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一只小龙虾,闯出一条振兴路

2022-03-06 08:46张玮舒娜娜郑慧李纯
当代水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虾稻潜江龙虾

■ 张玮 舒娜娜 郑慧 李纯

(1 潜江市龙虾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2 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近年来,潜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潜心耕耘小龙虾特色产业二十余载,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累计带动全市20万人就业增收、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先后获评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

1 探索高效种养模式,小龙虾掀起农业革命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生于北美,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进入中国。作为外来物种,小龙虾起初并不受人待见,由于喜欢破坏农田和其他水产品,是庄稼人眼中的“害虫”。2001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尝试利用抛荒的低湖田养虾,探索出“虾稻连作”(一季虾一季稻)模式,亩产小龙虾100kg,亩平收入3,000元左右,于2006年被写入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在全省范围迅速推广。2010年,市水产局技术团队历时三年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创新推出“虾稻共作”(一季稻两季虾)模式,亩产小龙虾200kg、水稻600kg,亩平纯收入5,000元左右,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被农业农村部专家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虾稻共作”模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丰收”:

释放良好政治效益。“虾稻共作”模式通过开挖宽沟深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围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9.8%,符合国家土地政策,并有良好的蓄洪防旱作用,提高农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变曾经低产的低湖田为高效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治意义凸显。

释放良好的经济效益。“虾稻共作”模式亩平收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益的五倍多,既大幅提升了种田种粮收益,又有效提升了粮食产品品质,让农民看到显著收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种粮积极性,解决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田不赚钱和谁来种田的问题。

释放良好的生态效益。在“虾稻共作”模式下,虾与稻是一对生态环保的“佳偶天成”,水稻秸秆腐烂产生的腐质可被小龙虾直接利用,腐烂培育的浮游动物是虾苗的开口饵料,剩余的有机质直接还田,小龙虾产生的粪便增加稻田肥力,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实现减药70%以上,减肥50%以上,既保证了生态安全,又保证了食品安全。

2 因势利导精准扶持,小龙虾变身明星产业

潜江坚持把小龙虾产业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建成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小龙虾完备产业链,成就“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强化政策推动。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先后出台系列扶持小龙虾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规模迅速做大。自2007年起,出台扶持虾-稻产业发展政策,对从事“虾稻连作”的农户,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2012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进一步推动龙虾产业发展的意见》,对连片500亩以上“虾稻共作”农田按照每亩40元标准对养殖户实行“以奖代补”,对连片发展1,000亩以上板块基地的区镇处每个板块给予1万元工作经费补助。2013年,制定《发展“虾稻共作”模式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扩大奖补范围,对发展“虾稻共作”模式农田按照每亩40元标准对经营主体实行“以奖代补”。2015年,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组建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局,出台《关于加快潜江龙虾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小龙虾产业重要地位。经过多年推广,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85万亩,其中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带动全省“虾稻共作”近800万亩、全国近2,000万亩。

强化产销拉动。筹资2亿元建立小龙虾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华山、莱克等企业成长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开发整肢虾、虾仁、甲壳素及衍生品等系列产品60多种,拥有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达到30家、加工能力35万t,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小龙虾加工产值达200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连续16年领跑全国。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高峰期日均交易量可达800至1,200t,实现“买全国、卖全球”。培育虾皇、小李子、味道工厂等一批龙虾餐饮名店,在全国开设潜江龙虾主题餐厅3,000余家,创新推出油焖大虾、蒜茸虾、清蒸虾、卤虾等128道精品菜肴、创世界基尼斯纪录,其中油焖大虾、蒜蓉大虾入选“中国名菜”和“湖北名菜十大名菜”,被中烹协授予“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称号。建成集度假旅游、龙虾美食、文化展示、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生态龙虾城,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开发小龙虾主题游、自驾游、乡村旅游等主题线路,潜江成为享誉全国的小龙虾美食圣地,荣获“小龙虾美食地标城市”称号,2021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项目作用,2008至2012年投资近亿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工厂化育苗基地;2013年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投资3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苗种选育和繁育中心,建成小龙虾良种扩繁基地4万亩,年选育优质虾苗30亿尾,有力保障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发展需求。与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等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良小龙虾亲本,深入开展良种选育,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系。出台《关于推进潜江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发布虾—稻产业标准23项,其中国家级行业标准1项,省级行业标准10项,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强化品牌带动。抢抓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支持“潜江龙虾”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机遇,制定《关于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行动方案》,着力将“潜江龙虾”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打造潜江清水虾品牌,坚持“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大力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实现“一江清水灌虾田”,小龙虾产品在部省市抽检中合格率100%,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无一项超标,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小龙虾唯一供应地。全力打造特色节会品牌,连续举办十二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和五届虾—稻产业博览会,荣获“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改革开放40年40个优秀特色展会”称号。全力推进品牌共建共享,制定《潜江虾—稻“走出去”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潜江龙虾走进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系列活动,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登录中超联赛,开通潜江龙虾号动车,广告投放央视黄金时段,与全国82个地区和企业签订品牌战略合作协议,“潜江龙虾”“潜江虾稻”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2年“潜江龙虾”品牌价值28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连续四年登顶行业榜首。

3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小龙虾成为脱贫利器

潜江始终坚持把小龙虾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出台小龙虾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广泛建立市场经营主体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小龙虾产业链、价值链脱贫致富。

龙头企业带脱贫。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引导华山、莱克、柳伍等龙头企业通过“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从事小龙虾养殖增收脱贫。例如,华山公司与熊口镇赵脑村协商“迁村腾地、整体流转”方案,华山公司以每年每平米1元的价格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连片整治,耕地面积达到10,942亩,新增3,390亩,建成40亩左右为一格的“虾稻共作”标准养殖单元260个,再按每年每平米1元的价格等价优先承包给贫困户,贫困户成为二级经营主体,按照华山公司要求规范化种养,虾、稻产品由华山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多长出来”的土地租金归村集体所有,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显著提升,企业也得到供应充足、品质有保障的生产原料。

新型主体助脱贫。出台《潜江市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产业扶贫实施办法》,以发展小龙虾产业为引领,创建培育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吸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例如,老新镇秀河村成立秀之美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带动贫困户68户,占全村贫困户总户数80%,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3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近57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国试点典型经验推广单位。

精准扶持稳脱贫。出台《潜江市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财政扶贫资金补贴方案》,对脱贫户发展小龙虾产业给予财政扶贫资金补贴、金融贷款政策支持,解决贫困户“养不起”的问题。例如,老新镇三合村贫困户肖建国,中年丧偶,儿媳患癫痫病,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其子发生意外事故伤及脊椎至今未痊愈,2018年初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开挖虾池8.4亩从事虾稻共作,当年收入达6万元,2018年底如期脱贫,并且主动放弃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小龙虾产业补贴17,811户3,069万元,累计为从事小龙虾产业的236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1.21亿元。同时,为了解决脱贫户“不敢养”的问题,投资335万元实施“小龙虾产业扶贫保险”,着力防范脱贫户发展小龙虾产业致贫风险,2021年共赔付165.4万元。

4 提档升级全产业链,小龙虾引领乡村振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给予重点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担任小龙虾产业链“链长”,高位推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潜江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专心专注小龙虾产业发展,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全力建设千亿产业集群,努力在全省唱“主角”、在全国当“头羊”,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标杆产业。

一产向高效化养殖升级,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推动基地提档升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改造升级“虾稻共作”基地,实现基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打造全国一流的虾稻共作示范区。推动模式创新升级。持续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生产,探索创新更加高效的拓展模式、复合模式,不断提高大虾率,持续提升农民养殖效益。推动苗种改良升级。依托桂建芳院士专家团队,组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潜江龙虾种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科技攻关,研发高效苗种繁育技术,保障优质苗种供应,力争5年内培育1~2个新品系,打造全国优质种苗供应基地。

二产向精细化加工升级,从“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产业共链、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理念,聚焦产业化、市场化、精细化发展方向,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约3,0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发展向产业聚焦,重点建设50万t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40万t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打造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园区,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标杆。拓展延伸产品价值链。依托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力量,开展加工设备、精深加工、风味食品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延伸拓展即食产品、调味料、甲壳素、壳聚糖等初加工产品,创新推出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轻餐零售新模式。探索潜江龙虾餐饮“中央厨房+轻餐连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扶持、推广可控性较强的小龙虾拳头品牌,以直营模式、连锁模式、配送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抢占小龙虾主题餐饮业制高点。推动潜江龙虾与茶叶、蔬菜、田螺、鱼等特色产品捆绑营销开发,大力发展小龙虾网红经济、电商经济,拓宽小龙虾产品销售渠道。

三产向现代化服务升级,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打造品牌文化。持续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品牌发展、推介、保护、利用运行机制,规范小龙虾一二三产业使用公用品牌,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体系建设,吸引企业全面参与“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节会文化。精心谋划打造湖北(潜江)龙虾节和虾稻产业博览会特色文化品牌,鼓励、引导小龙虾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节会活动,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提升潜江龙虾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打造农旅文化。深入挖掘潜江龙虾文化与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建设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地标性龙虾文化旅游景点,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出精品主题旅游线路,真正让食客变游客。

猜你喜欢
虾稻潜江龙虾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钓龙虾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龙虾的迁徙
Epilogue
潜江市:优质粮食工程助推虾稻产业发展
◆湖北潜江将打造虾稻千亿特色产业
小龙虾成为国际新“网红”
虾稻共作火 技术培训热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