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体验 培养简算能力

2022-03-05 22:55杨博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颗星珠子个位

杨博

实际教学中,学生面对明确要求简便计算的题目时,往往能选择简便方法计算,而在其他情形下更容易选择“机械式”计算。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自觉地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灵活地选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一、创设情境,感知简算便利

教学《有几瓶牛奶》时,笔者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整十”带来的便利。

课始,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队——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数数比赛。笔者先后出示图1、图2,女生队数的都是左侧的图,男生队数的都是右侧的图,哪个队先数出图片中物体的数目,哪个队就获得奖励星。

两轮比赛下来,女生队提出这个比赛不公平。笔者追问原因,学生回答:女生队数的物品摆放零散,不容易数;男生队数的物品是10个装在一起,只需要数出零散物品的个数,再加10,就是总数了。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整十”带来的便利,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做了铺垫。

二、探究算法,打牢简算基础

本课内容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由原来的“数数”转向“凑十”,知识难度在递增,但思想方法在简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呈现与引导,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1.摆小棒,理解“凑十”

在学生明确了可以用9根小棒代表左边的9瓶牛奶,用5根小棒代表右边的5瓶牛奶,并独立探究9+5等于多少之后,笔者这样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师:谁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生1:用数数的方法,从9开始往后数5个,得14。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放到9这边,合成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2根、3根,或者更多呢?

生3:9根差1根就够10根了,所以从5根里面拿1根放到9根这边凑成10,10根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容易算了。

师:看来这1根小棒不是随便拿的,它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生4:是和9凑成10。

师:非常好,我们刚才把9凑成了10,还可以把谁凑成10呢?

生5:还可以从9根小棒里拿出5根,跟这边的5根小棒放在一起,也能凑成10根小棒,再跟剩下的4根合起来,也得到14根。

2.拨计数器,体验“满十进一”

在学生用摆小棒、口算的方法得到“9+5=14”后,笔者引导学生用计数器验证结果。学生刚开始拨便遇到了困难——个位没有这么多珠子。笔者借此引导学生体验“满十进一”。

师:个位上只有10个珠子,怎么拨出9加5呢?

生1: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个位上满十了,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来代替,最后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4。

师:为什么个位上的10个珠子,可以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代替呢?

生2:因为个位上的1个珠子代表1个一,十位上的1个珠子代表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对,这就是“满十进一”,请同学们回想拨的过程,我们把几凑成了10?

生3:把9凑成了10。

师:同样是拨计数器,还有别的方法吗?

……

师:不管是把9凑成10,还是把5凑成10,只要个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4:都在“凑十”。

师:我们计算9加5,为什么要“凑十”呢?

生5:与10个物品装一盒的道理一样,先“凑十”,再算10加4,这样更简单。

以上教学,笔者通过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先引导学生列出“9+5”或者“5+9”的进位加法算式,再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然后结合拨计数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最后将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算式三种方法联系起来,通过找共通点,让学生感受把“9+几”转变为“10+几”计算更简单。

三、对比优化,形成简算意识

学生简算意识形成的前提是对简算优越性的认同。教学中,笔者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多样化的算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算法的多样化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影响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比较,优化算法呢?

课上,笔者用课件出示图3,引导学生阅读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解决后,再向全班汇报。

汇报环节,学生边上台演示边说:把左边的9只小猫和右边的1只小猫圈起来,合成10只小猫,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小猫。笔者提问:他把几凑成十?谁和他圈得不一样?另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解说了把右边的3只小猫和左边的7只小猫圈起来,合成10只小猫,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小猫的办法。随后,笔者投屏展示这两种圈法,让学生对比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种圈法,为什么?通过交流,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更好,因为凑较大的数更方便。

“圈一圈,算一算”帮助学生完成了从直观操作到表象形成的过渡,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下优化出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单元关联,培养简算能力

数学知识并非独立存在,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就可以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的所有计算题。笔者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设计了“抽奖励卡”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获得的课堂表现星和抽取的奖励卡上的星的总数来确定哪个队获得“冠军队”称号。笔者在课前有意识地选用了有7颗星、8颗星的奖励卡(如图4)。

一节课下来,男生队获得了5颗课堂表现星,女生队获得了4颗课堂表现星。男生队率先抽中了7颗星的奖励卡,女生队便获得了8颗星的奖励卡。此時,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计算,而是让男生队代表上台,将黑板上的5颗课堂表现星撕下来贴在奖励卡中,直观演示7与3“凑十”的过程,并追问:用“凑十法”怎样算7加5?交流中,学生明晰了“7+几”也可以转变成“10+几”来计算。随后,笔者让学生用“凑十”法算一算女生队得到了多少颗星,学生算完后发现两个队都是12颗星,并列为“冠军队”。以上教学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对“凑整”思想的融会贯通。

(作者单位: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颗星珠子个位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摆珠子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猜珠子
巧取星星
寻找第七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