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新模式研究

2022-03-16 14:50王治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辅导员

王治力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力。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同时强调了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拓宽学习渠道,创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背景下,立足新时代新生的思想与行为特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现有工作进行分析和创新,对于提升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困境

1.1 教育内容缺乏创造性

我国当前大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除军训外,大都局限于新生见面会、新老交流会。这种模式不仅形式固化,同时与新时代学生需求背道而驰。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整个新生教育链条的首环,需要特色、技巧、接地气来契合学生。单一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只会让其流于形式。

1.2 教育过程缺乏持续性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集中在入学第一个月,之后学生工作模块相对缺乏此类教育,但新生刚入学对于大学环境、学习和生活状态没有清晰的认知,因此效果不佳。入学教育的阶段性限制导致后续工作中仍然频频出现相关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在毕业前还在为宿舍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等问题而困扰。传统教育模式涉及安排主讲人、场地等因素,因此空间时间上都有较大限制,不利于入学教育的持续进行。

1.3 教育存在一定滞后性

高校新生在入学之前就自发建立虚拟班级组织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但由于组织领导人的成分及缺乏正确引导,部分高年级学生个体或组织以及社会势力,在虚拟组织中对新生进行错误的价值导向。因此新生在其中的交流往往容易导致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状态的错误认知,也由此造成以辅导员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强的滞后性,削弱了辅导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学生工作团队对互联网及新媒体意识技能训练不足,认识不深,相关的管理体系和指标要求仍然根据传统状态制定,使得教育的主要责任团体在面对教育滞后以及学生群体组织问题时无法利用新媒体手段解决。

1.4 教育管理存在单一性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队伍如果仍按照传统教学育人模式进行职业培训,那么对于新兴技术与媒介的使用能力便会捉襟见肘,学校高层对于“互联网+”时代各种技术、融媒体媒介的知识体系培养仍未列在培训大纲中。在面对自主性较强的95后、00后的大学生,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这对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媒介的便利性在促进知识分享的同时,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互联网+”时代,教师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思政素养、时政知识等融入网络教育手段中的能力也直接影响入学课堂教育效果。因此对于辅导员团队的互联网知识培训和思想植入尤为迫切。

2 “互联网+”入学教育途径

2.1 网络入学教育客户端

高校根据各二级学院入学教育特点以及品牌教育活动,将入学教育内容整合创建网上平台,开展入学安全教育、思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播放入学教育课程、视频等。例如易班系统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事务、校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在系统架构上一般包括主页面、学校页面、班级页面和个人页面,每个层次都有细分的模块。通常来说,高校入学教育系统都由学生工作处或信息中心承担,由二级学院辅导员或者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各个学院教育系统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并在每个年级、班级设立站长和分站长,在具体功能上,当前市场上高校网络教育系统一般都融合了宣传、教育教学等功能,但仍存在系统单一或是普及程度较低的问题,系统不具备休闲娱乐和交流互动等功能,在交互性和共享性上也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多种社交媒体及互联网平台

根据学院基础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利用微博、微信、QQ空间、抖音等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建立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的互动──指导活动空间。

2.3 多元化新媒体教育载体

构建MOCC、微课、哔哩哔哩平台课程等,充分发挥当前互联网新媒体教育载体的优势。通过慕课、微课等开放式课程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借助哔哩哔哩,甚至是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投入教育课程,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将学习主阵地转移到手机上也契合了青少年的习惯,提升了学习便利程度。

2.4 提前构建虚拟学生组织

目前高校新生一般会在入学前通过QQ、微信登社交平台以学院、专业或班级构建虚拟组织,因此往往辅导员还未介入其中,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就开始进行交流。但由于缺少官方信息渠道和引导,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认知,造成以学工队伍线上交流为核心的传统入学教育存在严重滞后。因此如何提前正确有效联系组织新生,正确对其进行引导,保证相关通知信息时效性和权威性,是提升入校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3 “互联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构建

根据目前入学教育存在困境,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主要途径,提出“互联网+”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入学教育系统

依托高校融媒体教育中心或者网络中心,建设一体化信息工作平台,从技术层面实现新闻素材、数据资源、课程内容集中管理共享,包括融媒体相关内容在线快速审核发布,负面舆情同步监测预警等功能。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统一媒介的入学教育系统,目前国内高校对于此类系统是非常缺乏的,但只要包括在线课堂、课程视频、教育专题视频及互动留言板等技术层级不高的基础功能,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摄影设备制作高质量的教育节目融合进来,通过系统实现信息实时传送,创造理想的线上学习氛围,再配合各二级学院线下教育活动,将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3.2 改革入学教育队伍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融媒体技术更迭日新月异,学生工作团队必须与时俱进,永远走在变革浪潮的前端。高校要及时将“互联网+”相关技术及理念培训列入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培训大纲中,并在激励──考核机制中增加相应指标,对于资深教育工作者对新兴网络教育手段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高校要做好解释与沟通交流,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网络教育效率。高校应该鼓励辅导员使用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并定期展开相关培训,有效利用这些新媒体工具开展学生工作,让辅导员教育团队成为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学生工作者。

同时高校应该在队伍建设方面注重校企合作,与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等市场公司共建培训合作基地,作为教育团队的第二受训场所,接受企业管理者、技术科研人员的指导。辅导员、教师自身也应增强主动与社会行业接触的意识,了解不同互联网环境下教育形态、网络平台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改变,让平台创设和思政实践活动组织更贴合学生需要。

3.3 传统与创新教育载体融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在深入挖掘多种教育载体同时,也要考虑到传统教育载体的优势,注重“新老结合”,发现两者互补关系,传统方式需要网络媒体作为技术手段,而网络方式也需要传统的场地、人员、环境作为线下支撑。在大力发展新媒体、融媒体教育媒介同时,也要做好学校学院官网、官微和教育客户端的建设。同时优化升级传统新生入学教育,将班会、讲座、考试等与“名人效应”和时下热点元素结合起来,打造成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教育作品。

3.4 构建时间轴全覆盖教育链条

建立新生入学教育计划──节日主题教育──假期社会实践及网络社区教育链条,新生入学前后是关键的起始点,及时向新生答疑解惑。高校应该重视“学前教育”阶段,从新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始就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官方网站的信息辐射作用,在官网为新生入学设立专栏,提前确立临时学生骨干,引导新生通过官方渠道及平台了解信息和接受教育。同时开放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方便新生与老师或在校学长进行交流,确保营造一个干净有序学前教育环境。

在假期教育方面以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生启航计划中理想信念及党史学习模块为例,以专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讲座、线上课堂等方式对新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重要节日,在易班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假期网络党史学习教育方面,以暑期为例,为进一步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三下乡”活动宣传阵地。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入学面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