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教学:我国课堂教学现代化转型的取向

2022-03-05 22:55陈佑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中心课堂教学

陈佑清

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已出版著作《教育目的论》《教育活动论》《教学论新编》《有效教学》《学习中心教学论》《学习中心教学的学校行动研究》等,主编《校本研究个案透视——武汉市崇仁路小学校本研究之研究》等,以及小学教师主体性发展研究丛书《成“人”习惯养成》《特色班级建设》,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 120 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教科研类奖励8项。

“学习中心教学”为何能成为我国课堂教学现代化转型的取向?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立场观察,学习中心教学思想的提出,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课堂教学实现现代化转型要求的回应。

一、学习中心教学:对已有教学改革经验的延续与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其中,最显著、取得广泛共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被普遍采纳的,当属对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问题的重视。学生主体性问题与学习中心教学有密切的关联。它具体涉及对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突出、尊重、调动、培养等方面。

在理论探究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教育界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以及教学关系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先后提出了“单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看法。贯穿在这些看法中的共同观点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突出和强调。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体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它从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目的上,强调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在教育过程上,突出学生自身能动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关于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过程研究增多,其中一个重要思想是,认为学生自身活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进而提出学生能动地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

实践探索方面,与理论上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突出相联系,创造了很多落实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改革经验。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了很多突出学生在某些教学环节自学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模式”、魏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提出“六步教学法”)、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模式”、邱学华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些在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经验,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创建的“三三六模式”、叶澜教授领导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虽然这些改革经验在具体做法上存在重要差异,但在教学过程改革方面的一个共同追求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落实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大家为此主张:①减少或控制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为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内容空间;②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实行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③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超越单一的讲授与接受,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④改变单一使用班级集体教学的方式,倡导将个人自学、小组互学及全班共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

值得说明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的一些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也在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比如,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学过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还特别强调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显然,学习中心教学的兴起与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突出有密切的关联。学习中心教学一方面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的传统;另一方面,它从突出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能动、独立地学习的角度,拓展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视。学习中心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或者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开展自学,更要让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自主学习。

二、学习中心教学:对课堂教学实现现代化转型要求的回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和“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议”还确立了我國教育未来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存在内在的关联。只有对教育诸方面进行现代化的变革与发展,才能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正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所强调的,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其核心任务是培养新发展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的人。

促进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即人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乃至成为具有现代性的人。所谓现代性的人,指具有现代性高素质的人,这种人在身心基本素养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21世纪所需要的核心素养。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在21世纪,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改变?它对人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和需求?这些有关时代背景及其对人的发展需求的问题,是我们思考人的教育问题的基点;我们不能仅仅在“就教育论教育”的视域内思考人的教育问题。总的看来,当今时代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影响和促成这种大变局的形成,如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造层出不穷、新的工业革命加速显现、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世界格局重组调整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人的生活面临复杂的情境,这就要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具有应对复杂情境中的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如OECD及欧盟所倡导的“互动性地使用工具”“在异质群体中交往”“学会自主行动”等核心素养。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要在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着力提升国民建设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素养,尤其是以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感、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更新的意识及能力等“现代性高素质”或“21世纪素养”。这些素养既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素养,又是我国传统教育所忽视的方面,因此值得高度关注。

培养具有现代性高素质的人对教育的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规划了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蓝图。近年来,国内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迅速增多。如李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第47~53页)上刊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中指出,综观已有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宏观层面的教育现代化问题,如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政策、评价指标等,以及中观层面的教育现代化问题,如区域(省域)教育现代化、学校现代化等,而对微观层面的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今后教育现代化研究需要将重心下移到学校、课堂、学生、教师,研究微观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基础层面的现代化。可见,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作为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研究高質量育人导向的课堂教学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何谓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转型?“课堂教学转型”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同。后者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局部或某些要素的调整,如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的改变等。而“课堂教学转型”则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调整或格局性改变。“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涉及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过程现代化两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教学过程培养具有现代性素养的人。课堂教学现代化转型强调,应依照培养现代性高素质的人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总体性、格局性的变革,以建立与这种育人目标相匹配的现代化的教学过程。

那么,我国课堂教学过程现代化的基本取向是什么?尽管教学过程的现代化涉及教学多个方面要素的调整和现代化,但最核心的应是教与学的关系结构的现代化,即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型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正如杨小微教授所指出的,“教学关系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这些持续不断地改变,其实质是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这些改变和转变,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可靠基础和主要前提”。

教与学的关系结构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是撬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改变的支点。因为教学中心从教师讲授到学生学习的转换,必然涉及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机制、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程序、信息技术渗透等主要教学要素的调整;或者说,只有在这些教学要素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学习中心教学。正是因为学习中心教学会从根本上带动教学关系、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程序等教学因素的调整和改变,所以建构学习中心教学是一种标志,它代表着整个教学结构或教学格局的改变。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中心课堂教学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边疆治理现代化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