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2022-03-16 10:15吕扬帆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物理

吕扬帆

(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江苏 淮安 223300)

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逻辑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逻辑思考能力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后期学习物理越发困难,甚至出现了放弃的学习状态。物理的知识点看似复杂,条件看似多变,其实都有内在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可以解决。高中物理教师除了钻研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也要拓展到生活化的领域,让更多学子建立自信心。

一、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为学生建立起学物理的自信心

高中物理因为知识点复杂、难懂,学生常常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挫败感,从而失去对物理的兴趣与热情。不仅与题目的难度有关,也是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点有重大的关系。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看似简单,一旦应用到题目上便会根据条件千变万化,常常让学生觉得难以解答。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正是将这种由文字延伸到理解的程序变得实际化,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点聚焦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特点,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这将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恢复对物理的兴趣与热情。物理的呆板化与僵化是学生形成偏见的一大结果,高中物理教师将物理结合生活,也是从印象上打破,建立起一个新的物理教学模式。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将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课改的要求中,中小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上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转换教学理念。因此,生活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为教师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向,也突破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上的进步与精进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来因材施教,不仅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也为教师自身的能力带来了挑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教师在自我成长、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主要的是聚焦于学生本身,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青年,完善教育体制。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已显露弊端,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僵化,以成绩为功利的目标,大多物理教师是朝着拿高分的目标进行教学的,这不仅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也沉重地打击着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让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为僵化的体制注入了活力与生机,也促进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突破了旧有体制的弊端,为完善新型的教育体制、转换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再者,这也有利于形成新型的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发挥课程观的优势,稳固学生观、发展观与知识观。

二、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教师并不重视

新课改虽然已经提出并推进,许多高校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许多高中物理教学并不重视,还是以成绩为最终的目标评价,以成绩定夺知识的价值。不仅是教师不重视,学校的领导也存在着表面做做样子的举动,未能彻底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有些学校甚至钻空子,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还是以老一套进行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师的要求也是以班级成绩评价,严重地滞后了生活化教学的推进与实行。

(二)学生难以响应

在学生观中,学生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但是,应试教育的惯性太大,许多学生对于高中科目的学习大多都以功利性为主。物理难就不选、物理难就不学,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偏见,影响学习心态,抑制学习潜能。即使教师响应政策进行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学生也大多提不起劲,更不用说参与进课堂。高中是学生进入惯性思维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已初步成形,对于新奇的事物也难以抱有极大的热情认识与了解。这种巨大的惯性牵扯着生活化教学的推进,也同样影响着新课改的落地与实施。

(三)教师所授内容较空泛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背景之中,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从中获得对知识纵深的理解。但事实上,有些高中物理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还没有摸清门路,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生活化”,更多是口头联系生活,让学生自行进行想象与联想。这不仅回归了以前口头式教学的模式,也看不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除此之外,教师教授的形式单一化、内容单薄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根本没有从实际上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情况。

三、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

高中的物理知识有大量枯燥的公式与定义概念,尤其是定义上面,许多学生都会陷入不解或者思想上的误区,这都是由抽象概念上的空泛造成的。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印象的同时又能准确地记忆与理解知识点,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重力与加速度》时,教师可以策划一场如同当年伽利略所做的抛球运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抛的东西进行试验。教师要保证现场安全的同时也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与点拨学生。在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抵达地面时,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教师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分析重力、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亲身试验后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中能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融会贯通的感觉。如果是教授不能进行现场作业的知识点,例如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等关于外太空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选择播放影片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又或者进行微课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通俗易懂地了解到基础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在播放完毕后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当初有学者提出,因为地球有重力与引力,我们得以站立在球形的地球上,所以地球具有强大的引力,是宇宙的中心,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诸如此类的趣味性提问,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以自身学习的知识点绊倒曾经的权威。另外,教师也可以传授物理知识之外的历史知识,比如哥白尼坚持日心说反对宗教权威、爱因斯坦以相对论驳斥牛顿定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坚持一份属于科学的人文关怀,一份属于科学真理的坚持。从名人事迹中能切身地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在理性思考与感性理解的碰撞下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意识,丰富物理素养,提高物理思维,能够以更加博大的胸襟与高阶的思维看待历史、看待世界、看待物理。

(二)物理实践生活化

高中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与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也需要通过实践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坚持实验演示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应用训练生活化。在实验生活化中,教师要切实地联系生活的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时,教师可以给每人发一个弹弓,举行一场生活化的射击大赛。以实验室为狙击场,摆放几排靶子供学生进行实验。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创新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射击比赛中产生兴趣与热情。在射击完毕后,学生对于掌握的握力、弹簧伸长的程度会有一个自身的感觉与了解,对于教师这时传授的知识会更有切身体会,不仅在思想上融会贯通,也在实际的实验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初步掌握与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营造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有些物体是否能产生摩擦力存在着一定的疑问,教师可以选取几个经典的物品进行当众实验,或者对学生进行反向提问探究哪些物品不存在摩擦力,举个例子并要求实验。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实验,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落实到了实处,不再是以往那样充满抽象与空想,完善了知识框架,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丰富、实际的知识网络。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解答中,教师可以在解答一道题目时进行生活化的实践。比如问起浮力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与题目符合的模型、水池作为展示的教学模具,让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理解题目存在的隐藏条件,为学生日后的头脑模拟实验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

(三)丰富教学形式

物理除了进行教室与实验室的实验,同样可以扩展到课外。如在学习《惯性与匀速运动》这一门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集体坐巴士。在巴士里,拐弯会产生惯性,质量轻的人容易朝着力的反方向倾倒,质量重并且重心稳定的人不容易倾倒。学生在亲身体会之后,能更加巧妙地记住其中较细的知识点,力的反方向、惯性产生的条件等等,也能理解“力不是产生物体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或方向的原因”。

例如在学习《匀速与变速运动》时,教师可以就巴士的路程向学生进行讲解。巴士在平稳的街道中是以匀速行驶,上了高速就是变速运动。学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真实的变化,更能从中领悟到这二者的区别。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联系时政,结合物理知识进行讲解。譬如最近常常会发生的高空坠物事件,有一个事件是父亲勇敢地以双手接住坠落的婴儿,这件事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从高空坠落的物品以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往地心方向竖直向下,其中产生的冲击力是原先物体重量的几倍等等知识点,都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的物理话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假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假如你是高空坠落孩子的父亲,是否也能在知道冲击力多少甚至会丧命的情况下选择以双手接住婴儿?这是一个艰难而严峻的假设,新闻中的父亲以崇高的父爱及人间真情做到了,这是物理知识也无法换算的答案,值得每一个学生思考与理解。又譬如生活中会看到宿舍电器超负荷而发生漏电、爆炸的事件,教师在分析其中物理原理的同时也要让每一位学生引起重视、提高警惕,生活中的物理并不缺乏,缺的是学生能够去发现与预防。教师甚至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亲手做一个预防的小机器,比如电器过载就会发出警铃的装置、能实事监测水壶沸点的装置等等,只有做到了预防,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杜绝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风险,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以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有耐心温柔的态度,也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平常的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多提问、多解惑,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重视挖掘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教师必须要以正确的发展观看待自己的学生,而不是以成绩看待学生。同理,学生也是一个独特的人,具有完整的个体,教师要时刻谨记这一点,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生活化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交流电的课程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使用交流电的装置,比如洗碗机、冰箱和洗衣机等等,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型的交流电冰箱,或者制作一种变压器、一个能输送交流电电力的装置等等。在生活化的课题下,学生会积极地开发自己的脑筋进行创作,教师也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共同帮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中小学开设的设计大赛,以团队的身份增进彼此的友谊,催发一股核心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教师要合理、科学、稳妥地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态度激励、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合理地教授学生,通过生活化元素激起学生的共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物理的理解,扩大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达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学生培育成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情怀与理想的接班人。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与校方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观念的转换与创新、方法的多样及变换、模式的新颖与创造,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变革旧体制带来的弊端,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在发展中的人。只有教师在尊重学生意志的基础上进行新型的教学,教学的变革与发展的惠果才能真正地落实到学生自身身上,为学生带来实质性的突破与发展,继而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生活化物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