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

2022-03-04 04:04胡创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校企合作

胡创业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基于校企双元培养视角,并结合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相关做法,对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享人才;校企合作

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正以全新的姿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要加强专业探索,提高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与时代发展同频。本文就结合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数字经济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进行分析。

一、数字经济共享人才的界定

数字经济共享人才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各类威客平台“有三方参与者,威客(或称服务商)、威客平台和任务发布者”,将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才。数字经济共享人才主要呈现在三大领域,一是设计领域:品牌设计、动画设计等。二是IT领域:产品/UI设计、微信开发等。三是营销领域:营销传播、策划等。

二、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一)政府规划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出台了系列政策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任务要求,为我国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在我国政府统筹规划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数字化人才市场却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在数字化人才的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方面,传统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广大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主要原因是各大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数字化人才的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改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三)学生就业诉求的变化需要改进人才培养

“00后”的大学生基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消费都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强,有较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就业方面,他们的观念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就业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和自由化等特点。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关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33.33%),其次是“有好的创业项目”(19.35%)和“未来收入高”(17.20%)。

三、高职院校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现有专业体系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科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专业学科体系,虽然各院校也重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基本都是以专业(群)为单位推进系列工作。从人才培养的结果来看,体现为专业纵深程度的差别。而面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亟须打破现有的专业壁垒,重新审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不断加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或行业之间的动态优化,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现有技能训练无法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并进行了各种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但是对于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校内实训方式多为实训软件操作或情景模拟,学生缺乏在真实工作环境下综合操作的职业能力,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所有教学活动时长占比低;二是虽然学生可以进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但是在实训方法及手段上,学生往往被安排在简单岗位进行重复劳动,轮岗较少,缺少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支撑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配套保障不够完善

数字经济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系列保障机制。第一,虽然目前建立起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的双导师队伍,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双导师的选拔、培训、考核等制度不健全,无法发挥最大效力。第二,目前的校企合作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模式也比较陈旧,虽然也成立了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但是行业企业等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模块协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都缺乏系统的设计与保障。

四、高职院校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的路径

数字经济给个性张扬、富有创新、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就业的新选择。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也要适应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新诉求,设计个性化实践培育提升方案,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大学生掌握互联网生存技能,使其一展所长。因而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培养。

(一)基于岗位需求,重构数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数字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课程体系入手,重新梳理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校企双元制分层设计理念,在保留学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企业运营实战技能类课程,大致可分为:新手必学通识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岗位精英進阶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课程。学生可基于自身的专业方向、兴趣爱好进行报班学习。同时,为更好地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可采取录播视频和直播方式授课,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二)引入产业资源,转化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我们全面引入社会企业生态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学院的职业技能教学中,构建一套“培训+实训+实践+平台”服务模式,依托与优质企业共同建设的“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孵化基地”,将当下盛行的专业案例、成功商业项目转换为实训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的实践环节,通过专项课程植入实训环节,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同时,对于部分有创业热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创业扶持支撑,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基于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做管评一体化的模式

为了提升学生的互联网生存技能,培养学生成为符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创新“项目式培育”理念,以“岗位能力形成”为主线,构建“教—学—做—评—管”五位一体的岗位职业技能提升教学机制,形成教学—实训—实践—教学的培养闭环,最终达到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的同步提升,助力学生专业就业、专业创业。

(四)基于校企合作,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为了充分保障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配套的制度体系。一是校企双方均需要从实践学分认定、以赛促学机制等方面为学生参与实训实践提供保障机制,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二是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三是配套的评价机制,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实训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能力结果、职业素养等多维度的评测,参考评价体系产生的大数据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计划、针对性辅助学生强化相关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银戌,万婷婷.数字经济对河北省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基于熵值法和SNA技术[J].河北企业,2022(02)

[2]王钦安,曹炜.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与实施路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07)

[3]陈忠钰,古永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10)

[4]刘金忆.高职院校“新商科”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北方文学,2019(10)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新生代农民工轻创业生态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22400410302);2021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校企协同推进轻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MJG-15)

(作者系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商业经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校企合作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