沟通、交流,班委会成员则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等。

其次,设置副班长的制度,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这样可促使班级中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逐步培养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学生感受班级管理的不易,并促使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最后,成立“班级自我管理委员会”。基于中职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已经提升,能够结合班级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班级自我管理委员会”征集学生意见、建议,让学生进行投票选择。如此,可促使学生在管理委员会的引导下,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三)注重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且情绪反应也更加强烈。同时,中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等虽然具备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仍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的状态。中职学生这种特殊的生理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基于此,中职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抓手,注重打造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1.优化师生沟通。首先,基于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位差沟通、区别沟通、片面沟通”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师生沟通理念,遵守生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意愿,与其展开有效交流。其次,进行具体沟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文化课程学习等,还应对师生沟通的内容进行拓展,逐渐延伸至学生的道德、思想、人格、人生价值观等,促使学生在全面的沟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在优化师生沟通时,还应结合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沟通手段,包括:班会时间、课间、信息技术、问卷调查等,在多样化沟通模式下改善师生沟通效果。最后,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和心灵沟通。这就要求班主任秉承“爱心、童心、责任心、公正心”的特点,在沟通中用爱关心学生,耐心引导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师生沟通的效果[4]。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制约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以往中职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来说,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关心学生。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持续关注其成长点滴。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和爱护学生。比如,可在早餐、晚自习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并对沟通中获得的讯息进行整合,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实施差异化管理手段。同时,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生心声,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言论,使其在沟通中对班主任产生依赖感,逐渐构建一套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学生。中职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还应坚持公平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切忌按照学生的成绩、能力等将其分为三六九等。最后,坚持鼓励为主。班主任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时,还应充分发挥鼓励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渐找回学习上的自信心。班主任还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持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立足学生,实施多样化班级管理手段

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手段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成效。基于当前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手段僵化的现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手段。

第一,制度化管理。要想增强管理效果,还需制定与之相呼应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强化班级管理效果。具体来说,可通过开展班级讨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班主任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通过补充和完善等,制定出更加完善、科学的出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等,切实提升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效果。

第二,文化管理。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场所,班级的氛围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管理效果。正因如此,班主任要从内部入手,引导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在舆论导向这种无形力量的引导下,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在舆论中受到影响,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应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包括:书法大赛、足球大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便于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正确的思想、行为导向。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左膀右臂”。基于此,中职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时,就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微信APP平台,将其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微信APP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APP,及时了解中职学生的动态,并结合具体的反馈,调整、优化班级管理方案。

第四,家校合力管理。中职学生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包括学校、社会两个方面的教育。只有将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相互影响、作用和制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合力,强化中职学生班级管理效果。基于此,中职班主任可借助互联网、当面約谈等方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将学校的通知、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并从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学生在家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与学生的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目标一致的引导下,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五)提升自我能力,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清晰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班主任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完善和修炼而来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逐渐提升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魅力,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一方面,班主任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等,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应积极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中,并与其他学校、地区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向他人吸取成功经验,善于展开反思,剖析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取长补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成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终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中职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还应立足于当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优化班级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沟通、多样化班级管理、实现自我完善等,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海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方法分析[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5):53.

[2] 王青.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8):43.

[3] 陈璐伊.“以生为本”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214.

[4] 许长清.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9):168.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