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3-16 15:55申燕伟陈小语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胚胎学解剖学导图

周 玉,申燕伟,臧 慧,陈小语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为适应我国不断推进的针对医学专科教育方面的改革,高职高专学校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这一课程也随之进行了教学改革,只有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扩充等,才能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主要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时对教材灵活进行适当以及合理地运用。而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主要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方式来进行的,此外,对教学手段的扩充是离不开对双语教学的运用、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及数字化教学而进行的。

1 高职高专学校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堂上的教学现状

(1)高职高专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堂上教学标本短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高职高专课堂上传统的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这一学科进行的教学方式,然而高职高专学校里却普遍存在着用作教学的尸体标本数量极为不足的问题,并因此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在上这一门课时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在传统教学课堂上学生存在实操熟练度不足,一旦上手容易对教学标本造成严重破坏的问题,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牢靠,且操作过于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破坏教学中所使用的标本,导致本就稀少的教学标本无法再次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的熟练度更加无法获得提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 对高职高专学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在这一门学科里,传统的教材是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分开,而如今使用的第五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材,其中的内容把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相结合,从而使两门学科中存在知识重复且高职高专学校教学课时数不够的问题得以解决,并将节省出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医学最新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胚胎学是解剖学的分支,而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融合到一起,学生的课也就由两门课减少为一门课,我们把宏观讲解到微观再由微观讲解到宏观,有利于学生建立解剖学的完整概念。这同时也提高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2)在第五版教材中,系统解剖学主要阐述的是成年人的结构,为了使人体结构的完整性,增加了儿童解剖学一章,作为临床专业的学生,依然按2个学时学习。但作为助产专业,考虑今后从事专业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儿童解剖学一章用4个学时学习。同时针对助产专业,提高了胚胎学的课时数,把胚胎学总论单独放在最后,进行详细讲解,并把各器官系统的形成过程放在系统解剖学每章内容中讲解,畸形形成的过程穿插在系统解剖学每章后讲解。

(3)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较为经典的学科,针对护理专业并根据第五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护理联系起来,以人体的局部为章节,穿插护理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再从解剖学的角度探讨护理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的解剖学基础,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3 对高职高专学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笼统且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讲课时难免会让学生感到鲜少的趣味,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单向讲课,导致学生难以提起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新鲜知识积极性,从而导致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程度的问题。此外,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还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如果教师依旧固执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话容易使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牢靠,不仅难以从本课程出发从而触类旁通其他临床课程,甚至会造成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严重不接轨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成果的后果,因此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适合时代发展的新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

3.1 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对于高职高专学校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这一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采用开放性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学习标本模型,且在课堂上配备多媒体教学,用丰富多彩的标准图片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图片可以随时放大,从而清楚地让学生学习到人体各结构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且在实验课上针对人体解剖学人体标本的来源不足问题,我们更多采用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合所学知识与临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接触以及学习内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3.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便是面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这一问题的破局点,微课是将本应出现于方寸讲台上的教学知识点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视频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起闲散零碎的时间不受授课时间与授课地点的局限通过视频进行学习,而翻转课堂教学则是通过教师引导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进行翻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师讲课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凭借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充分的预习并且经过自主学习尽己所能地解决老师所预先提出的问题,从而在线下直面老师的课堂上时让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辨析以及总结,并以此进行补充教学。而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并切实应用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可以使老师有效针对学生课前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并对此因材施教予以学生不同程度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在学习上的兴趣以及效率,而且该模式在问题的基础上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性与互动性,可以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开口并且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 对高职高专学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手段进行扩充

4.1 双语教学

为培养21世纪人才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在高职高专学校采用双语教学,并受学生普遍欢迎。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先标注汉语,并在重点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名词后用英语标注。课堂上主要用母语讲解,适当穿插英语,但一定要讲解清楚,尤其形态学教学,在每个图片的汉语标注后都要重复英文标注。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高职高专学生并不同于本科学生,所以考试试卷都不出现英语,并给学生说明清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作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堂的开场白,教师可以把临床上遇到的真实病例引入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像医生一样,不断自我提问,不断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3 数字化教学

4.3.1 数字化教学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数字化教学应用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即通过虚拟的人体图像,可以是二维的图像也可以是三维的图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出发,对人体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状况进行更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将不同的结构图形进行扩大、缩小、重组等各种不同的操作,可以让学生从大的角度出发更加清晰直观而深入地了解到各个器官组织内部的空间化的整体结构,还可以使学生从小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对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细微的认知程度,从而达到提高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而利用数字化教学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模拟出虚拟人体,不但可以将人体整体而细微的结构更为清晰且准确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还是摆脱教学尸体标本不够用窘境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虚拟出人体,还可以根据课堂要求对虚拟人体进行三维的模拟实践,并将实践成果汇总展示成二维的图像,这样一来,通过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进行认识以及模拟实践,可以切实而有作用的提高学生在空间层面上整体的理解能力。此外,虚拟人体无论是在二维结构图的清晰程度、展现出的三维的空间位置以及器官内部的细微结构等方面与传统教学尸体标本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技术虚拟人体的学习观察以及对其所展开的实践,可以更加清楚直观而深入地对人体基本结构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能够在实验课堂尸体解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精准的动作操作,从而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缓解高职高专学校教学标本不够用的窘迫现象。

4.3.2 数字化人体组织胚胎学教学切片库的应用对教学影响

将数字化人体组织胚胎学教学切片库与传统教学实验室所储存的组织切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组织切片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器材、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第一、玻璃切片制作相对复杂而烦琐,玻璃这一常见器材是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细心运用以及存放的易碎品,在保存组织切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及学生花费更多的心力对它们进行维护;而且对于需要特殊染色切片的标本,它们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褪色问题极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二、学生观察切片标本无法随时随地想进行就进行,受到时间上的影响以及空间上的限制,不能在标本实验室或实验课之外的时间以及地点去进行。第三,多数切片所展示出来的内容较为单一,很多只能单纯地呈现出某个单独的细胞,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通过数字化教学切片库进行组织学的观察与研究,在老师这一方面来说,老师可以快速切入教学主题,而在学生这一方面来说,学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及了解,这一高科技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以及效率性。此外该方式的运用还可以实现各高职高专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好各院校中的稀有标本,使学生不再受时间及地点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选择自学的内容以及对标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学习场所以及时间受限制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4.4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

思维导图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概括的一种教学以及学习方式,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可以兼顾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用以生动形象色彩与线段来梳理内容并以此代替堆叠在一起的笼统的汉字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以及概括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使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更为有条理。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还可以通过色彩和图案等给学生的大脑留下比单纯的文字呈现更为深刻的印象,把知识梳理清楚并对知识化繁为简概括联系起来并在此过程中突出重点,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性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对知识整体上的把握程度。

此外,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若是仅用官方而平淡无奇的文字去进行课堂教学,会让本就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无趣,造成耗时长而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还会降低学生对人体解剖学这类形态学科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若是将人体的组织、器官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看,学生对人体的各个部位的构造印象就会变得十分条理化和整体知识的系统化。可以说,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那么他所能达成的教学效果也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之中,一张结构分明、色彩丰富的人体结构的思维导图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远非官方且模式化的文字可以比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使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更有信心也更为有条理,而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有极大的益处的。

5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在传统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新的“系统性”教学方式。这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只有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扩充等,才能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主要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时对教材灵活进行适当以及合理地运用。而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主要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等方式来进行的,此外,对教学手段的扩充是离不开对双语教学的运用、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及数字化教学而进行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知识,进而结合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胚胎学解剖学导图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