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的“反常”与“合道”
——以四年级上册《我和____过一天》想象作文为例

2022-03-09 07:36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王丹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神话童话习作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小学 王丹华

想象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丰富想象而写成的一种非写实文章。一篇优秀的想象作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想象作文的想象属于有意想象范畴,它是受主题意识支配的思维活动,只有打开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想象才会出彩。因此,一节优秀的想象作文课离不开老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学生想象思维方式的引导。该怎样正确引导呢?其关键是把握好想象作文的两大要义——“反常”与“合道”。

一、“反常”有道

“反常”的字面意思指一反常态,超乎寻常,这是想象最基本的要义。因为想象就是要求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反常”构思,描绘出人意料的图景,可以说越离奇的想象越吸睛。但想象作文的想象与日常生活中天马行空、无所拘束的想象又是有所区别的,同样要求“反常”,但想象作文中的“反常”是有约束的。因为编入教材中的想象作文,不同年级、不同习作单元其要求是不同的。引导时,老师得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读懂编者的意图,明晰“反常”的方向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大胆想象。

《我和______过一天》想象作文,被编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篇神话故事习作的后面。细读教材不难发现本次习作的想象要求——与本单元课文是息息相关的。请看本单元习作导语——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你还喜欢哪些人物呢?

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这段导语内容详细,提示孩子们关注熟悉的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特长等,意在告诉孩子们本次习作“我和______过一天”的下划线上填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是神话或童话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这看似在帮助孩子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实是给学生指明“反常”想象的对象。

再看教材中的这幅插图,有图有文字。读三个泡泡里的文字,我们就知道这看似是孩子们与悟空对话的内容,其实是本次习作提供给孩子们两个构思的方向:一个是穿越到现实世界,让童话或神话中的人物来到今天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世界——让他们做一回现代人;另一个则刚好相反,让作为现代人的自己穿越到神话或童话时空中——让自己化身童话或神话角色。这看似在帮助孩子们解决“怎样写”(作文构思)的难题,其实是给学生指明“反常”想象的方向——“出世”或“入世”。

编者利用“导语”和趣味插图,为学生如何进行“反常”想象提供了两个支架,老师们只需“原汁原味”将该支架还原给学生,让学生循着编者给予的方向去想象,相信其打开的思维方式就能既是“反常”的,又是“合道”的。

二、“合道”无痕

我们要追求想象的“反常”,更要追求其“合道”。统编教材的想象作文既有对“反常”想象的约束,更有对“合道”想象的引导。即使教材没有明晰地指出,但为师们也都知道只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反常”想象,才能称得上“无理而妙”的奇想。为此,课堂上需要老师理性的引导。

从教材解读来看,本次“反常”想象的落脚点在“穿越”。不管是我们穿越到神话或童话世界中,还是神话或童话人物穿越到现实生活中,不同时空的两个人,其生活习惯必然不同,来自不同时空的两个人相遇也必然会发生奇妙的故事。因此,本次的想象支点就该落在彼此的“差异性”上。这是“差异性”之一。“差异性”之二是时空的不同。童话或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迥然不同,是构成穿越情节的环境因素。如何让学生从“差异性”上去发散思维,想象所发生的事既合乎所穿越的环境,又合乎神话或童话人物的特性,让想象贴近现实,符合情理,这需要老师智慧的引领。

记得当时很多孩子在写的时候完全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比如《我和孙悟空过一天》,有的写自己和悟空一起到处疯玩,有的写自己和悟空到处干偷鸡摸狗之事……没有任何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文章。为此,智慧的老师是这样引导孩子的:

师:悟空穿越到我们这里,他对我们的世界熟悉吗?

生:不熟悉。

师:来到不熟悉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能否举例子说说?

生:孙悟空来到动物园,看到一群猴子,他误以为是自己人,把它们放出来了,发生了许多闹剧……

师:这可真是现实版的孙悟空大闹动物园。悟空,他除了火暴脾气爱闹事,其实他还是侠义心肠的正义化身,你和他在一起,有没有需要他帮助的呢?

生1:我希望他帮我教训一下专门欺负我的那位邻居。

生2:我害怕自己在校体育比赛中会输,于是想孙悟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

师:你想得可真美!知道悟空能七十二变,可以隐形帮你取得佳绩。真是服了你了!同学们,就像这样朝着神话或童话人物的特性去想象,你再去想象其他神话或童话人物与你在一起所发生的事,好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动脑想象)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八戒和我一起参加美食节活动,他吃了好多东西……

师:抓住了八戒贪吃的特性去想,不错!那有没有发生什么突发事件?

生:付钱的时候八戒掏出铜币,老板不认账,发生了闹剧……

师:在八戒的世界里铜币就是钱,可在老板眼里它就是游戏币,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碰撞出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刚才你们说的都是穿越过来所发生的故事,有没有穿越过去的?

生:我穿越到玛利亚公主的世界去,和她一起帮助他人,结果遇到了一个坏巫师,差点被他的毒苹果害死……

师:你真是太有想象力了,老师为你点赞!

……

从以上案例我们知道,该老师非常智慧,懂得不露痕迹地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进行智慧的理答:让学生巧妙运用神话和童话的要素,增强故事的神奇效果;加入突发状况,凸显情节的波折。笔者想特别强调的是,分析这位老师的智慧理答,就会发现其教学方向即上述两方面的“差异性”。老师的这种智慧理答其实是一个无形的支架,为学生“合道”的想象提供了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的构思既意想不到,又合乎情理。

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如果一味地强调要合理地想象,就会让学生很容易陷入戴着镣铐跳舞的窘况,只有如上述老师这般融方法于无痕,才能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朝着“合道”而想。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的想象作文既有对“反常”想象的鼓励和激发,又有对“合道”想象的无痕引导。教师只有善于从“反常”与“合道”两大要义出发去引导学生,学生想象的思维路径才能正确,想象的习作才会“无理而妙”。

猜你喜欢
神话童话习作
东方神话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神话”再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