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四字”始

2022-03-05 22:55黄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字领悟语言文字

黄敏

语言感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诵”中感悟语言魅力。诵读是感受语言情感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大量诵读,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语感。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小竹排画中游》時,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笔者饱含深情的配乐范读,要求学生体会重音、语调、语速和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笔者的范读阅读文本,笔者随时予以纠正;最后,指导学生采用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等朗读形式阅读。通过诵读,学生产生了“好美啊”“我好像躺在竹筏上一样”“我舒服得都快睡着了”的感受。“顺”着学生这一感知层面上的“藤”,笔者引导学生去“摸”感悟层面上的“瓜”:“你为什么觉得美?你能读出江南的美吗?请同学们互读互评。”经过相互评议,学生明确:要读出文本的意蕴,就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读出文本的语气、语调、语势。

“思”中领悟语言内蕴。语感训练的着力点是“思”,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领悟语言的内蕴,促进语感生成。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品,通过比较、思辨、领悟,逐步形成语感。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我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课文可能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游’,而不用‘走’?”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解决用“游”不用“走”的问题时,笔者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最终悟出:“游”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地域特点,而且,文中有“鸟儿唱,鱼儿游”的句子。在学生了解并感受了江南的美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江南这么美,鸟儿在唱些什么,鱼儿又在说什么呢?”有学生说:“鸟儿唱,江南真美啊,明年我要带朋友来。”有学生说:“鱼儿边游边说,能生活在江南,我觉得很幸福。”

“想”中体会语言意境。小学生认识事物比较直观,而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化枯燥的语言文字符号为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课文的意境。如教学《识字1》中关于春天的词语时,笔者在指导学生熟读这些词语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百花齐放”“冰雪融化”的景象,倾听“泉水叮咚”“蜜蜂嗡嗡”“耕牛哞哞”的声音,要求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再配上简单的文字描述,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想象中增强了语言感悟能力。

“忆”中揣摩语言韵味。培养语感最直接的办法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感能力的高低与生活经验的多寡、对生活感受的深浅直接相关。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沉淀联系起来,通过文字桥梁,触摸作者心灵。在教学《秋天到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秋天到了”,笔者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秋天到来时树叶是什么样子、天空是什么样子、小草是什么样子,再让学生回忆秋天的心情怎么样。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

(作者单位: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四字领悟语言文字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巧填成语
多么痛的领悟
金沙滩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语言文字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