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的“社会”再解读

2022-03-15 13:49◎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掌柜的茶馆规则

◎王 丹

将一个社会里的多个因素,浓缩在一个微小的场景当中,就是老舍在《茶馆》当中表现出来的深厚写作功力。作为一篇经典的文本,在被选择进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之后,有必要再度对其进行解读。当然,考虑到这一作品博大精深,在解读的时候切口如果太大,那就有可能陷入过于宏大叙事的境地,难以从作品当中解读到属于普通人的认知;反正如果解读的切口太小,又有可能变成螺丝壳里做道场——打不开场面。在这样的判断之下,笔者选择“社会”这一元素作为解读的切入口,结果发现相关的解读结果,能够对文本形成更加丰富且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解读打造一个有效的空间,因此这样的切口大小是合适的,结果是有效的。

对于社会这一要素,在《茶馆》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当初老舍在答复社会上有关人士的问题时,就“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是: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1]事实也确实如此,将茶馆作为一个社会来解读,就可以通过对茶馆中相关人与事的解读,发现社会运行最基本的规律;反过来,如果能够将一个社会中的人与事运行的规律折射到茶馆当中,那么在理解社会、判断社会的时候,就可以多一个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素材与视角。与此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也应当发现如果从社会这个视角切入去对文本进行解构与建构,那么所获得的认识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也可以形成更好的匹配关系。

一、为什么是“茶馆”

这是很容易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上面的老舍所给出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答案。但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不能满足于这一答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一篇作品的解读除了要倾听作者的观点之外,也需要跳出作者的思路,并将其与具体的社会现实、或者与解读者的经历结合起来,然后去发掘出新的具有意义的答案。

作者老舍自己说,“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实际上作为多次搬上舞台的话剧,《茶馆》所具有的艺术风格是非常独特的,其将现实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期待折射到茶馆当中,在人们的面前呈现出一幕幕悲喜剧。与一般话剧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描述社会的重要话剧,《茶馆》当中没有出现高官显贵(老舍自己对这一现象的回答是“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者采用迂回的方法,通过茶馆中的小人物,来构建一定社会规律支配下的各种人的形态。由此可以看出,茶馆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同时也是社会现象呈现的舞台,解读这个舞台上各色人物之间的对话内容,解读各个人物的言行举动,就可以发现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百态。

从《茶馆》的整个故事情节来看,作者借助高超的写作手法,使得整个故事在人物繁杂、时间跨度大的背景之下,用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的方法,将整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这就使得呈现在读者或者观众面前的茶馆,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与空间里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同文中所说,“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可以“听到奇怪的意见”,“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方法”……应当说,在茶馆当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折射社会万象,甚至茶馆本身,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这一幕当中的这样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王利发看到唐铁嘴的时候,让他“外面蹓蹓”,而唐铁嘴却惨笑一下,说出了最顺口的一串话,不但“手相奉送,不取分文”,而且“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这是社会最底层两个截然不同角色的互动:站在王掌柜的角度,唐铁嘴这样的客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而且对于一个生意人来说,让其“外面蹓蹓”,实际上是除了最直接的逐客令之外、次直接的表达方法了。但是唐铁嘴有唐铁嘴的生存之道,虽然脸上是惨笑,但是嘴上和手上的动作以及语言却不含糊,几乎是直觉性的行为(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生意口”),让他在拒绝“外面蹓蹓”上有了突破口……

由此就看到两个社会最底层人日常生活当中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所折射出的实际上又是同一个指向,那就是社会中最底层人的生存需要。王掌柜开茶馆是为了赚钱,唐铁嘴想进茶馆是为了喝茶,说到底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但是其中又存在着矛盾,矛盾之处在于尽管两者都是为了生存,但是其中一个人却对另一个人的利益可能存在着伤害,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出现矛盾是必然的。拒绝与被拒绝之间,形成了一对张力。从后文的描述来看,这一张力是有王掌柜突破的,“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并不是王掌柜的生意经,也不是为了和气生财,而是文中所说的“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在笔者看来这是点睛之笔的一句,“咱们”是谁?是包括王掌柜和唐铁嘴在内的所有社会底层人物,这些人物都是“苦命人”;“江湖”是什么?江湖实际上就是社会,社会也就是江湖,社会跟江湖一样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则,处于江湖也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这样的规则支配。唐铁嘴的落魄与否,是社会规则运行的产物;王掌柜起初的拒绝与后来的送茶,也是这一社会规则运行的产物。由于社会运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像王掌柜和唐铁嘴这样的言行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必然发生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并非唯一的,在此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无论唐铁嘴落魄还是不落魄,无论王掌柜是接纳还是拒绝,背后都有着社会规则运行的原因。

当然这种原因是复杂的,因为影响社会运行的规则是多样的,除了利益,还有人情……

二、茶馆中的“社会”

已经给定了茶馆就是一个社会的判断,那么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有必要去深入探究:茶馆中到底有着一个怎样的社会?从全剧的视角来看,老舍是通过会话含意,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日常对话奇妙升腾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隐喻,成为旧中国50年精神风貌、三个黑暗历史时代的象征。在普通中窥见宏大,在一般中窥见深邃。[2]如果往细节处追究,则可以发现更多的内涵,所以说从茶馆中看社会,这不是管中窥豹,而是借助于茶馆中的人与事,借助于发生在人身上的一些事情,包括其中的一些细节,来让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则体现得更加充分。围绕“茶馆中的社会”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究,对于全剧的理解来说,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以小博大的作用。这里挑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来进行阐述:

最值得研究的是王掌柜的语言。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在茶馆这部话剧当中,王掌柜的语言折射出其性格,而王掌柜的性格代表了社会当中若干种类型人的性格。

上面提到的王掌柜在拒绝之后,送唐铁嘴一碗茶喝,而且说出了“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这样一句概括性极强的话,又在后面告诫唐铁嘴“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如此可谓是跟唐铁嘴推心置腹,可以说是苦口婆心。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王掌柜如此之说绝对不是逢场作戏,因为他认定“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王掌柜之所以会“看相”,是基于他的人生经历而得出的人生处事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应当像开茶馆卖茶一样,靠着一点点积累去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显然唐铁嘴的人生哲学并非如此(下一点详述)……

在盖碗被打碎之后,松二爷问“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做老娘们儿事!”在这种情形之下王掌柜给出的回答是“不忙,待会儿再算吧”,然后“走开”。虽然在这里只有一句话,但是可以发现王掌柜在面对盖碗被打碎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理直气壮地向对方索赔,而是表现出一个成熟商人应有的态度:“不忙”可以化解对方的焦虑情绪,“待会儿再算”尽可以理解为逢场作戏之语,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商人的精明……不管怎样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这些语言的背后,折射出王掌柜在做生意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处于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像王掌柜这样的小商人,在追求“和气生财”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忍辱负重,甚至意味着胆小怕事。

实际上王掌柜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尽管在他的身上还有着精明干练、自私的一面,但是说到底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胆小。但是王掌柜的胆小与一般人的胆小又有所不同,说到底其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在面对不同人物的时候,胆小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有时候是适当的付出,有时候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胆小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茶馆破产是王掌柜性格的必然产物。由此来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发现像王掌柜这样的人,既是社会底层中的人物,同时又不完全属于那种劳苦大众。王掌柜开着茶馆,可以与底层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打交道方法当中,往往会用自己的语言演绎出社会的各种场景,而最终用茶馆的破产,来印证社会秩序的崩塌。

除了王掌柜的语言之外,其他人物的语言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上面提到的唐铁嘴,他说出了“感谢这个年月”;又比如说常四爷,他说出了“大清国要完”,还有松二爷等,他们都有着别具特色的语言。这些语言实际上也代表着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唐铁嘴要感谢这个年月?常四爷在说出了“大清国要完”的前后又有着哪些人生经历?事实证明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都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能够借助于茶馆这一平台,去更好的认识当时的社会。

因此综合来看,茶馆确实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在茶馆中出现,只不过出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解读全句中的这些细节,也就可以在茶馆的角色当中,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三、社会中的“茶馆”

反过来,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茶馆,又可以发现别具风情。如果说站在茶馆的角度看社会是以小见大的话,那么站在社会角度看茶馆,实际上就是用宏观视角去审视微观生活。

应当说这个视角是奇妙的,因为对于全剧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物而言,他们自身并没有这样的意识。王掌柜的一生,只是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裕泰茶馆,通过卖出去的每一壶茶来获得一定的利益,并支撑起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又或者在此基础上获得一些积蓄,就是他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的整个眼光就锁定在自己所卖出的每一壶茶上,至于来到他的茶馆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顾客。作为贯穿全剧的人物之一,王掌柜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就是整个社会群体当中的一个微小个体,这就如同社会中的茶馆一样,其自身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其运转轨迹又能反映社会运行的法则。所以站在王掌柜的茶馆,可以发现社会运行的法则是隐性的以及不完整的存在,也就是说王掌柜身上并非不能体现社会运行的法则,只不过这种法则更多的来源于其对茶馆的经营,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买卖关系法则的体现。

而一个社会中的运行法则显然不止这一个,其实来到茶馆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体现着不同的社会运行法则。唐铁嘴靠着为人相面而牟取利益,但是又在吸鸦片的过程当中失去了自己的利益,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矛盾。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唐铁嘴所吸食的鸦片,导致了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无论他多么努力,他所有的或许都会被鸦片所吞噬……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现实,所折射出的社会运行规则就是:社会底层的每一个人,最终都无法逃脱一些恶性社会运行规则的支配,而这种社会运行规则恰恰是由不来茶馆的人(制造贩卖鸦片的人)所决定的。于是这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茶馆中出入的人,到底是否认识到了自己生活当中的社会运行规则没有?当他们发现这些规则,最终会让自己走向毁灭的时候,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这些社会运行规则的?……

很显然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同样要借助于全剧的人物分析以及人物对话的分析,来给出最为准确的答案。探究这些答案的过程,依然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视角,那就是社会。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从社会的视角切入对人的解读,或许是对《茶馆》进行解读的最佳视角之一。

猜你喜欢
掌柜的茶馆规则
《茶馆》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若无其事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我能吃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悬壶药铺
悬壶药铺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