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化县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思考

2022-03-06 08:46文亮谢建洋任文杰石顺芳张胜金戈
当代水产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化县种养水产品

■ 文亮 谢建洋 任文杰 石顺芳 张胜金戈

(1 安化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413500;2 益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413000;3 华容县农业农村局 414200;4 桃江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413400)

近年来,由于安化县“两网”退出,大水面禁养,小Ⅱ型以上的水库划定为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及长江十年禁捕等政策出台后,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下降严重,从靠水产品创收,到水产品不能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困境,出现了吃“进口鱼”的现象,为解决我县人民群众吃鱼难,吃优质水产品更难的局面,迎合养殖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大背景,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对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安化县稻渔产业现状、前景优势、存在的问题、需采取的对策等方面。

1 稻渔产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1.1.1 稻渔模式在全县水产养殖模式中占比小

目前,我县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流水+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从去年来看,全县完成水产品生产总量1.28万t,水产品总值3.1亿元。其中,池塘养殖模式生产的水产品占比最高,稻渔模式生产的水产品占比最小,产量仅为1,250t,占总产量比重不足10%。稻渔模式单位产量比较低,平均产量为30kg/亩。

1.1.2 稻田养鱼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占主导

全县现有稻田面积41万余亩。其中,稻渔综合面积3.8万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同比增长8.57%。目前,我县主要以稻田养鱼为主,占稻渔综合种养比重达80%,养殖品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等。其他小品种稻鳅、稻鳖、稻蛙、稻鳅等模式也在兴起。稻田养鱼分布区域主要在清塘铺镇、乐安镇、梅城镇、大福镇、仙溪镇、长塘镇、平口镇、羊角塘镇、东坪镇等乡镇。

1.2 特色和亮点

1.2.1 稻田养鱼发展方兴未艾

安化县是山区大县,稻田养鱼曾是山区人民解决吃鱼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3万余亩,随着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稻田改作其它种植业,养殖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库区“两网退出”、禁捕退捕,以及居民消费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许多回乡创业有志之士从中发现商机,在他们的带动下纷纷成立了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稻田养鱼再次绽放生机,部分养殖户养殖效益甚至达到了亩产千斤稻谷、百斤鱼、增收3,000元的水平。

1.2.2 稻渔综合种养探索出本土路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县涌现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他们中有加工、有销售、有品牌,有绿色认证,如安化县清塘稻花鱼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的以村民集体持股,村委会为主导,如安化县大峰泉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有的多家合作社联合抱团,如安化县烨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且注册了品牌;有的以养殖草鱼为主,投喂天然草料,综合效益佳,如西马庄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产量可达300kg/亩以上,草鱼的塘口价格在25元/斤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在发展过程中,各乡镇也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稻渔养殖模式。如清塘铺镇的同利缘种养专业合作社,他们打破原有固定思维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晚稻收割后,将稻田放满水,每亩放养50~80尾(1斤左右)的草鱼,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捕捞,草鱼可长到2.5~3斤,养鱼的稻田无任何杂草,田间土壤肥沃,可直接插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草鱼出售价格高昂,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江南镇边江村,稻田开挖1m宽、1.5m深的渔沟,鱼在渔沟活动生长,田间种上油菜,鱼类养殖和油菜种植双丰收。田里种植的是巨型稻品种,巨型稻稻杆为鱼类提供遮蔽空间,有效防御了天敌,减少了苗种损耗,存活率大幅提高。边江村还计划在稻田周围开沟处铺设水泥毯,对渔沟泥土进行固定,水泥毯使用周期可达10~20年,不影响稻田环境,可有效解决田沟坍塌问题,保护耕作层。

1.2.3 特色水产品初具潜力

安化县具有特色的是马口鱼养殖和石蛙养至。马口鱼是安化溪流的一种土著小型经济鱼类,2013年马口鱼人工孵化成功,通过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技术已全面成熟,养殖效益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尝试稻田养殖;二是石蛙养殖。石蛙也是安化本地土著的特色经济动物,2016年石蛙人工养殖与繁育成功,通过几年的探索,技术也全面成熟。这两个养殖产品味道好、营养丰富、市场走俏效益好,石蛙适合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养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产业发展前景

2.1 养殖技术日渐成熟

我县具有较好的稻田养殖基础,随着稻田养渔规模逐渐扩大,养殖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同时,县级主管部门加强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发放了技术手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已基本成熟,关键技术已基本掌握或攻克。

2.2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调研发现,单纯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并不高,每亩利润大概在200~300元之间,主要原因是所产稻谷卖不出好价格,大约在150~200元/百斤。但是,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米价格大幅度提高,水产品价格高昂,稻米价格可达10~25元/斤,综合效益达1,000~3,000元/亩,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纯水稻种植。

2.3 产品质量有保障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高效模式,“不与粮争地,不与鱼争水”,具有“鱼因稻而贵,稻因鱼而优”的优势。我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部分在养殖前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作为肥料来源,在养殖期间不投饵施肥,鱼类靠稻田的浮游动物,诱捕灯杀死的昆虫为食,水稻靠鱼类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鱼类养殖的食物来源和水稻种植的肥料来源都是绿色、可控。因此,所生产的稻米、水产品质量有保障。

2.4 水田环境有效改善

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埂比单纯种植水稻的更高、更坚固,渗水情况更少,能大幅增加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汛抗旱。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病虫害明显下降。稻田有害生物成为鱼类的饵料,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等基本绝迹,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农药,稻田环境、稻谷的农药残毒大幅减少。另外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水稻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工施肥。杂草、浮游植物等都依靠光合作用繁殖生长,与水稻争夺养分。稻田养鱼后,能有效抑制杂草和浮游植物生长,起到保肥增肥作用。因此,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 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3.1 山溪水资源丰富

安化是典型的山区大县,总面积4,950km2,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境内海拔超过1,000m以上的山峰157座,集雨面积广泛,山沟溪流众多,山溪流水较为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年降雨量在986~2,440m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2mm。充足的降水,众多的溪流给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水源保障。

3.2 水质比较优良

安化县山溪水水质优良,pH值在6.5~8.4,富含铜、锌等微量元素,其他无机盐含量也较为丰富,水体含泥、砂量少,常年水质清澈,透明度大,没有对水产养殖渔业构成威胁的工业污染源,生产的稻渔产品肉质鲜嫩,口感细腻,质量有保证。

3.3 发展潜能较大

我县稻田面积达41万余亩,这些稻田土壤类型齐全,土质粘砂适度,养分含量较为丰富,土地较为平坦,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条件,大部分稻田只进行了水稻种植,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为3.8万亩,稻渔规模上发展潜力巨大;我县有的合作水产品产量可达300kg/亩,有的合作社养殖产量却不到10斤/亩,全县平均产量仅为30kg/亩,在存在问题的环节上加以弥补,养殖产量会有较大的提升,稻渔单位产量上发展潜力巨大。稻渔综合种养企业生产的稻谷价格低廉,还以传统的稻谷形式出售,出售价格仅150~200元/百斤,少数企业以稻米的形式出售,出售价格可达25元/斤,稻渔产品价值上发展潜能巨大。

4 产业发展不利因素

4.1 稻渔综合种养设施不完善

我县稻田综合种养大部分还停留在人放天养状态,如遇到干旱洪涝灾害,无法积极有效应对。同时,也忽略了稻田基础设施建设,如田埂加高加固、天敌防控、风险防控等,导致我县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平均产量低。

4.2 多种因素给市场带来冲击

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水产品在稻谷收割前全部上市,大量的水产品集中上市给市场销售带来了冲击。加之一些缺乏信誉的商人,以次充好,用其他水产品冒充稻渔水产品、稻米,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稻渔产品卖不出高价。有的企业没有进行绿色认证,或者缺乏营销手段,或者对自身产品缺乏信心,仍采用传统模式销售,直接将稻谷卖给收购商,卖出价格150~200元/百斤,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不匹配,造成物美价廉的乱象。

4.3 自然灾害较多

受干旱影响较大,若长期干旱,山溪水断流,稻田没有水源,稻渔容易死亡。受洪涝影响,若短期大量降雨,可能会出现鱼水溢出田埂,导致大量的鱼类逃跑,甚至部分砂质田埂有决堤风险,影响稻渔产业发展。天敌对稻渔产业的影响,在稻渔产业生产过程中,养殖鱼类容易受鸟、鼠、蛇的侵害,降低了养殖鱼类存活率。

5 对策

5.1 加强技术指导

对田间重新设计。通过田间周围开挖鱼沟、鱼凼(开挖稻田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0%),增加稻田蓄水量,提高鱼类活动空间,在水稻分蘖期或者早稻收割期,可将田间的水位退至田面以下,稻田养殖的鱼类在田沟里面活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双季稻政策对稻渔养殖影响的问题。配套一定的池塘面积,在进行早稻的收割前,将稻田的水产品转移至暂养池,待晚稻播种或插秧作业完成后,再将鱼放至稻田养殖。通过放养大规格苗种,有效缩短鱼类养殖时间,实现稻谷的收割和鱼的同步上市,做到双季稻二茬鱼。

5.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稻渔养殖基础设施投入十分必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大田埂建设。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可增强稻田的蓄水和保水能力,提高鱼类活动空间,提高稻田抗旱保水能力。如泸溪县都歧村田埂加高加高做的规范,规划合理,稻田的保水、蓄水能力较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据优势。第二是开挖渔沟鱼凼。通过开挖渔沟鱼凼,稻田蓄水量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提高稻田的承载力,提高了鱼类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促进鱼类的生长速度,蓄水位的增加,稻田水体能见度相对降低,提高了鱼类的存活率,从而提高了稻渔综合种养效益。第三是加强天敌防护设施建设。架设天网,防止鸟类捕食,搭建稻田防护板,防止蛇、老鼠对鱼类的侵害。如新化新油溪村合理设计稻田,田间开挖渔沟、鱼凼,鱼凼上方架设拦网等。

5.3 发展特色品种

我县稻渔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养殖大宗淡水鱼为主,名特优新水产品占比较小,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应加大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结构改善力度。第一通过引进新的水产品养殖品种,改善我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如引进“合方鲫”等新品种,借助科研团队的力量优化我县水产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水平。第二加快发展安化特色渔业的力度,如马口鱼、石蛙等品种是安化境内本土水产品种,其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目前,我县已经成功解决了马口鱼人工养殖、繁殖等问题,马口鱼在稻田养殖获得成功,我们要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高质量发展稻渔产业,打造属于安化自己的名优水产品种。

猜你喜欢
安化县种养水产品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资源协同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