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策略探究

2022-03-15 14:43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肺活量体质运动

李 浩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28)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体质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通过加强大学生运动训练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一、我国大学生健康状况现状

关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身体形态。作为一个外向指标,身体形态主要从维度、长度和质量三个方面体现。过去大学生的体形趋势分布均匀,而现在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过胖或过瘦的情况较多,尤其是肥胖。据调查现,当前我国大学生超重情况呈逐年上涨趋势。

2.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肺活量越大,运动能力就越强。对我国大学生近年来的肺活量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后发现,大学生肺活量呈逐年降低趋势,肺活量在全国平均值之下,合格水平不达标。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大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具有较低的耐力,导致肺活量降低。

3.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主要包括爆发力、速度和耐力等。据调查发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存在爆发力和速度下降的情况。由于耐力指标一般通过长跑来体现,而相比于从前,城乡大学生长跑速度明显下降,进而说明耐力也在下降。

通过上文对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呈明显下降趋势,身体素质降低已经成为现实性的问题。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

目前,学界已着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剖析,力求找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下文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初入大学,脱离了家长的管控,一些学生的生活不规律,抽烟酗酒、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久而久之,导致营养失衡。同时,很多女生过于注重形象,盲目减肥导致营养不良。还有一些学生熬夜娱乐和上网,不仅压缩锻炼时间,而且减少了休息时间。虽然大多数学生知道锻炼身体的益处,但由于缺少自律,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无法长期坚持锻炼。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疏于锻炼,最终降低了身体体质。

2.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得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存在明显偏食和挑食的情况。由于不能摄入充足的微量元素,所以无法从饮食方面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家长将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将重心放在孩子的读书学习上,忽视了孩子的日常锻炼,再加上各类补习班占据了孩子的业余时间,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入大学后,又因为忙于学习或者其他工作,更不会主动进行锻炼,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他们的健康状况。

3.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首先,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高校未能充分重视体育,而更多偏向于对学生德、智方面的培养。一些高校在工作计划中并未将体育课程纳入,也没有在体育项目的投入上划拨更多的经费。同时,高校目前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其次,高校缺乏发展体育事业的激励机制,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束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现在高校取消了课间操活动,体育社团规模较小,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缺乏锻炼的主动性。

4.体育教学方法滞后

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滞后,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未能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于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缺乏耐心指导,挫伤了部分自身条件差的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信心。

三、运动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

1.丰富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高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拓宽运动训练的内容,完善基础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使运动训练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开展运动训练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最大化的实现运动效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另外,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定不同的标准。对于教育者而言,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此,要让运动训练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增设在体育课程中,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和规范的训练,提高运动效果

当前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最有效、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开展运动训练。但运动训练方式不恰当,不仅会影响锻炼成果,还会降低学生的体质健康,使学生在锻炼后产生不适症状。所以,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法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要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同时,为了达到理想的运动训练效果,还要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引导。例如,在开展长跑耐力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速度型游戏和重复跑方面的训练,不仅能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还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对原有运动训练的枯燥性进行改善后,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作为运动训练的教导者和监督者,要强调规范训练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规范化训练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密切与同伴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彼此监督,才能更好地完成同一个训练目标。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使他们真正开动脑筋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的运动心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心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加强对学生运动训练法指导,以真正满足学生内心需要。体育教师在开展运动训练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心理,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运动训练内容。只有运动训练强度适中了,学生才会完全放松身心,内心也会更加愉悦。通过开展有效的运动训练,不仅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还能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只有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才会激发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

4.强化师资力量,完善体育设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运动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必须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完善高校体育设施。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高校原有的体育设施相对滞后,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高校较小的活动场地,也会导致安全事故,并因此削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不断扩大和完善体育场,优化学生的锻炼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由此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结语

开展行之有效的运动训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师,应从全方位地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能从被动的接受运动训练转向主动的进行运动训练,为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加饱满的精力参加各项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肺活量体质运动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肺活量的故事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