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鸟”考证

2022-03-11 01:03李东升
化石 2022年1期
关键词:题图牛顿馆藏

李东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生标本库是一个专门收藏现生脊椎动物标本的库房,历经了百余年的历史,主要收藏了3千余件动物骨骼和极少量模型,另有600余例清末人骨标本;这3千余件动物骨骼涵盖了脊椎动物的各个主要门类,约900个物种,产地来自各个大洲,是国内少有的主要以脊椎动物骨骼标本为主,且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库房。

这里的现生脊椎动物是一个相对于化石动物的统称,主要指近百年内存活的动物(时间也可扩充至一万年)。我们都知道脊椎动物由八大系统组成,除骨骼系统这种硬组织能够经过时间的洗礼保留下来外,其余部位很难保存,本着将今论古的古生物学研究思想,现生脊椎动物骨骼就成为研究化石材料的重要参考依据。

库房面积并不大,进门紧右手边有一件装架的模型标本,因位置显眼且形状怪异(见题图),经常被人问起:“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鸵鸟吗?”“这是鸸鹋?哦,不对,这应该是象鸟吧?”那它到底是什么物种呢?在查询了各种历史登记资料后,并未发现相关记载;在问询了相关可能知情人士后,也并未获得任何有用信息。

这该如何是好呢?正当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想到了图片搜索功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多次尝试后,有一张照片映入眼帘(见P18图)。该照片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Museums Victoria)某个展厅的照片,右侧有一只比较不完整的鸟,被铁架支撑着,粗糙的头部,零散的脊椎,悬空的胸骨,粗壮且较为完整的腰部及后肢,是不是跟库房的怪鸟有几分相似,特别是当你想象着把缺失的部分补齐后。在有了这条线索后,便开始从照片中展板的文字信息入手,随即可以找到一个名为“Genyornis newtoni”的大型鸟,那么到底是不是这种动物呢?需要进一步验证,验证的办法就是看特征,比大小。这时图片也帮不上忙了,需要找寻更多原始的文献。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展厅(图片引自网络)

那么首先Genyornis newtoni是什么呢?

Genyornis newtoni是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Edward Charles Stirling爵士和德国古生物学家Amandus Heinrich Christian Zietz于1896年在澳大利亚卡拉邦纳湖(Lake Callabonna)发现的动物后肢骨骼,进行研究后发现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物种,于是发表命名。Genyornis可分解为Geny+ornis,原意为下颌+鸟,newtoni则是纪念剑桥大学动物学家Alfred Newton,结合当地土著称其为mihirungs,意为“giant bird”,故翻译为牛顿巨鸟。

澳大利亚卡拉邦纳湖位置

牛顿巨鸟的动物分类学位置为冠恐鸟形目(Gastornithiformes),驰鸟科(Dromornithidae)。该科物种数不太固定,可能因为同物异名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大约有5属7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是雷鸟,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这些体型巨大的动物组合构成了澳洲巨型动物群。牛顿巨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身高约2米,体型较鸵鸟或鸸鹋明显偏大,后腿极为有力,翅膀极度缩小,以群居为主,可能主要吃杂食,生活在南澳大利亚距今180-4万年的更新世时期,那个时期该地区的植被以草原和林地为主,它是驰鸟科生活到最后的物种。近年,一项关于牛顿巨鸟蛋的研究发现蛋壳上有人为灼烧的痕迹,认为该动物的灭绝有可能是由于当时澳大利亚居住的人类很爱吃它们的蛋造成的。当然,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那个时期澳大利亚正在经历一场十分严重的干旱期而导致其灭绝的。具体原因则不好判断,很有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一起造成的。

原始文献对发现的骨骼进行了形态描述,经过对比,形态上并无较大明显差异。关于骨骼的大小,文献中也进行了部分测量,测量模型相应部位尺寸,考虑到测量及模型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基本可以认为并无较大差异。

原始文献中发表的部分骨骼

基于以上对比,基本可以认为这个模型就是牛顿巨鸟的模型,至于题图较P18上图中多出了很多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等,可能是后者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并未整合所有已发现的骨骼,考虑到题图的材质为发泡树脂,制作年代大概为20世纪60-70年代(专业模型制作人士判断),推断P18上图中的模型制作时间更早。

为了保险起见,笔者发邮件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取得联系,求证该模型是否为牛顿巨鸟,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题图与他们馆藏牛顿巨鸟模型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头骨和腰带的形状,虽然他们并无专门研究该类群的专家。经笔者仔细对比,头部的差异主要是上下颌接触关系,澳大利亚模型为全部接触,馆藏模型则仅后部接触,根据文献推断,澳大利亚模型应主要基于本页图组中左上标本制作,而馆藏模型则结合了本页图组中左上及右上两部分制作而成;腰带差异主要为澳大利亚模型及原标本在腰带前部缺少一个类似馆藏模型的宽大的部位,经仔细观察,发现馆藏标本该部位是拼接上去而非原有的,假如去掉该部位,这3个应该相差不大。考虑到馆藏模型已经较澳大利亚模型进行了多处美化处理,所以这部分增加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基于以上的所有证据,笔者还是倾向于认为该模型应为牛顿巨鸟模型,只是馆藏模型应该很大概率不是基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模型制作而来,也可能并不来自该博物馆,至于具体从何而来,由谁制作等细节信息则又成为一个待解之谜。

不同骨骼尺寸的文献与模型测量对比

本文的图片搜索及文献对比等工作均于2016年完成,邮件求证工作于2019年完成,但由于对结论并不太确定而未发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笔者还是倾向认为结论应该是可靠的,故而发表,更希望能从读者处得到更多探讨和有用的信息,进而得出更严谨的结论。

有趣的是,当笔者再次用题图进行搜索时,却再也没有找到P18上那张图片了。

猜你喜欢
题图牛顿馆藏
牛顿的实验室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诗趣(题图)
本期检测题、易错题专练参考答案
失信的牛顿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两条路线连分明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