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语”为根 优化写作教学

2022-03-10 09:32莫阳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写作者范文辩论

“形语”写作,要求对描写对象的外在特点与内在品质进行全面剖析,同时要求写作者与写作素材之间、作者与教学者之间以及教师与素材之间展开多维度的“辩论”,从而为习作的教学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写作教学中,有的老师只重视了这一系统之中的部分内容。因此,立足“形语”写作是完善当前写作教学系统的必经之路。

一、“形语”释义,透视写作维度

1.“形语”溯源,展开内涵剖析

①追溯“形语”源头

《说文解字》中,对“形”“语”两个字的含义有着明确的界定:“形,象形也……语,论也。”简单来说,形,便是真实的描摹;语,就是辩论,与“言”所代表的“直言”相对。

②界定“形语”边界

基于此,对“形语”写作之中的“形”和“语”的定义,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界定:

形,指的是对写作对象的直接描写,包括其外在特点与内在品质。针对不同的写作内容有所差异。

语,指的是辩论。在写作中,这绝不仅仅只是口语化的辩论,也绝不仅仅只是人与人的辩论,而是多方式、多维度的辩论。这些维度的节点主要有三:写作者、教学者、素材。

第一维度,写作者与写作素材(主要是写作内容)之间,就“写作价值”进行“无声”的辩论。

第二维度,写作者与教学者之间展开辩论,其主要方式可以是语言交流,也可以是无形的引导,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者“所教的写作方式”和学者固有的“接受方式”以及“接受态度”之间的博弈。

第三维度,教学者与素材(主要是范文)围绕“训练价值”的辩论。这样的辩论也是无言的,主要围绕素材的教学价值来展开。

2.“形语”剖析,关联内外关系

在“形语”写作之中,“形”是“语”开展的基础,因为素材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质是三个维度“辩论”展开的基石。

同时,“语”是“形”的价值得以表现和提升的必然途径。任何素材的价值都需要在写作者、教学者、素材三方的“辩论”之中得以体现。同时,这样的思辨分析过程,从客观上为素材发掘出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形语”失衡,发掘写作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注“形”的部分,但是对于“语”的部分,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同学们对素材“辩论”不足

“辩论”是否到位,它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作者对素材的理解是否准确,对素材是否产生了独特的解读;二是写作者是否产生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

在日常的习作中,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

其一是在素材的分析过程中,老师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同学们,而同学们着急完成作文,所以只会关心字数多少和写作速度,根本不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与写作素材的“辩论”上。

其二是老师为同学们决定素材。站在成人的眼光所选择的内容,不易被同学们喜欢甚至有可能会排斥,造成同学们不愿意与写作素材深入“辩论”。

2.教师与同学们“辩论”不足

师生之间要想进行“辩论”,两者之间就必须要有平等的“发言权”,至少双方都要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和表达内容。在其他的常规教学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因为信息时代很多同学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可是,知识的积累没有经过指导是无法直接转变为写作素材的。就写作来说,同学与老师的“辩论”发言权是不平等的,这样“语”的过程就出现了偏差。

在这时,老师会开始向同学灌输自己或者老师认为正确的、需要的写作知识,锻炼同学们相应的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同学写作的关键点——写作方式的自发生成。

3.未充分发掘素材的教学价值

老师与素材的“辩论”,主要是与范文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站在“语言解读”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但是,在写作教学中,老师的立场应该与作者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体会作者行文的奥妙,而不是只看到文字的表面。

三、“形语”互生,完善写作系统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形”与“语”的关系入手。

1.立足于“形”,全面发掘素材的写作价值

长久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于素材价值的判断,大多是依靠固有的经验。也就是说,还未开始与“素材”对话,就已经在心中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定性”。这样的“定性”让写作者只看到了素材的部分而非全貌,对素材缺乏更准确的定位。

然而,从“形”的角度来分析写作价值,抛开对素材本身的偏见,同学能够发掘出很多可写而且愿意写的内容,能够对素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举例来说,学习写人的文章时,同学们每一次都会被要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因为这些人物他们非常熟悉,容易写出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但是,这些内容能让同学们引起共鸣吗?如果不能,那同学们只是在描摹这个人,却不会为笔下的人物注入感情和灵魂。

但是,当我们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漫人物来描写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会从这个人的发色、眼睛、皮肤、衣着,再到这个人的性格、经历、感情,再到这个人的品质,乃至各方面对人物进行描述。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人物的出现没有固有经验的参考,他们真正从“形”的角度,一遍遍与人物对话、辩论,从各个角度发掘出人物价值,并且在笔下进行了个性化的整合。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写作过程中解读素材的方式,“形”的要求并非只关注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而是全面剖析素材的各个方面的价值。

2.立足于“形”,构建辩论双方的平等机制

写作者与教学者在“语”的过程中话语权不平等,来源于双方在“形”的解读过程中能力的高低差异。当然,如果纯粹比拼阅历和分析能力,是很难让双方站在同一纬度展开辩论的。但是,在“个性化”解读上却可以持平。因为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是无穷尽的,很难真正分出高下。

当然,作文教学不能完全靠同学们的创造力和个性思维,固有的章法也极为重要,但是这并不妨碍老师在课堂上设计某些可探讨的点,用几分钟的时间,为“语”的辩论提供空间。

3.立足于“形”,发掘范文内容的教学价值

通俗来说,范文的教学价值就是范文中可供教者进行教学活动并且提升同学们写作能力的点。而在这些关键点的选择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的角度和标准。

长久以来,无论是老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同学的日常写作,我们都强调写作手法的作用和表现力,强调某一手法用在某处时所产生的效果。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将该手法用在此处?

从“形”的角度出发,作者和教者都要考虑“范文作者运用手法的方式”以及“运用手法的内在动机”。

综上所述,“形语”写作,与平常的写作相比,贵在“全”,贵在“透彻”,贵在“维度多元”。而这一切恰恰是部分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小学作文教学要想走得更遠,更扎实,必然要向精细化和全面化发展。老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同学们写一篇漂亮的习作,而是要让他们拥有描摹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勇气、愿望以及能力。

(莫阳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3576501908271

猜你喜欢
写作者范文辩论
白马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论写作(创作谈)
写作
春色几许(简谱)
同影子辩论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