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浅谈

2022-03-16 10:15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感数学知识情境

胡 陈

(泗阳县实验小学,江苏 泗阳 22370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而人们具有的基本数学知识有利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遇到问题之后会从数学的思维角度上进行思考,将问题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然后解决问题,这就是数感。在小学教育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多种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能力。当学生具有数感之后,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标要求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实用性,而数学作为一门随人类文明进步而发展的学科,其知识的形成历史比较悠久,且数学知识在人们生产发展中运用十分广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还要对数学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由于其思辨性、逻辑性、推理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在学生心中一直是重点难点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解答大量的数学题目才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勤奋努力,还要善于总结,增强自己的数感,才能为自己以后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学习方法和学科意识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然而,虽然新课标已经推进落实,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不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过程中比较艰难,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还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发展规律等情况,忽略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需求,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沉闷枯燥,学生苦不堪言,更是无法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并未将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比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到教学中,一方面学生会无法感受数学学科的乐趣,另一方面还会使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教育需求。

(二)教师对数感培养的观念淡薄

目前,很多小学教师自身对数感的认知是模棱两可的,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感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人们对数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然而,根据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数学教师并不能清楚明确地叙述出数感的内涵和作用,而一些了解数感的一线教学的数学教师,虽然对数感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数感的培养却表现得无所适从。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可能会对“数感”一词具有适当的了解,但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其教学中数感培养观念比较淡薄,未树立起培养学生数感的教育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也无法充分运用小学教育中的各种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此外,还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感培养并未有正确的认识,未能对学生数感培养重视起来,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感的重要性,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数感培养的内容少之又少。

(三)过于注重知识技能学习而脱离实际生活

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教育的整体目标表现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其中知识与技能是目前小学教育中贯彻最彻底和全面的教育目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升学考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相较于知识与技能,其他两个方面的教学评估无法以量化形式表现出来,考试分数作为目前主要的考量指标,无法评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以便于以后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仍是以教材重难点知识为主,课后也是对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训练,而关于算理等类型的知识较少。另一方面,通过与小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理解一些数学算法,但对于为什么采用该算法并不理解,而且,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生活中实际案例的运用,过于依赖教材,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不利于数感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

(一)情境引入,建立数感

小学生一般年龄较小,活泼爱动,喜欢新鲜好玩的事物,容易被周围环境吸引,针对其个性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其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法,可以把数学课堂当作游戏,以不同知识点为游戏的娱乐点,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主题上,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内容和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接触知识点并理解,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综合能力。

数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数学概念,学生认识数感和建立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数”的思考中。教师可以通过建设相应的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初步建立数感。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引入情境,教师需要在制定教学时,明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向,让学生能够对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将学生引入情境之后,教师也需要参与其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通过探索和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初步的数感培养目标。但是,在情境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程,避免其出现过度注重游戏娱乐、偏离课堂主题、忽略学习知识的情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数感渗透在数学知识教学之中。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先写下一些小数,如0.1、0.4、0.5、6.5 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这些数字,谁能说出来这些数的含义。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有的会提出在超市见过,或者在一些笔芯型号标签上见过等,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再讲述这些小数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链接生活,感受数感

数学一直给人以抽象、无聊的感觉,是学生最不感兴趣、最难理解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连接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感的具体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感和对“数”的抽象化认识。要想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数感,教师需要重视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渗透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透过熟悉的生活元素,感受到数感的存在,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设备,营造生活情景展开教学。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小学教学也是采用多媒体课堂,其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相应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正确地理解一些疑难知识点,使用多媒体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以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会很容易产生倦怠和抵触心理,而如果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充分思考数学问题,训练学生对“数”的推理和理解,为学生数感培养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还可以在数学学习中采用多媒体学习方法,一方面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学习多边形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图像,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鲜感,本身就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只要教师能够科学使用,多媒体学习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进而增强其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设备、技术和方法链接生活,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深刻的感受数感的存在及应用价值。

例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卡片,分别写上“苹果”和“香蕉”,向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向第一个学生发放3 个写有“苹果”的卡片,然后向第二个学生发放4 个写有“香蕉”的卡片,让其他学生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再向第一位学生发放4 个“香蕉”卡片,向第二个学生发放3 个“苹果”卡片,问其他学生,两个学生收到的水果卡片总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会通过记录列出“3+4=4+3”的算式,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引出“两个数相加,加数交换位置,得到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三)实践训练,提升数感

数感培养非一日之功,而要想维持学生长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兴趣点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然后逐渐引入数学知识,展开实战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为了在实践训练中充分提高数感培养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学情制定实践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实践训练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关于重量单位换算知识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兴趣激发法,先列举出超市中买菜、买水果等例子,让学生明白“克”和“千克”概念,然后再讲述其换算关系,在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明白数学对生活的帮助,还能够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感。与此同时,教师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做好课堂引导工作,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减法和加法的运算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感,因此,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超市的购物小票,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票的数据进行提问,训练学生计算超市小票的金额是否正确,以训练其对小数的运算能力。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讨论会,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训练活动,并将训练结果展示出来,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实践训练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感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背负了更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再单纯使用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才能达到小学数学教育目的。数感是人对数的感悟的体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数感的培养对其数学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等方面十分重要。根据目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训练法等方式开展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师则要配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掌握,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加具体化,从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数感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