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对话式”德育实践

2022-03-07 11:43陈建均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访双减班主任

【摘 要】家访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阵地,自“双减”以来,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开展“对话式”沟通是家访的重要方式,随着德育工作地点由学校转换到家庭,班主任的对话德育不能仅停留在有声话语交谈的层面。为避免家访工作中对话的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将对话消融于热闹浅层的言语交谈之中,班主任“对话式”德育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眼观六路,观察家庭“软”环境;寻求有效对话,先求其惑,再倾耳听,最后给出建议;关注隐性对话,拨动家长和学生的心弦,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对话式德育;家访;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87-0057-04

【作者简介】陈建均,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江苏南通,226001)副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南通市中小学优秀班会课评比一等奖。

“对话式”德育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相较于传统“独白式”的德育方式,“对话式”德育将“对话”贯穿于德育工作中,更凸显人的主体性和自主建构,强调教育的人本性与道德的发展性,具有平等性、理解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的落地实施,学生自主的时间增加,家庭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掌握学生课堂外学习的动态,把握学生的个性及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有必要通过家访,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更进一步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需要锻炼自己的洞察力,用谨慎客观的态度观察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用恰当得体的言语架起沟通的桥梁,尝试在有声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面部微表情、体态动作等隐性对话实现有效沟通。

一、“关注细节”:观察、倾听、分析

家访的困局之一是时间紧,班主任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真正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靠开门见山式的谈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入细致的交流对话。

观察家庭“软”环境,是家访获得实效的重要方面,也是与家长有效对话的必要前提。班主任在家访时,要认真观察家庭的“软环境”,为接下来的谈话“备课”。因为家庭环境在塑造一个人的三观、性格方面影响深远。这里的“家庭环境”更多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布置、生活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它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无声无形的,也是全方位的。

我们在家访中发现:有的家庭绿植花草很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家庭有很多小动物,猫猫狗狗可爱健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有的家庭文化设施布置得很好,家里书架上的书分门别类,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诸如此类,都是在学校里看不到的,是班主任在家访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当然,家长在班主任家访前一般都会认真布置一下,但班主任也可以简单识别这种“软环境”是一日之功还是日积月累的。教师可以在被允许的前提之下,看看学生的书架和书桌上的书是什么种类的、书的新旧程度如何、书上是否有阅读的痕迹等。因为家庭氛围、亲子间的和谐度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形成的,每个家庭由于家庭环境、成员性格的不同,会形成独特的家庭教育氛围。

班主任要仔细观察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平等、温暖的。有的“二孩”家庭,如果两个孩子的衣着和起居环境差别很大,那么父母可能存在偏心现象,不能构建平等的家庭关系。有的家庭表面看起来亲子关系融洽和谐,实际上家长管控非常严格,“一言堂式”地管教孩子。还有的家庭气氛十分严肃,班主任一进入受访学生的家里,就能感觉空气仿佛凝滞,处处显得尴尬,父母和子女的性格都比较沉闷。

客观地说,班主任的一次家訪不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但是只要多留心一点,完全可以在接下来正式的家访谈话中有话可谈、有理可说,今后在学校里,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二、“真诚对话”:求惑、倾听、建议

家访本质上是来寻求沟通,表达理解,帮助家长解决一些亲子问题,助推学生成长的。家访中的谈话要脱离形式化,做到先求其惑,再倾耳听,最后给出建议。

1.求惑:浇灌家校信任和谐之花

家访是个相互的过程,是访问,也是被访问,这是一个家校双方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过程。班主任通过提问,可以打破家校双方的壁垒,揭开秘密,获取信任,形成和谐氛围。

家访中,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交流中,诸如“自家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怎么样,上课举手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情况怎么样,一起玩的朋友多不多,这些朋友品性成绩怎么样,在学校吃饭吃得好不好……”此类细微琐碎的问题是家长最为关心的,班主任一定先备好课,准备好如何回答。

因此,班主任家访时可以先引导家长发问,咨询一下他们有没有什么疑惑,鼓励家长发问。“双减”以来,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有所增加,相较以往来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呈上升趋势,家长必然有话要说、有问题要问。这样一来正暗合家长心思,自然能激发家长沟通的欲望,而教师积极真诚的回应,又能进一步建立双方的信任。

此外,家访的另一对象——学生,班主任也要足够重视。其实学生的问题也许更多,大到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现象和思潮的理解,小到与父母和朋友的某一次争执、对试卷上的某一道题目的解答……在学校严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可能难以说出口,但是在较为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他们更有可能表达心中的疑惑。

引导家长、学生发问,是建立家校间信任关系的重要步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访是否真正有效,因为情感是一切沟通的基石,当彼此充满信任,接下来围绕相关话题进行的谈话就不会消融于表面的、客套的、无效的言语中。

2.倾听:铺设亲子之间沟通平台

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一般充当话语交谈中的主导者,但是家访时,班主任应该先做认真的倾听者。我们要让家长提出疑问、阐述疑惑,然后再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家长、学生自己先谈谈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对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矛盾先不发表看法,不置可否,不判对错,不着急下定论,而是充当中间人,做沟通的桥梁,搭建平台,引导亲子双方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与想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家访时间短,班主任的话术再绝妙,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问题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化解的。我们要知道,家访不是终点,家访之后当然还要通过各种通信设备继续和家长沟通,但是像实地家访这种班主任、家长、学生一起在较为轻松的环境里交流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在这样的情境下,班主任通过认真倾听、积极引导,建立双方的信任感,搭建稳定沟通的平台,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议:打破家访对话时空限制

了解困惑,建立信任之后,班主任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合理可行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

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给出指导建议呢?学会共情很重要。共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境遇,从而感受并理解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千万个家庭有千万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家访往大了说,就是在体验百态人生。班主任既需要共情家长,也需要共情学生,这样才能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帮助家长、学生解决问题。

当然,班主任在家访时给出的建议需事后即时跟进,一次家访给出的建议并不一定最恰当,真正解决问题绝非一时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因此,班主任应打破单次家访对话定时定点的时空局限,将对话的时空延伸开来,基于家访对话中双方建立的情感联结,让家校对话成为工作的常态。

三、“隐性对话”:诚心、爱心、耐心

什么是隐性对话?一般而言,对话通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是有声音的,但其实也不绝对,比如聋哑人就完全不需要发声,可以通过手语自由沟通。实际上,聋哑人可以依靠手语,不会手语的人们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面部微表情、行动实现自由交流。从广义上看,对话是人与人彼此心灵的契合或者冲突,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和交流。而人与人之间通过眼神、神态、动作都可以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也属于对话的一种,可以称之为隐性对话。“对话式”德育同样也要关注隐性对话。

为什么要关注这一点呢?首先是为了学生考虑,学生在摸索、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很多时候学生很难用一般性的话语进行沟通,他们懂的很多,“辩才”超然,这时跟他们讲道理是说不通的,或者是表面说通了,内里根本不屑一顾。班主任关注他们的表情与动作,将成为了解他们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次,我们都明白家访的初衷是好的,班主任带着美好的期望,希望建立家校信任,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切实的困难。但希望美好,现实无奈,有时候有声的话语常常发挥不了作用。家访时家长、学生几乎处于“失语”状态的情况并不少见,班主任带着诚心去交谈,学生和家长纯粹当成是任务,敷衍过去,又或是家庭亲子关系恶劣,家校间缺乏信任,家长和学生完全拒绝沟通。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需要班主任重点关注并运用隐性对话来打破僵局,解决难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庾南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学生情绪失控,痛哭不止,完全无法沟通,于是她给学生拿来热毛巾擦脸,轻拍她的后背安抚,学生情绪这才慢慢平静了下来。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隐性对话。人们总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真情实感,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用行为动作来表达关爱,更能扣人心弦,直击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对话”不在于言语,因为千言万语都及不上老师那一条热毛巾,抚慰心灵的爱才是真的爱,源自本心的关心才是真的关心。家访的意义不就在这里么?

身教重于言教,自己行动起来,才能把别人带动起来。家访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说,也不要只是说,稍微动一动,可以看一看学生的书本,帮学生整理整理书桌,传递长者的关心,告诉学生要学会整理,保持干净整洁。家长允许的话,与饲养的小宠物互动一下,一颦一笑间形成与受访家庭的情感联结。此外,家访的时候,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交谈一般会选择性地分开交谈,出于尊重的考虑,学生或家长中的一方不可干扰另一方和老师的交流。班主任完全可以做到一语双关,比如在跟家长谈话的时候,不要忽视安安静静坐着的学生,提到学生的某些不足之处,可以转向学生,适当用眼神示意,提到可喜进步,可以适时用微笑鼓励等,这样的隐性对话,比起直接跟学生对话,间接的批评或者鼓励,更有其妙用,这样的做法更能在无言中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这种隐性的交流也会被家长看在眼里,又能达到另一层次的交流,助推家校更和谐的对话和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蕾.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家访的“难为”与“可为”——基于家校合育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7):66-71,85.

[2]马可.“双减”背景下如何应对教育焦虑[J].人民教育,2022(8):43-46.

[3]谈燕燕.在对话中收获德育新果实——儿童对话式道德学习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9(31):21-25.

[4]严从根.协商对话式德育的时代意蕴[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45-48.

猜你喜欢
家访双减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夸夸我的班主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班主任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