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2022-03-04 00:33钱阿剑赵茜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政策

钱阿剑 赵茜

摘要充分了解我国课后服务的实际水平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课后服务有效有序开展。选取PISA2018数据库中16个主要国家(地区)样本,详细分析作业辅导服务、额外阅读课程教学服务、课外活动服务方面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四省市实际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学校在学生同伴互助以及课外活动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提供学生写作业房间、教师辅导以及创造性课外活动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建议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定位,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提供充足学习空间;通过丰富美育、体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加大补偿性政策,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课后服务;“双减”政策;PISA2018;创造性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1-0027-0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做出了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要求学校、家庭、社区等主体有效承担起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充分了解我国课后服务的实际水平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课后服务有效有序开展。实施课后服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国际社会普遍的教育选择,纳入国际比较视角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聚焦我国课后服务的短板和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PISA2018学校问卷中有关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全球范围和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以下简称“四省市”)不同学校间的差异化分析,以期为我国课后服务的有序和高质量开展提供路径引导。

课后服务主要是指在学校学科课程结束之后,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提供的,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旨在保护和促进儿童成长的教育服务活动。[1][2]本文主要关注以学校为主体展开实施的课后服务项目,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在管理、场地、师资、资源等方面更具优势,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也更加专业、有效;[3]另一方面,从课后服务早发国家的实践来看,学校同样是课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4]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经验表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项目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5][6][7]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仅是课后服务的效用之一,促进教育公平则是其深层的价值追求。课后服务项目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包括农村学生、低学业表现学生、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学生等。尤其公立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课程就是为了给予弱势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8]

本文使用PISA2018(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数据,其学校问卷详细询问了校长有关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包括是否提供特定形式的作业辅导服务(提供写作业房间、教师辅导以及学生同伴互助),是否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额外的阅读课程教学进行必要的培优补差,以及是否开展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包括乐队、戏剧、读书等11种活动,其中与音乐或艺术相关的课后活动被称为创造性课外活动。从整体上来看,PISA对于课后服务内容形式的划分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一致。对PISA2018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课后服务的现实水平和国际定位。

我国四省市的361所学校参与了PISA2018测试,其中高中学校62.6%、初中学校37.4%,参与调查的学校校长填答了校长问卷。PISA2018的参测国家(地区)共有79个,为了更好地展开国际比较研究,本文进一步将PISA三科测试成绩(阅读、数学和科学)、2018年国家GDP数据作为参考标准,选取三科测试成绩总和前10名的国家(地区)样本以及2018年GDP排在前10位的国家样本,共16个国家(地区)样本进行研究。三科测试成绩前10名的国家(地区)样本包括中国四省市、新加坡、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爱沙尼亚、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台湾、芬兰;2018年GDP前10位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韩国,印度未参加PISA2018测试。这些国家(地区)样本在教育表现或规模上与我国更为相似,更具有参考价值。最终16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样本有4801所,各国家(地区)的样本校,最少的45所,最多821所。以上16个国家(地区)学校样本占PISA2018参测国家(地区)学校总样本的21.92%,样本信息均是未加权的结果。

1. 为学生提供房间写作业是最主要的课后服务项目

PISA2018校长问卷中与学生作业辅导相关的课后服务项目包括三个,分别是学校提供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房间、教学人员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学校组织学生同伴互助。

基于平均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学校为学生提供做家庭作业的房间是最主要的课后服务项目(66%),其次是教师辅导(50%),最少的是组织学生同伴互助(44%)(见表1)。分国家(地区)样本来看,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以及英国和新加坡的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向学生提供做家庭作业房间的比例均超过90%,而巴西、意大利以及中国四省市均低于50%。

在教师辅导方面,日本、英国、加拿大以及美国学校提供的比例均超過90%,其中日本所有样本校均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教师辅导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而德国、意大利、韩国以及巴西均低于平均水平,中国四省市学校提供教师辅导比例略高于平均水平(67%)。

在课后服务期间组织学生同伴互助普遍发生在东亚国家(地区),包括中国四省市(93%)、中国台湾(83%)、中国澳门(80%)、中国香港(72%)以及韩国(75%),巴西、芬兰、德国以及日本学校组织同伴互助比例较低,均低于平均水平。

2. 同时进行培优和补差是额外阅读课程的最主要目的

基于学科类的课后服务内容除作业辅导外,PISA2018校长问卷还询问学校是否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额外阅读课程,并进一步区分额外阅读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包括仅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额外的新内容(培优模式)、仅为后进生补习课上已教授的内容(补差模式)、同时进行培优与补差、不根据学生先前考试成绩进行区分而提供统一的内容(无差别化教学)。

基于平均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到50%的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额外阅读课程教学,其中,同时进行培优与补差是学校组织开展额外阅读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目的(28%),其次是仅补差模式(10%),仅培优模式(2%)和无差别化教学(5%)的占比较低。分国家(地区)样本来看,东亚国家(地区)学校组织额外阅读课程教学比例相对较高,包括中国台湾(83%)、中国香港(78%)、中国四省市(62%)、日本(60%)、新加坡(59%),而爱沙尼亚、美国以及加拿大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额外阅读课程教学的比例均低于30%。除德国外,同时进行培优与补差是所有国家(地区)在组织额外阅读课程时采用的最主要模式。德国学校更多出于补差的目的组织实施额外阅读课程教学(39%),而日本和中国香港在仅培优模式上占比较高(分别是14%和10%),中国四省市和中国台湾在无差别化教学上占比相对较高(分别是16%和11%)。

3. 组织体育活动为最普遍的课外活动形式

PISA2018校长问卷不仅关注学科类的课后服务内容,还具体调查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情况(活动实践类),总共包括11个项目,涉及文体艺和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基于平均水平的结果表明,每所学校平均为学生提供6项课外活动,其中有两项属于创造性课外活动。具体而言,在课后服务期间组织体育活动是最普遍的形式(91%),其次是美术兴趣小组或美术活动(73%)、志愿者活动或服务(71%),而组织与当地图书馆合作(34%)或与当地报社合作(23%)的比例相对较低。

进一步从各个项目组织比例的标准差分析来看,不同国家(地区)学校在组织阅读兴趣小组、辩论活动、学校年鉴、校报或校刊等课外活动的比例上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差分别是0.26、0.24、0.22),而在组织体育活动、与当地报社合作方面的差异非常小(标准差分别是0.06、0.11)。分国家(地区)样本来看,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四省市,以及韩国、新加坡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类型数最多,平均每所学校至少组织8项课外活动,而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芬兰以及巴西学校组织课外活动的类型数均低于平均水平。在组织与音乐或艺术相关的创造性课外活动数量上,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以及英国学校开展的比例相对较高。中国四省市学校在组织读书兴趣小组以及与当地报社合作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在16个国家<地区>排名均为第二),但是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数量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短板。

从学段(高中-初中)、学校所在位置(城市-縣乡村)、学校性质(公立-私立)以及学校生源背景(优势-劣势:生源背景优势学校为该校学生平均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处于所有学校前1/4的学校,劣势学校则指后1/4学校)等维度出发,聚焦我国四省市学校课后服务具体情况,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学校在课后服务组织和提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1. 是否提供写作业房间是不同类型学校的最大差异

我国四省市不同类型学校在课后服务组织和提供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与初中、县乡村以及劣势学校相比,高中、城市以及优势学校为学生提供写作业房间以及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比例更高,尤其是为学生提供写作业房间这一指标,二者相差比例较大,在15%~38%之间。公立学校虽然在教师辅导方面的比例更高,但是在提供学生写作业房间的比例上比私立学校低将近12%。在组织学生同伴互助上,初中、劣势学校比高中和优势学校组织的比例要略高,而公立学校明显高于私立学校,城乡学校差异不明显。

2. 普遍提供额外阅读课程教学但补偿性不足

与初中、城市学校相比,高中和县乡村学校在课后服务期间提供额外阅读课程的比例分别高出15%和11%,而公立私立学校之间以及不同生源背景(优势-劣势)的学校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从教学模式来看,相较于初中学校,高中学校主要同时进行培优和补差以及无差别教学。县乡村学校和公立学校在培优补差模式上要明显高于城市学校和私立学校,也更倾向于采用仅培优的教学模式。同时,相较于生源背景劣势学校,优势学校除开展无差别化教学的比例明显要高之外,其他各种模式的比例均较低。这反映出在更需要补偿性课外活动的学校中,后进生和生源背景劣势学生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关注和倾斜。

3. 拥有更多资源的学校在提供多样化课外活动方面更具优势

在课外活动方面,高中、城市和优势学校在课外活动开展的数量和类型上,明显多于初中、县乡村以及劣势学校,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与音乐或美术相关的创造性课外活动。相比于其他类型学校间差距,不同生源背景(优势-劣势)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以及创造性课外活动上的差距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优势学校往往在教育经费上更占优势,而劣势学校因经费影响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导致学生在课外活动的选择性上更受限。而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在课外活动以及创造性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提供上要略微偏少。

1. 明确课后服务定位,为学生留出自我练习时间

本文发现,在作业辅导服务方面,我国四省市在提供学生写作业房间以及教师辅导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在16个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16位和第10位,但与此同时,四省市在提供无差别的额外教学方面排名第一。也就是说,四省市学校往往将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间定义为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上新课、赶进度和搞活动等方面,时间更多地被教师利用起来,而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自我练习、自我消化时间被大大压缩。练习对学习建构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学习抽象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并通过练习转化为能力。[9]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时,需首先明确课后服务的性质与定位,其时间是课后的,是留给学生的,更多需用在练习及自我发展上。此外,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提供充足空间,也有利于学业进步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2. 丰富美育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校课外活动类型较为丰富,在16个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5位,而与音樂或美术相关的创造性课外活动开展相对少一些,排第8位。由于资源限制,学校提供的创造性课外活动的水平往往不高,这就造成家长们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只能高价在校外接受艺术教育。为此,学校要合理测算教师课后服务劳动量,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补贴标准,[10]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加入课后服务中,并调动多方主体参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如学校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其他退休人士参与到学校课后服务中,并与公益性社会组织机构建立良性互动。[11] 学校可因地制宜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丰富课外活动类型与形式,尤其要利用好当地美术馆、文化馆、艺术馆等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性课外活动选择空间。

3. 加大补偿性政策,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从课后服务分布的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不管是在学科类课后服务还是活动实践类课后服务的提供上,高中、城市以及生源背景优势学校都在质与量上表现突出,加之这些学校往往已经拥有更具优势的各类课内资源,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四省市课后服务提供补差教学在16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6位,也就意味着对后进生等弱势学生的关注尚有不足。课后服务是重大民生工程,通过政府补偿、学校关注等方式来推动,对于促进教育公平非常关键。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的经费支持,尤其是加强对于弱势学校以及农村学校的财政倾斜。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优先保障学困生、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学生、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困境儿童等亟须服务群体的学习机会,发挥好课后服务对弱势学生的补偿机制。[12]同时,教师应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关注弱势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康丽颖.促进儿童成长:课后服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3):22-26.

[2] 李醒东,赵伟春,陈蕊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61-65+91.

[3] 马健生,邹维.“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118-125.

[4] 张亚飞.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课后服务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20(2):59-69.

[5] Lauer P A,Akiba M,Wilkerson S B,et al. Out-of-school-time programs: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for at-risk student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6,76(2):275-313.

[6] Durlak J A,Weissberg R P,Pachan M. A meta-analysis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that seek to promote personal and social skil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0,45(3-4):294-309.

[7] 杨文登.美国课后服务循证评估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8):64-70+112.

[8] Bae S,Oh H,Kim H,et al.The impact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on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private tutoring expense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10,11(3):349-361.

[9] 赵改玲.精心设计有效练习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60-62.

[10] 刘宇佳.小学生课后服务优化反思—基于W市中心城区小学的现实考察[J].基础教育,2021(2):71-82.

[11] 吴开俊,姜素珍,庾紫林.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政策设计与实践审视—基于东部十省市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3):27-31.

[12] 贾利帅,刘童.北欧四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特征及启示[J].基础教育,2021(4):103-112.

(编辑 杨晓梦)

注释: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竞争环境下教师合作机制对学校效能的影响”(课题编号:BACA17038)的研究成果。赵茜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