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学模式下Blackboard平台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2-03-16 15:55丁爱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质量

丁 莹,宋 洋,丁爱芳

(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环境工程专业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进行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对接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举措[1]。在环保企业以创新为引领,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为发展核心的新形势下,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立足南京、扎根江苏、面向长三角,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创新型工程教育理念下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复合型、精专型人才,建设高水平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可为环保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围绕导师制下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继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围绕环境工程教育认证指标体系,构建OBE理念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基础牢、能力足、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加强教学科研“双优”型师资团队建设的同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着重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持续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继续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课程是专业的基石。纵向上从课程教育资源、教学方法、评估机制和实施体系等全方位建设各门课程。横向上针对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环境工程原理能力培养机制,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环境工程原理技能训练模式,较好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目前,我院《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60学时(包含12个实验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课程有深度,学生入门难。《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内容包含了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质量传递、热量传递等各类环境工程原理基础,沉降、过滤、吸收和吸附等重点控制技术和工程应用案例等几个大的方面,由于课程前期的几个章节抽象、计算量较大,学生初学会觉得困难,课堂缺乏活力,学习效果有待提升。(2)教学设置重理论、少实践。本课程的理论学时是48课时,有限的课程理论讲解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不高,教学环节有待优化。(3)Blackboard教学平台走入课堂有难度。为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课程采用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作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反馈。文章研究了在采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化网络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各个教学过程,填补现有Blackboard教学平台课堂教学过程技术缺乏的空白。

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依赖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优化,对“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改革、创新综合实践是学术研究重点,而这些都是新工科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学改革内容。我校环境类专业是我校申硕工程的重点培育学科。并且学院正在积极准备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的素质理念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从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师资力量等几方面进行。

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需优化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课程教学模式,增加实践实习环节教学,如Blackboard教学平台实验训练,以此提升地方高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通过学习同类院校的经验,结合本校的专业实际,总结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如下。

(1)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选用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材是胡洪营主编的,课程内容有深度,部分章节抽象难以理解,教学计划是48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环境工程原理》的理论、原理工艺计算及应用,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的应用需要有原理推导、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的辅助,同时结合完整的教学环节设计,以Blackboard教育平台为主导的教学辅助设施,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优化考核方式。通常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为“考勤+试卷考试成绩”,试卷成绩占比偏高,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考核不但不能合理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更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过程性考核尤为重要,要以平台中的参与度,学习时间,视频观看时间,作业完成度等多项指标为基准,课程考核方式中应该增加学生实践培养能力方面的考核,建议把目前期末考试占70%的考核方式改为“总成绩=平台反馈成绩(20%)+专题汇报(20%)+期末考试(60%)”,专题汇报以案例分析和工程教学为主,以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

(3)教理论,思应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向应用的转化引导。专业认证让工程专业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和标准。对地方高校而言,生源的去向和就业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四年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把应用能力培养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应用的衔接。

(4)提升教师实践素养,保障教学质量。教师的工程素养对学生培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环境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环境工程的教师间专业跨度大,有企业经验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工程和应用理念紧密相关,教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影响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程度,并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分类精准培养,加强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深化课程过程化改革,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科教融合。创新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评估机制,以机制保障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评估体系主要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体系涵盖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目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制度建立、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评价和信息处理、持续改进等内容。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过程性、阶段性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到课程群和学习小组,并根据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由此形成信息通畅、自检优化的课程教学运行体系。规范教学制度建设,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规范,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制定、完善Blackboard教育平台,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各环节的过程管理。抓“有效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积极推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建设。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把“构建有效课堂”当作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教研活动、检查考评、总结汇报、课堂延伸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把有效课堂抓出成效,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通过上述举措,实现教师回归本分、奉献讲台和学生回归常识、乐于学习的目标,各种教学环节有序推进,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质量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