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有效教学的长效之道

2022-03-12 18:51谭大鹏
文理导航 2022年8期
关键词:后进生

谭大鹏

【摘  要】新高考方案下化学学科变化比较大。

“后进”取“后来进步”之意,不能等同于“差生”或者“学困生”。将“六步课堂教学法”浓缩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自学与定向,课上讨论与答疑,课后训练与小结,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作用。

【关键词】江苏新高考;六步课堂教学法;后进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江苏新高考方案中化学学科是赋分制(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教材虽是老教材,但侧重点发生了变化。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00分钟调整为75分钟。时间的缩短必然带来考试题型和题量的巨大变化。因手头的新试题太少了,为了尽快适应新方案,“八省统考”之前我们参考山东地区的模拟试卷,学习他们的考试风格;“八省统考”之后我们陆陆续续考了三次南通市高三化学模拟试卷。每次试卷都有题型和题量的变化,比如客观题由10道单选题加5道多选题的组合改为13至14道单选题。主观题由原来的6大题缩减到5大题,物质结构不再单独成题,还出现了令人头疼的新题型——“归因分析”问题。这些变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表现在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起伏很大。面对新方案、老教材、新考法、新题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一直在思考新一届高三学生该怎么教?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一共开设了4个物化生组合班级,1个“大火箭”班,2个平行的“小火箭”班,还有一个“特殊”的普通班。笔者所教班级就是这个“特殊”的普通班。说它“特殊”,一是人数特殊,全班只有32人(前3个班人数在50人左右)。二是构成特殊,高一分班时全年级分为4个层次,高二选科分班后,经过重新洗牌,这个“特殊”的普通班中汇聚了原“小火箭”班、强化班和普通班的“精英”,笔者统称为“后进生”。“后进”取“后来进步”之意,不能等同于“差生”或者“学困生”。

这群孩子总体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部分孩子自以为天资聪颖,感觉上帝跟他开了个玩笑,凭实力本应分到更好的班之中;部分孩子选课时根本没有主见和方向,被家长选择进了这个组合;还有个别孩子根本没有达到选择化学的要求(化学单科成绩年级排名前300),他出于对化学的“真爱”选择了这个组合。所以,面对这样的学情,每位任课教师心情都不是太好!

从心理层面上看,这群“后进生”有以下特点:其一,逞强好胜,吃软不吃硬。其二,思想逆反,行为很乖张。其三,疑神疑鬼,内心很孤独。

笔者作为班主任兼化学教师,更是感到压力山大。

三、理论求索——魏书生先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魏书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他以信息论为基础创立了“六步课堂教学法”。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即:

“定向”——师生一起确定新课目标,并找出新课的重难点;

“自学”——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的重要方式;

“讨论”——学生“自学”时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答疑”——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自测”——检验学习效果;

“日结”——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要领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把握课堂内容,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

面对这群“后进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想学习魏老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高三“满堂灌”的复习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笔者的想法是将“六步课堂教学法”浓缩为三个环节,即课前自学与定向,课上讨论与答疑,课后训练与小结,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的身份在其中发挥作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特别是高三学生,他们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如果能想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学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針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笔者反思并归纳了以下4条有效教学思路:

其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考点在选择题中频繁地出现,并且在解决很多问题时也离不开基本概念,因此,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尤为重要。

其二,掌握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通读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孤立的知识网络化,为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打好基础。在构建网络时,可以按各章节进行,也可以按反应类型进行。建议在研读某一物质时,可以围绕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展开。并进行联想,与它相关的物质有哪些,能不能相互转化?

其三,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知识。读懂每个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各类有机物间的联系。复习有机化学这部分内容时,抓住官能团,明确学过的官能团具有的性质,找出各官能团之间的联系及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就能很好地把握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当遇到一些复杂的结构时,要把这些结构分解为官能团部分和非官能团部分,不变的非官能团部分照搬过来,变了的官能团部分,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变化即可,因此,有机试题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容易得分的题目。

其四,掌握重要的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都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在打破知识板块壁垒,整合学科知识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如设问方式和答题指向不断创新,涌现出大量将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相融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试题,显示出清晰的命题指向。因此,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要以中学课本中的相关实验内容、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为依托,不断挖掘课本的价值功能,创设开放型实验情境,进行实验的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实验能力,这样就会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的推进和调整

(一)提前预设教学目标,布置自学任务,考核自学效果

学生进入了高三阶段,学科知识(包括必修和选修)教学已经全部结束了,高三阶段主要以“步步高”系列复习书为载体进行复习,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多、题目多、面面俱到。所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应提前给学生划定预习范围,让学生做到上课要讲什么心中有数,并在上课前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例如,讲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这节课时,提前布置学生自学“核心知识梳理”“理解和应用”“辨析易错易混”等环节,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结构简式的书写。如果自学时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划分问题,学生会自觉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时可能会发现新问题,比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是什么?高二上课时好像没怎么讲过呀?学生看不懂就和同学去讨论,同学也不太清楚,一起去问教师,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每节课前把自学做扎实,上课时讲课效率也必将大大提升。

古人云“好问则裕”。一系列问题串的提出把学生和教师都调动起来了,学生清楚了,教师的方向也明确了,教学相长。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以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融会贯通

还是以“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这节课为例,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学习,同分异构体概念性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上课时就不需要再重复了。那么这课该怎么上?

笔者通常会创设情境,比如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吃啥?”一提到吃,大家的情绪就上来了,踊跃发言,交流心得,什么热饮、奶茶、汉堡、各种油炸食品都报上名来,我悄悄地总结了一句,它们都含有反式脂肪酸,经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容易长胖哦!那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呢?投影展示,归纳,顺反异构就明白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叫投其所好。

下一步,再提出一些思考题,进一步探讨同分异构体的思维方法,比如:某研究人员分离出一种物质,分子式为C4H10O,请书写其可能的结构?

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合理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考虑丁基的异构,分子式为C4H10O的醇有4种;考虑基元法,分子式为C4H10O的醚有3种;或者考虑基团插入法,直接分析出7种同分异构体。这些思路都是学生举一反三,总结出来的。同分异构体的核心思想都讲完了,全出自学生之口,教师只是从旁归纳。

教师追问一句:有没有第8种可能呢?学生根据提示分析模型,得出结论:2-丁醇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一种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就明白了。

下一步,实战训练。训练题的选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多年的积累,这是主要的;二是部分优秀学生平时刷题遇到的问题,值得全班推广。在训练过程中,精心归纳同分异构体中常见的限制条件,如不饱和度的运用、等性氢三原则,还有各种化学性质条件等。

解题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笔者喜欢叫那些不太主动的同学上台分析回答,他讲清楚了,说明他真的懂了,他讲不清楚的,其他同学补充一下,直到搞懂为止。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自主发挥,起到串联和点睛的作用。

(三)精心挑选课后习题,限时训练,给学生留有反思的空间

“步步高”系列復习书题目太多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都做,笔者提出选修学科要做限时训练,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以效率争效益。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把关,精心筛选,挑题目给学生做,以“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书写”这节课为例,课后布置了10道训练题,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对于自学认真,上课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酌情考虑少做或者免做题。对于基础相对薄弱一点的学生,督促其在当天规定时间内做完,面批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再做一遍,不让问题过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关心他,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阶段紧密衔接,三大环节(自学与定向、讨论与答疑、训练与小结)互相渗透,成功地调动“后进”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

综上所述,“六步课堂教学法”是魏老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后辈借鉴与学习。但魏书生先生却说:“就课堂教学的形式而言,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魏书生先生是在告诫我们一线教师不要一味地效仿,而要在深刻领悟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朱璇.浅议魏书生六步教学法[J].现代交际,2009(11):9-10.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2.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漓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后进生
让后进生在参与中转化
浅议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方式思考
浅谈转变“后进生”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的几点看法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如何消除后进生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