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胜寺悬塑“渡海观音”之美

2022-03-13 01:33蔺涛byLinTao
雕塑 2022年1期
关键词:渡海观音菩萨

文/蔺涛 by Lin Tao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

山西作为全国的文物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古建筑资源。不仅元代以前早期木构建筑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而且依附其中的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其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内涵之深,美誉全国,首屈一指,享有“中国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宝库”的美誉。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福胜寺的“渡海观音”悬塑,当属山西彩塑一颗璀璨的明珠。

福胜寺始建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年),距今1450年左右。据寺内金大定二十八年的“金义牒”碑文记载: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礼部尚书赐名“福胜院”,因民间主要从事佛事活动较多,后改名“福胜寺”。宋元两代均曾重修。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康熙、乾隆、嘉庆、咸丰、民国年间均有较大的修葺、增补和改建。寺内现存石碑13通,最早的一通为金大定二十八年所立《金大定重修福胜院添修年谱记》,文中有“乃大齐天统始成,值大金天眷隳废”之句,证明福胜寺的最早记载可推到北齐天统年间。

福胜寺坐北向南,为四进院落,沿中轴线步行而入,钟、鼓二楼分峙于天王殿两侧,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两侧有十帝阎君殿、三霄娘娘殿、东西配房、厢房及廉颇、蔺相如配殿等建筑,井然有序,雄伟壮观。

穿过天王殿,沿中轴线走过清乾隆丁酉年间修建的牌坊,顺着十三级台阶而上,就到了寺院的主建筑弥陀殿。弥陀殿面宽进深皆五间,四周回廊,后出抱厦重檐歇山顶,梁架为元代遗构。柱下置素面覆盆式柱础石。弥陀殿内有宋辽、元、明时期的彩塑20多尊。殿内正中心为主尊阿弥陀佛,二胁侍菩萨观世音、大势至分立两旁。殿的东西两侧佛台围坐有明代补塑的十六罗汉及四大天王。殿内塑像塑工精湛,其中尤以主尊背后的“渡海观音塑像”悬塑塑工最佳。

渡海观音悬塑的左上角部位有一题记,上写“元至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工毕”,记述了此组悬塑制作的年代为元代1322年。在婆娑世界里,菩萨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佛教理想主义的重要体现。她协助佛传播佛法,“上求菩提,下利众生”,为信众所敬仰。所以历代对菩萨形象的塑造均是不遗余力,这样使得佛教中本无“性”的菩萨,唐代以后多以女性形象出现,通过表现女性温柔妩媚、美丽善良、宽容大度的母爱特质,塑造信仰者与造神者理想中的慈悲为怀、垂悯众生的菩萨形象。众生对菩萨可以“随情而造”,因此菩萨的形象具有了凡人气质,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这些特征在“渡海观音”塑像的塑造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组悬塑中的“渡海观音”被中国文物界的专家誉为“中国最美的观音菩萨”。她集女性所有的“美”于一身,女性具备的柔美、端庄、清秀;菩萨的温柔、和善与平和、超脱,尤其是这尊渡海观音塑像嘴角微微上翘,流露出淡淡的笑意,更让人感觉到她的善良与慈悲。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欣赏这幅悬塑带给人的“震撼之美”。

一、形象之美

整个悬塑以“渡海观音”为中心,采用高浮雕的手法,给人一种非常突出的感觉,而且迅速成为画面的焦点。它描述的是观世音菩萨帮助众生脱离苦海的情景。画面中,观音头戴华冠,身披天衣,手贯环钏,胸挂璎珞,脚踏祥云,身上的衣裙随着海风摇曳,由朝天吼神兽驮承,由远而近徐徐飘来。观音面容端庄秀丽,形象和蔼可亲,神情静谧恬静又有几分超脱,体态修美轻盈,色彩古朴典雅。善财童子紧随其旁,头绾童髻,双手合十,做礼拜状。孩童的天真、纯朴、可爱,真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抚摸。尤其是善财童子面部天真的神情,胳膊、小手及脚丫的肉乎乎的质感都塑得极其逼真。

菩萨的两侧,分别是凶神恶煞的明王护立。在佛教中,明王是菩萨的“怒相”,象征着勇猛和智慧。画面中,两尊明王相向而立,一脚腾空,一腿踏在烈焰升腾的如意轮上,拔剑执戟,有跃动跳起之势。明王怒目圆睁的双眼,咬牙切齿或发出怒吼的嘴巴,披散飞舞的头发,都表明他们正处于极端愤怒的状态。两耳后边各隐一只小型的头颅,身体两侧生出六只执有法器的健硕腿膀,与飘带随脚下的烈焰一起飞舞,如凶神恶煞一般。动作凶猛夸张,令人望而生畏。

国保单位福胜寺

福胜寺的二进院

弥陀殿主尊塑像

“渡海观音”悬塑 (本照片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项目组提供)

渡海观音面部

善财童子

明王左

明王右

这组悬塑珍品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雕塑卷)中,颇受国内美术界专家学者的赞誉。

二、构图之美

“渡海观音”这组悬塑在布局安排上呈现上下呼应,左右对称之势,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塑的对称之美以及崇高、庄严、慈悲、典雅的佛教之风。

“渡海观音”位于画面的中心,她慈悲清秀、和蔼可亲、体态婀娜,姿势优美。形象端庄典雅,体态生动自然。“一心向佛、慈悲为怀”这一主题非常突出。她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衣袂飘飘,脚踩一朵“朝天吼”托扶的祥云,从遥远的天宫驾云飘然而至。观音左侧身体微微弯曲,垂肩抬手,将婀娜的体段在含蓄中展现。右侧舒展的体态造型、流畅的弧度线形,将海风吹拂衣纹的动态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观音菩萨的坐骑“朝天吼”的龙头在左,为了保持画面的平衡,将“善财童子拜观音”巧妙地移到右边。这样既保持了画面的平衡,又把善财童子得到菩萨点化后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和而不同”是这组悬塑的一大特色。尽管中下左右两侧都有明王,但塑造的形象和颜色各不相同;中部左右都有假山,但假山的高度和形状各具情态。最下方左边塑龙王和龟将钻出水面迎驾,右边巧雕一半人半鼠者,以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最为突出的是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的艺术感染力。为了突出中心人物,显示主题内涵,避免静态的形象给人呆板和单调的感觉,在塑造时特别强化了人物背景中波涛汹涌的海水,十分细致地塑造了水波的翻转起伏,并运用有规律的不同造型形式的曲线互相穿插,使得在仅有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壁面上,出现了波涛汹涌的海水、宽广无垠的海域艺术效果。线与线的相互穿插,静与动相互对比,既突出了静态的人物形象,使观音的镇定、从容、飘逸、高雅的形态得以充分展现,又烘托了画面气氛,彰显了主题内容。

另外,深远的纵深透视感的表现也是该悬塑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工匠们运用有强烈透视感的海水曲线,表现渡海观音乘风而来海上波涛汹涌的情景,利用高、低浮雕塑出装饰感极强的海浪,由小而大,由远而近,增加了空间的深度,更有效地表现了主题。

构图的下部,除了主体人物各具情态,还有山石云朵,氛围热烈。构图愈上愈近天空,云淡风轻,气象万千,塑造出装饰性很强、透视效果突出的远小近大的图案,增强了三度空间感。

三、色彩之美

整组“渡海观音”悬塑的色彩搭配极为恰当。浅绿色的大海、一位身披红袍、慈祥和蔼、悲悯众生的镀金菩萨、脚踩白色祥云飘忽而来。身披红色官服的龙王和青色衣服的随从出来迎接,整个画面构图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红脸红肤、白衣白相的明王更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气氛。

在色彩上,此组悬塑主要以对比色为主,如海水浅绿色与菩萨的金色、祥云的白色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空间结构的布局上,这些颜色搭配无一不是恰到好处。所塑人物形象鲜明,表情自然,将芸芸众生的生性情态在有限的空间里娓娓道来,其情亦真,其神动人。

本组悬塑使用的是纯天然矿物颜料,是绘画中最高级的颜色。色相丰富,永不变色,且有着优质的抗碱防霉性质。其着色之高超,效果之丰富,充分体现了古代画师的聪慧与质朴,也为我们今天探索色彩语言或色彩艺术的全面发展,实现色彩艺术的丰富性提供了完美的借鉴。

结语

福胜寺的塑像堪称一本书,传递出大量的文化信息和雕塑特点。本文着重从悬塑渡海观音之美方面进行阐述,“窥斑见豹”,其实福胜寺具有价值的作品已远远不止于这些。

从历史文化价值方面讲,“渡海观音”悬塑在佛教人物印相、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为研究晋南地区佛教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艺术价值方面,“渡海观音”悬塑在构图方面具有严谨周密、空间感、整体感极佳的特点,在同时期、同地域作品中亦不多见,不仅是研究元代雕塑艺术的典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处理构图和空间之手法的重要标本。对不同年代历史信息和借助现代检测手段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证实古代文献中留下的技术信息,同时也可以解开一些遗留疑惑。

在科学研究价值方面,福胜寺本身已可以作为一部多朝代工艺和材料研究方面的教科书。

猜你喜欢
渡海观音菩萨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渡海侦察英雄杜士德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十一面观音研究——兼论千手千眼观音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自在观音
佛像面前的菩萨
忆琼崖纵队迎接配合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渡海登陆作战的模范战例——金塘岛之战综述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