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器而道

2022-03-07 14:09钟一平
中国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宜兴升华紫砂壶

钟一平

五年前仲冬的一个晚上,月朗星稀,寒意渐浓。这是我第四次来到紫砂之都小城宜兴。晚饭后,宜兴陶协的陈士权——一位初次见面而又热情好客的朋友——对我说:“咱们去一位国大师家里坐坐?”探訪紫砂艺术家正是我出行的目的之一,于是我们即刻登车。车子在明亮的月光下开了不过十分钟,我们便在大师的茶室落座了。

柔和的灯光下,一把紫砂壶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一把庄重浑厚的紫砂壶,它底部是方的,上部是圆的。壶身是一个由方到圆的渐变过程,圆润大方,浑然一体,好一个“天圆地方”的宏大叙事!但最吸引人的还不在这里,而是壶身上部那一轮明月和朦胧月光下那隐约可见的一丛翠竹。再仔细看,壶钮似竹又似鸟,与嘴把呼应成趣,让人如入梦境之时,却见圆口的边缘镌刻了一行清秀的小字:夜深鸟静风敲竹。此刻,室外皎洁的月光洒满一地,室内温柔的暖光中那朦胧的月下翠竹,光影变幻,亦真亦幻,带人走进那“夜深鸟静风敲竹”的意境,这不正是一代又一代文人们梦想的那种夜阑人静,月光如水,披衣而坐,睹物思人、思己、思天地的境界吗?!既可以是李白的《静夜思》,也可以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可以是苏东坡的黄州月,可以“举杯邀明月”,可以“起舞弄清影”,还可以“带月荷锄归”。文人的情绪在月光下得到渲染,得到满足,得到升华。

“这把壶的名字叫‘月下潇湘。”壶的作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储集泉轻声介绍说,也把我从月夜竹下拉回到冒着热气的宜兴红茶前。

我喜欢紫砂壶,但一直以来对花壶比较排斥,更钟爱光器,因为光器那内敛的色、温柔的光、朴素的形和似拙的态。我一直认为,光器最能体现紫砂的朴拙之美和艺人心灵的温度,她可以直逼人的内心,让你的心泛起波澜。而花壶却常常画蛇添足。但是“月下潇湘”一下子惊动了我对紫砂壶的内心认知,原来适当装饰也是可以锦上添花的,这更让我想起一个可以用来描述这种感受的词:由器而道。

孔子说:“君子不器。”在孔子眼里,君子是最完美的人,他们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是“志于道”。紫砂壶也似君子一般,除了作为泡茶盛水的功用“器”之外,还要“志于道”,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要得道就是给人以直抵心灵的美。这种道也是以器的形式来体现的。老子说“朴散则为器”,此处“朴为道也”,以器载道,借器明理。由器而道是一种升华,由道而器也是一种升华,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艺术家的作用更为凸显,一位有底蕴、有生活的艺术家才可能由器而道,一位有才华、有感悟的艺术家才会“朴散为器”。

本文系储集泉著《由器而道——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一书的序言。

猜你喜欢
宜兴升华紫砂壶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乐在紫砂壶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泡壶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