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预设 完善认知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2022-03-16 07:56依兰县高级中学王洪敏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增函数单调区间

依兰县高级中学 王 月 王洪敏

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需要通过逐点复习的方式来完成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梳理,也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完成认知结构的重建和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专项训练和拔高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1]。第一轮复习课如何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从讲前测试出发,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完成知识的梳理,并通过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新资源,回归旧知识

“夯实基础”是第一轮复习的教学重点和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重视核心概念、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理解和深化。教师要吃透教材、考纲、考点,做到“三个理解”,进而基于实际学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环节一课前测试

例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①若存在x1,x2∈[a,b],x1<x2,使得f(x1)<f(x2),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②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若f(x)是区间D上的减函数,则f(x)是I上的减函数;

③若函数f(x)是区间D上的增函数,则对任意x1、x2∈D,x1<x2,都有f(x1)<f(x2);

④已知f(x)是区间D上的减函数,x1,x2∈D,若f(x1)<f(x2),则x1>x2。

例2已知函数=lnx;④f(x)=sinx,上述函数中,对于任意x1、x2∈(0,+∞),x1<x2,都有f(x1)>f(x2)的函数有 (填序号)。

例3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例4已知函数f(x)=4x2-kx+2在区间(-1,4)上具有单调性,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设计意图:通过小而精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例1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掌握情况,问题看似简单,但若学生对概念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容易陷入模棱两可之中,从而使学生回归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复习;例2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函数出发,结合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例3帮助学生将单调性与单调区间建立联系;例4是对教材原题的改编,引导学生回顾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回归课本,建立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为了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前安排课前测试是教师常用的手段。为了实现课前测试的效果,问题宜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跳一跳”够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另外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立意清晰,引导学生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一些常规的基础题,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查询课本、笔记等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旧知巩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一些新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二、抓住主线,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前期测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元认知,接下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的梳理、提炼、概括,从而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知识网络的建构是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预设,做好教学预案,使复习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关联性,使复习可以按照一定的线索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这样预设的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知识点在网络结构中有何地位,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提升课堂参与度,使复习课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生机和活力。

环节二信息反馈

(1)回答“课前测试”问题。

(2)回顾课本中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反馈了解学生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下面有针对性的探究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督促学生关注课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领悟课本在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环节三建构知识网络

(1)回顾一下,我们在研究函数单调性时,是按照什么流程进行探究学习的。

(2)在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了函数哪些基本性质,请用“知识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呈现。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1)引导学生围绕函数单调性展开思考,进而抓住问题的主线实施认知网络的建构。通过问题(2)引导学生第二次完成知识的概念、梳理和建构。

在问题引领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读教材,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将与函数单调性相关的知识进行再次梳理,从而总结归纳出研究的主要线索,并整理归纳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知识的深化和认知网络的建构。

三、巧借练习,促进研究学习

第一轮复习阶段不要过于追求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而是应将重心放在基础知识的拓展和积累,应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为了追求解题速度,部分学生过度追求“巧解”而忽视了通性通法的积累,导致自身面对多变的问题时因找不到“巧解”而无从下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盲目套用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实用策略的积累,重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环节四例题精析

例5已知函数f(x)和g(x)是定义域在区间D上的增函数,试判断f(x)+g(x)的单调性。

变式1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在区间I上的增函数,g(x)是定义域在区间D上的减函数,且函数g(x)的值域为I,试判断f[g(x)]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运用定义法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总结提炼出判断函数单调性的“运算法则”和“复合法则”,引导学生关注基本概念的同时,积聚能量跳入下一个“发展区”,促进分析能力的提升。

环节五拓展提升

例6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函数,对于任意

(1)判断f(x)在[-1,1]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解不等式f(5x -1)<f(6x2)。

例7 已知a>0,f(x)=lnx-ax2,当不等式f(x)≤1恒成立时,求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对于例6问题(1),运用定义可轻松判断f(x)在[-1,1]上是增函数。对于例6问题(2),可引导学生将函数与不等式相关联,从而将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问题。例7可以转化为求函数f(x)的最值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联想应用求导的方法来判断函数单调性。转化的思想蕴含其中,让学生在转化和迁移的过程中将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从而丰富认知,提升解题技能。

例题教学是第一轮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达到梳理、巩固和拓展的目的,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上应做到精挑细选,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知识、方法和技能,切勿单纯地为了练习而练习。如在教学例5时,不应急于讲解,应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知晓本题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已知给了哪些信息,若想得出结论需要哪些条件,等等,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再接下来教师进行解题示范,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复习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大多师生认为在新知教学中已经重点练习过,在复习阶段应重视方法和速度,没有将时间花费在解题步骤上,最终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因步骤不完整而失分,得不偿失。在题目顺利求解后,通过变式题引导学生关注与前题的联系,达到检测和巩固的目的,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板演,完整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总结概括出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思想方法。另外,通过拓展训练提升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把握,注重知识、方法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起完善的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系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第一轮复习时教师既要结合学生实际、考纲、知识地位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又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按照“复习线索”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生成数学理解的同时,建构完善的认知,促进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螺旋上升。

猜你喜欢
增函数单调区间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一个对数不等式的改进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知多少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2)
高考导数模块过关卷答案与提示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